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5日 ·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指出,性騷擾受害者難以對外求助的5大原因,包括羞恥與自責、加害者在過程中持續威脅恐嚇、知情者默不作聲、社會輿論冷嘲熱諷,以及求助管道的二度傷害。 但是,受害人選擇隱忍,造成性騷擾案件黑數高,反而成為未爆彈,一旦反撲,往往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報導開頭所舉的案例,以及近日台灣社會的紛擾。 要打造性別安全的職場環境,就和企業轉型一樣,領導者的意志最為重要。 「有企業人資主管告訴我:『我們公司成立50年來,沒有發生過性騷擾事件。 』」婦女新知基金會副董事長郭怡青律師說:「是不存在? 還是被忽視了?

    • 拿捏安全距離
    • 慎選話題
    • 將工作與私生活分開

    指身體接觸的距離。與同仁間互動時,難免會有身體接觸。提醒自己要保持安全距離,除非必要,否則不要有太多肢體接觸。表現好不一定要拍肩,可以請飲料。而且團隊一起請,更能避免獨厚某位同仁,也能強調是團隊共同努力才有成果。不僅不會被誤會,還能提振團隊士氣。如果某位女性同仁表現真的很好,也別單獨送禮引起誤會,替她爭取加薪會是比較適合的做法。

    主管難免會跟同仁閒聊,但是話題要慎選,開黃腔或是私領域問題都應避免。主管只要有效的分配工作,並將工作排程寫進行事曆,這做法除了能掌握進度,也可以有效增加與同仁的溝通量。只要有關工作的溝通量增加,就不怕跟同仁沒有話題,更不會聊到不適合的話題。藉此瞭解同仁對公司、團隊或職務上的看法,透過交流協助他調整。真正關心每位同仁的工作近況,就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有效將工作與私生活分開,避免私下過多聯繫,也能避免被誤會、騷擾。在網路普及的現代社會,工作與生活緊密結合,很難明確劃分。常常下班後還得回覆LINE訊息,臨時公事難免,但若跟工作較無關係,難免會被誤會。若能將工作與私事的溝通管道分流、公私分明,不只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能不必要的誤會與騷擾。

  2. 2021年4月23日 · 摘要. 1.行政院22日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規定監視觀察、尾隨接近、歧視貶抑、通訊騷擾、不當追求、寄送物品、妨害名譽、冒用個資等8種行為,足以影響被害人日常生活就觸法。. 2.不過,警政署強調,私人恩怨或債務糾紛、狗仔跟拍等不在規範內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6月5日 · 性騷擾是給予受害者一項防衛性的武器,這項武器並不是用來傷害社會中的其他人,而只是保護他們自己、提醒社會大眾對性騷擾要有正確的認知,不要再用奇怪的理由作為對他人不尊重言行的藉口。

    • 未保持舒適距離。根據研究指出,世界上多數文化最能接受的「最小舒適距離」約在45公分左右。除非雙方有一定的情誼,例如情侶或好友間的耳語溝通。否則這麼近的距離,即使在同性間,仍會造成他人心理上的排斥、緊張或恐懼。
    • 稱呼別人「帥哥/美女」聽到有人稱呼對方「帥哥、美女」,會怎麼想?他到底是忘了對方名字?還是真的認為對方帥、對方美呢?如果是前者,請你花點時間記憶名字;如果是後者,我要告訴你的是,職場講求的是工作表現而不是外貌,不論你身邊同事長相如何,這樣的稱呼都不一定討好或適宜。
    • 不當的視覺、肢體接觸。讚美別人的外表或穿著打扮時,宜注意自己的目光,千萬不要上下打量,這樣會讓對方不自在。此外,職場上異性間的肢體碰觸,往往會被冠上性騷擾的罪名。
    • 在公共場合講黃色笑話。或許你以為講講黃色笑話,或拿任何跟「性」有關的話題說笑,可以化解嚴肅氣氛、無傷大雅,問題是:在公共場合中,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人可能不介意,有人可能就覺得困擾。
  5. 2023年6月9日 · 台灣性騷擾事件頻傳顯示出,行之有年的性騷擾防治教育,並無法讓大多數人有意識、並知道如何幫助他人。 而旁觀者介入指的是將人訓練成主動的旁觀者,讓人能在目睹或瞭解危險情境時幫受害者脫離險境。

  6. 2023年6月28日 · 從約瑟面對職場性騷擾的反應,我們可以整理出2個重點: 1.堅定拒絕:堅定自己的立場,並敬重主人。 2.面對始終持續的性騷擾:絕不和對方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