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海嘯所造成的災害. 直接災害. 間接災害 (二度災害) 人員傷亡. 火災. 房屋損壞 (淹沒、埋沒) 環境污染. 財產損失. 爆發傳染性疾病.

  2. scweb.cwb.gov.tw › earthquake › Page地震中心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原子彈)。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

  3. 當海底有足以造成海水面垂直變化的因素存在時,即可能造成海嘯的發生,例如海底地震、海底山崩、海底火山爆發和隕石撞擊等,通常最常見的因素為海底地震所造成。 當海底發生深度較淺的大地震時,因為地震造成海底地形發生變動,同時造成此區域的海水向上抬升,這便是海嘯的生成,之後海嘯就會以圓形水波的方式向四周傳播。 當海嘯在深海傳播時,其速度約為每小時700至800公里,但振幅僅約數十公分至1、2公尺,因此在海上航行的船隻不會有很明顯的感覺;但是當海底的深度變淺時,即海嘯傳播至陸地附近,其速度會變慢,振幅會成長為數倍,對於沿岸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上一筆 下一筆.

  4. 發生海嘯之原因為何? 當海底發生大規模淺層地震時,可能會造成海底地形變動,如海床垂直位移、海溝斜坡崩塌等現象,從而引起水體擾動而成長週期的波浪,稱為海嘯,其他如海底火山爆發、大型隕石撞擊都可能造成水體擾動而引發海嘯。 由於其週期較長,所以相鄰兩浪頭間之距離可遠達500至650公里,其傳播情況可見下問。 上一筆 下一筆 百問首頁.

  5.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推斷,菲律賓海板塊約在六、七百萬年前開始向歐亞大陸板塊擠壓,臺灣島遂得以誕生並成長,此造陸運動迄今仍在持續進行,也持續引發頻繁的地震活動。 由於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方向前進時,與歐亞大陸板塊之碰撞作用,造成呂宋島弧對臺灣所造成的強大擠壓變形。 菲律賓海板塊相對於歐亞大陸板塊之板塊運動約每年7~8公分,由東南向西北方向移動。

  6. 59. 臺灣大地震發生之地殼變動如何?. 臺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常有地裂、山崩、斷層等地殼變動之狀況,以下為地殼形變較為顯著者:. 1906 (民前6,明治39)年3月17日嘉義梅山地震,產生梅仔坑斷層,長13公里,水平位移最大為2.4公尺,垂直位移最大為1.8公尺,有 ...

  7. 我們知道地殼內或上部地函之某一部分,受到某種應力後,會慢慢地將之蓄積起來,當它超過岩石的彈性限度時,會發生破壞現象而釋出能量,這就是地震。 所以有人說:常有微小地震發生的地方,它的應力已經蓄積不起來,那麼大地震便不易發生。 事實上不然,常常發生微小地震的地方,仍然可能會發生大地震,日本的松代地震便是一例。 而不常發生微小地震的地方,也可能發生大地震,美國的聖安地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地帶的地震便是一例。 這兩個例子看似矛盾,其原因在於兩處地殼的性質不同所致。 由上述情形可知,預測地震必先了解該地區地震活動,和其地質構造情形。 上一筆 下一筆 百問首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