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3日 · 之前有一個朋友為了準備考試把 IG 刪掉了後來我們再約吃飯時發現我這期間發生的很多事因為他沒有用 IG 而都不曉得。 最近剛到美國交換,也有很多機會認識新朋友,他們也會透過我之前發布的貼文來開啟話題,例如:「原來妳之前去過那裡喔!

  2. 2024年3月6日 · 看完各國立法例之後可以發現為了保護兒童身心健全各國其實都有管制兒童色情內容但大多認為限制範圍並不包含虛擬兒少」,因為此時並沒有實際上的受害人也難以認定對兒童會產生危險性

  3. 2022年8月5日 · 關於 Z 世代,大家好像有些「印象」和「標籤」,但,真的有人問過他們「怎麼想」嗎?. Z 世代質性訪談,成果公開!. 最近我邀請了一些公司裡的 Z 世代同學,詢問他們對於網路上形容的 Z 世代行為有何看法,發現結果與原先想像中的答案並不全然 ...

  4. 2023年8月30日 · 無獨有偶,在韓國也有人把壞腦筋到演藝人員身上,試圖吸引無辜粉絲入陷阱。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1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2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3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4
  5. 2019年3月18日 · 第一次看到"Impostor Syndrome"這個詞,是在臉書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的著作 《Lean In》(台譯:挺身而進) 中──當時的感覺,就像是「有一個陌生人在我生活圈中很久,儘管對他很熟悉、卻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最後終於在認識了 7 年後,我們正式向對方自我介紹。 Impostor Syndrome 常見的翻譯是「騙子綜合症」或是「冒名頂替症候群」,但這兩個名稱,我都覺得沒有真正描述出這個症狀的精髓── 若是我,會將這位熟悉的陌生人命名為「老天爺,拜託大家千萬發現我是個騙子」症候群。 進入哥大校園的第一天,就開始了我的「自認拖油瓶」人生. 23 歲那年夏天,我踏進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

  6. 2023年11月17日 · 大腦一方面搜尋造成創傷的原因,一方面同時想盡辦法逃避或遠離與創傷有關的刺激。 對於創傷,我們其實有些誤解. 創傷會使受創者出現過度警覺、侵入及逃避等症狀。 圖/PeopleImages.com - Yuri A@Shutterstock. 創傷症狀,是一種為生存而發展出的保護機制. 隱藏在人格面具之下,是未獲得處理的慢性創傷. 未獲得處理的創傷,會不斷將受創者帶回過去。 圖/GoodIdeas@Shutterstock. 處理創傷的源頭,才有可能終止創傷的發生. 創傷促使我們面對自身的脆弱。 圖/Ilona Kozhevnikova@Shutterstock. 創傷是生命韌性的展現. 朱貞惠個人臉書粉絲專頁. 創傷. 誤解. 心理師. 保護機制. 壓力. 自處.

  7. 2021年10月29日 · 首頁. 時事現場. 「Deepfake」換臉影片法律大補帖:讀者最想釐清的 5 大類問題,律師用白話文來解題. 法律白話文國際站. 2021/10/29. 9958. Photo Credit:Max Duzij@Unsplash. 換臉行為到底引發什麼法律問題? 我們又該如何運用制度,來有效控管這樣的問題呢? 編按:根據近期「Deepfake」(深度造假)的社會事件,《換日線》向「法律白話文國際站」邀稿,針對網友和讀者們最想釐清的 5 大類問題,進一步說明與探討。 2020 年網紅小玉即有拍攝使用 Deepfake 技術的換臉影片。 圖/小玉@YouTube. 觸犯刑法散布猥褻物品罪的人,將面臨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9 萬元以下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