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4日 · 別小看老年消費力,專家籲擁抱 3.6 兆銀髮商機. 台灣 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更將於 2026 年步入超高齡社會,不過銀髮族不再奉行「節儉是美德」,反而是「有錢沒處花」,專家建議,產業界應擁抱銀髮商機,一同壯大市場、分食銀髮大餅。. 國家發展 ...

  2. 2023年5月20日 · 一個原因是,現在是非常時期消費者對價格的忍受度上升。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多諾萬(Paul Donovan)表示,消費者近來異常願意接受更高價格,因此企業「有信心能說服消費者,這不是公司的錯,漲價不會損害品牌聲譽。

  3. 2022年10月17日 · 升息是什麼? 解析央行調升的四種利率. 升息(調升基準利率)是各國央行控制貨幣政策的手段之一,央行藉由調升提供給各家商業銀行資金的利率,使得商業銀行進行借貸服務時,也會提高放款利率。 對民眾來說最有感部分,是買房所負擔的房貸利息金額增加,以及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 升息源自貼現窗口融通制度,當商業銀行出現資金缺口時,央行能提供資金融通,因此可將央行視為各家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者。 因此,升息具體來說是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等三項利率提升: 重貼現率. 要瞭解重貼現率,需先介紹貼現。 貼現是商業銀行客戶將支票提早拿給銀行換取現金時,會被銀行根據貼現率收取貼現費,舉例來說: 貼現率2%的情況下,提早貼現10萬元支票,將被收取2千元貼現費。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4月2日 · 總而言之,易用性減少花錢心理影響,導致更頻繁和盲目消費。除了非理性心理帳戶,另一個原因是數位支付系統興起,造成不同選項的分散世界,人們很難追蹤所有花錢管道。 專家表示,消費者經常因支付方式太多,而忘記自己哪邊有支出。

  6. 2024年3月14日 · 台灣人為什麼瘋ETF? 元大投信董事長暨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台灣民眾的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藏富於民,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過去許多資金都拿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現在愈來愈民眾開始認識ETF,把ETF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 透過ETF,讓更人認同台灣資本市場的價值,吸引資金回到台灣,這也與台股形成共伴效應,推動台股上漲,形成良性循環。

  7. 2021年8月1日 · 首先,被當沖交易者鎖定的個股,波動將會放大。 舉例來說,市場上有一派的當沖客做的是隔日沖,這類型的股票,通常會先被當沖客在今日鎖漲停,買不到的投資人容易被隔日試撮價格飆高的假象誤導,貿然搶入,最後就在開盤的幾分鐘內,被當沖客開高倒貨,走勢陷入整理甚至走跌,所以未來投資人如發現當沖占比高,或是鎖漲停的個股,操作必須更加留心。 當沖盛行,資深投資人也躍躍欲試。 第二,技術分析一定要納入更全面的考量。 技術派擁護者常喜歡把高檔爆量下殺、留長上影線就要準備出脫等法則掛在嘴邊,但是當沖客席捲市場後,技術指標的參考性就不再這麼絕對,因為當沖貢獻一大部分成交量,易讓指標失真,從貨櫃三雄的技術面就能明顯看出,爆量下殺或是跌破重要支撐後,仍然一山還有一山高。

  8. 2023年10月11日 · 台灣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庫存過多以及需求非常低迷,導致去庫存週期很長。新冠疫情爆發後,供應不足成為主要問題,因此全球製造商紛紛保留更庫存以防生產中斷。然而,急於獲得和囤積的晶片在需求放緩之際成為了過量庫存,尤其是在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