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不要輕易說「Yes」(Delaying) 絕對不要一開始就說「OK」,要有進行數次協商的心理準備。 2.要先斬釘截鐵(Drive in a stake) 對於你期望年薪調整到多少,首先提出讓公司有點壓力的金額。 3.明確提出標準和依據(Data & Standard) 將自我能力和業績成果最大程度地數據化,甚至製作成文件,用有邏輯的方式進行協商。 4.將自己的價值差異化(Differentiation)

    • 指標 1 :工作是否有意義?要從中滿足自己的需求
    • 指標 2:工作是否有意義? 不在當下,而在未來
    • 指標 3 :工作是否有意義?做社交關係中的給予者
    • 指標 4 :工作是否有意義?面對挑戰與困難
    • 指標 5 :工作是否有意義?表達自我是意義感的來源

    從工作中獲得自己想要、需要的,指的是滿足自我的欲望和需要的程度。顯而易見地,滿足渴望是快樂的可靠來源之一,但是對於增加生命的意義感來說,它的作用鮮少,甚至可能沒有作用。 舉例說明,人們更容易因為生活從「困難」變得「容易」而感到快樂。快樂的人們說他們有足夠的錢來買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包含健康也是促進快樂的因素,但快樂其實對於意義感沒有貢獻。 當我們談論人生的意義時,有時候我們會將快樂或痛苦的頻率與這個意義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感受的頻率並不影響生命的意義。即使在不快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人生仍然可以有意義並且茁壯成長。 幸福感與滿足慾望有關,但意義並非如此,也就是說,當你的慾望被滿足時可能會感覺到快樂,但卻不一定會覺得有意義。舉例來說,A 小姐是一位聲望很高的總監,但她更在意的是做出有意義的...

    快樂是關於當下的,它通常是短暫的、與當下有關聯的感覺,就像是一時的高興或愉悅。而「意義」則是關於未來的,更準確地說「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連接起來的一種體驗」。 意義需要時間來建立,因為它是關於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整合成一個相互連貫的故事。換句話說,意義的建立需要人們從過去經驗中學習,從現在做出選擇,並在未來的生活中實踐和發展。所以「意義」和「快樂」的體驗是有所不同的,這兩者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範圍上來體驗和感受。 人們花費在思考未來或過去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生活就越有意義,但快樂感卻越少。再以上述的個案為例,成為總監的當下,A 小姐可能會感到快樂,不過她更想要的是達成長遠目標,找到更有價值的未來藍圖。

    社交關係對於快樂和意義都很重要,但這些關係的性質影響了它們所提供的滿足感的類型,簡單說就是,你在社交關係中是給予者還是接受者?如果是給予,對他人的貢獻帶來的是意義感,而從他人那裡獲得的是快樂感。 幫助他人可以帶來意義,而得到他人幫助則可以帶來快樂。換句話說,當人們從事能夠幫助他人的活動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當人們得到他人的幫助時,自己會感到快樂,因為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甚至幫助他人實際上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幸福感,但會從而產生意義感。

    工作中的壓力、衝突和鬥爭會降低幸福感,不過這些都是通往有意義的人生需要經歷的一部分,根據研究指出,這些挑戰似乎是有意義生活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人們可能需要經歷一些困難的事情才能找到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舉前面提到的個案為例,雖然A小姐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但她當上總監後將會發現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也是一條更困難的道路。 人們是否會刻意尋找壓力以增加生命的意義呢?似乎更有可能的狀況是,人們通過追求困難和不確定的項目來尋求意義。人們試圖在世界上完成一些事情:這會帶來起伏和不確定性,因此對快樂感的增益可能很少,但這個過程無論如何都會對意義做出貢獻。

    最後一個指標與自我和個人身分有關,對於意義而言,行動或活動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表達自我」,也就是說,當人們做一些與自己身份認同相符的事情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更有意義。然而,這些行動或活動對於快樂而言卻是「大多數無關緊要的」。 如果快樂是關於得到你想要的,那麼意義是關於做表達自我的事情。甚至只是關心個人身份和自我定義,就會對個人帶來更多的意義感,就算這對於快樂來說毫無關係,甚至會不快樂。 這顯示了如果快樂感是關於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意義感則是關於做一些表達自己的事情,在此情況下,自我表達、身份認同和建立良好的聲譽等自我導向的活動更關乎意義感,而非快樂感。 「透過行動表達自己」便是創造工作意義的重要來源,再以上述個案為例,他可能選擇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以累積更多經驗,但過程中她不一定會感到快樂。

  2. 2019年3月15日 · 而 要健康減重,最主要的作法不外乎從控制飲食與持續運動這2件事入手。 而這2種作法都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現在一切都講求科學數據,所以想要健康減重,就該了解並記住一些跟減重有關的數字。

  3. 2021年5月6日 · 根據行政院公布的法案內容,在「國家跟你一起養」的方案中,為鼓勵雙薪家庭父母,能夠共同陪伴子女成長,並給予經濟支持,取得工作與家庭生活之平衡,勞動部將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及相關辦法,推動以下措施: 配合衛福部規劃產檢次數增加為 14 次,產檢假由 5 日修正為 7 日,增加 2 日之薪資由政府補助。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可彈性申請: 育兒父母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 育兒父母可同時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含補助), 留職停薪津貼,從補助 6 成薪,調高到 8 成薪, 軍公教勞一體適用。 配偶未就業,受僱者也可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及津貼 (含補助)。 育嬰留職停薪申請期間可以少於 6 個月(不低於 30 日),以 2 次為限。 考量雇主人力調配,以「應提前預告雇主」為配套措施。

  4. 2020年10月14日 · 但其實這樣「空泛」的問句,會讓孩子也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可以透過下列幾個方向來幫助親子之間進行良好的聊天。 選定一個固定說話的時間 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說,選定一個固定說話的時間,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儀式感 ...

  5. 2022年10月11日 · 其實孩子跟大人一樣,有時候回家講一講、抱怨抱怨,心裡就舒服了,並沒有特別想改變;也有時候,是真的覺得很困擾,想要改變。 在跟孩子的過程中,得先協助孩子釐清思緒。 溫美玉表示,大人的人生經驗比較豐富,通常能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假如孩子已有創傷、甚至是被霸凌,當然得趕快行動;但倘若沒那麼嚴重,建議別貿然介入,尤其忌諱直接去問對方家長,可以先跟孩子集思廣益,開放式的聊聊有哪些解方。 必要時,也可以和老師談談,瞭解事情全貌與問題核心。 任教已30多年的彰化縣東興國小教師廖寶慧說,孩子在家跟在校的表現,常常差很大,而且老師接觸的孩子畢竟比較多,又每天在校看著全班,常能提供許多重要訊息。

  6. 2022年2月11日 · 感覺統合障礙,什麼是「觸覺防禦敏感」? 職能治療師菇菇老師表示,當孩子不願意玩沙玩黏土、不喜歡踩到草皮,或對於他人碰觸生氣、對某些布料服飾無法接受、對於衣服標籤感到厭惡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常見的感覺統合障礙的「觸覺防禦敏感」狀況。

  1. 相關搜尋

    談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