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強調,憂鬱症特點在於,如果患者隱藏內心想法,不願或不敢講出,或表達有困難,那麼進行診斷與治療就會受到阻礙,因此第一步處理是找一位可信任的精神科醫生,最重要一步則是注意輕生傾向。 沈政男8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研究顯示,有四到五成已有輕生傾向的人,始終沒有透露輕生意念,連醫生與心理師也問不出來。...

  2. 2014年10月10日 · 有些人不覺得憂鬱症是一種病,要有憂鬱症的人「想開點」或「換角度想」,袁瑋醫師表示,罹患憂鬱症久了以後,大腦的神經迴路改變,會變得很 ...

  3. 2021年8月8日 · 1.了解自己是否較缺乏自信,是否是個較負面思考的人,這會是非常重要的轉機。 了解才能有因應策略,有時候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別人其實也是一樣的. 2.照顧新生兒的事項,一一表列紀錄,可以釐清需要做、待做、已經做的項目並且和伴侶討論及分工。 這會降低因無頭緒所產生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3.在忙碌的工作與新生兒照顧中,仍安排15到30分鐘的休閒,可以是讓身體伸展運動、立定跑步、跳繩、或深蹲。...

  4. 2022年2月15日 ·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分享,上述研究顯示憂鬱症普篩,可及早發現有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運用或整合現有資源給予 ...

  5. 2015年9月15日 · 這時,問問自己你真的認識憂鬱症嗎?許多人對於憂鬱症一知半解,有不少困惑和迷思,現在就來深入認識吧! 1.憂鬱症會不會遺傳?

  6.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少人出現「憂鬱狀態」,草屯療養院指出,這重憂鬱症狀,不外乎玻璃心、想太多、無病呻吟;其實憂鬱症並傷 ...

  7. 如何陪伴有憂鬱症的朋友,諮商心理師吳孟真表示要注意三不三要:不要簡化處境、不要急著下論斷、不要急著給建議;要有傾聽的耐心,要試圖更多理解、要找資源協助。 吳孟真說,學會正確的陪伴方式,可以提供憂鬱症朋友心理支援。 很多人為了盡快使對方情緒緩和下來,而用「別想太多」、「其實沒那麼嚴重」等話語來回應;但其實這不是最適當的反應。 此外還沒有完全理解就給予建議,只會讓對方覺得你不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