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胃食道逆流可謂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不少人因為工作忙碌、壓力大,三餐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又抽菸喝酒,導致「火燒心」,經常感到胸口灼熱疼痛、嘔酸水、胃脹胸悶、喉嚨異物感、慢性咳嗽等,種種不適感導致生活品質受影響。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建議要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需先了解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 胃食道逆流常見原因如下: 一、下食道括約肌(稱作賁門)鬆弛:賁門連接著食道與胃,如同一道閘門,一旦鬆弛無法關緊且腹壓又增加時,胃酸就容易會從胃部逆流而上到食道。 二、日常生活習慣不良:三餐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狼吞虎嚥,或是一吃飽就躺平,還有經常食用咖啡、酒、茶、碳酸飲料及高糖分、高油脂、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都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

  2. www.mohw.gov.tw › dl-1738-d0480fd6-78d4-4b3b-8483-326488fb4e36 - 衛生福利部

    厭食症乃指患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身材、體重,對身體形象有知覺錯誤,一直認為自己過胖而僅進食非常少量食物,過度運動,並因此造成體重過輕。 暴食症患者有重複出現的暴食現象,會有不能節制的飲食過量,腹脹、噁心、嘔吐;暴食後,患者會想辦法節食、過度運動、催吐或使用瀉劑。 嗜食症患者也會有暴食行為,但不像暴食症者般有持續節食、規則的運動或催吐行. 為。 這些患者都很在意自己的體重與身體形象。 厭食症分成兩型,一是節制型厭食症,另一則是. 三、飲食障礙症的發生頻率. 厭食症及暴食症大部分見於年輕女性,男女10-30厭食症及暴食症的終生盛行率分別約為;嗜食症的男女比例不如前2-4%。 飲食障礙症的危險族群,包括某些職業如舞蹈家及模特兒、肥胖症和家族史酒癮者。 已開發國家和年輕世代的飲食障礙症——特別是暴食症.

    • 4/22/2015 2:21:37 PM
    • untitled
  3. 邱淑媞局長表示早期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異常狀況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等情形往往已是大腸癌第三期或第四期了。 因此政府提供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民眾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陽性個案,而陽性個案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早期大腸癌 (0期和1期)其5年存活率都可高達81%以上(表2),因此陽性民眾千萬要去做大腸鏡檢查,如果害怕疼痛,可以自費選擇無痛大腸鏡檢查。

  4. 臨床資料顯示,婦女約在45到52歲這段時期,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產生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骨骼痠痛、失眠及心情低落等情形稱之為更年期。 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更年期諮詢專線的統計,民眾來電主要的諮詢問題主要為身體不適如熱潮紅、盜汗或心悸等,其次為性功能障礙(例如陰道乾澀及性交疼痛),再來則是失眠。 然而這些問題,通常也是婦女的難言之隱! 妳一定要認識更年期症狀. 常見的更年期症狀困擾為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皮膚乾燥或皺紋增加、失眠、沮喪或情緒起伏。 除了上述更年期症狀,下列幾個因更年期造成的健康問題,更需要注意: 骨質疏鬆: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會逐漸減少,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變化,骨質流失的速度也會加快。

  5. 嬰兒膽道閉鎖為新生兒的主要肝膽疾病之一經查2022年國際臨床醫學期刊報告指出台灣與日本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2歐美國家則是萬分之0.5其致病原因尚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身體的膽道為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的通道負責運送膽汁若膽道不通 (閉鎖),膽汁則無法排出,累積在肝臟,便會影響肝功能,可能導致肝硬化,且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即所謂「黃疸」),大便顏色也會呈現灰白或淡黃色,所以寶寶應接受黃疸篩檢,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 觀察寶寶黃金顏色(1到9) 編號7、8、9才正常.

  6. 響應「無管人生」,幫助病人告別鼻胃管,健保新增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之獎勵誘因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 建檔日期:111-04-15 更新時間:111-04-15 為鼓勵醫療團隊積極協助病人移除鼻胃管,改善生活品質,中央健康保險署今(111)年3月30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 ...

  7. 這些可能就是藥品的「副作用」。 什麼是藥品「副作用」? 藥品用於預防、治療或減輕疾病的作用,稱為療效;而其他對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稱為「副作用」。 那要如何降低或避免藥品副作用帶來的影響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民眾,可謹記「1看2應3問」。 用藥前,看清楚藥品標示,遵從用藥注意事項;用藥後,注意藥品副作用之發生,即時反應;如有用藥問題,詢問醫藥專業人員,就能保障我們的用藥安全。 何謂「1看2應3問」,民眾可謹記下列事項: 一、 「1看:看清楚標示,遵從用藥注意事項」: 用藥前,看清楚藥品外盒說明書 (仿單)或藥袋資訊,瞭解藥品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例如部分藥品具有嗜睡的副作用,服藥後應避免從事機械操作或開車等活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