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4日 · 驗屍官認為茉莉在網路上瀏覽的內容並不適合14歲的年紀而患有憂鬱症的茉莉在接觸大量的負面內容後最終導致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茉莉死後她的家人成立了茉莉玫瑰基金會」( Molly Rose Foundation ),希望協助25歲以下族群的生命教育, 幫助 ...

    • ▌哈利波特魔法:愛與勇氣的當代意義
    • ▌當羅琳成為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
    • ▌哈利波特已是龐大帝國:羅琳真的可能「被取消」嗎?

    去年雖然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20周年,但其原著小說事實上在1997年就已出版。對許多書迷而言,電影改編雖然未必是每個人心中的最佳版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小說中的三大主角哈利、妙麗、榮恩,透過電影的詮釋下,這三人的形象已深深與小說中的主角相應。 對於不是書迷或影迷的人而言,也一定聽過一些與哈利波特相關的詞彙,像是「麻瓜」,意指沒有魔法能力的普通人;劇情中的最大魔王「佛地魔」,平時不能說出這個名字,只能用「那個人」代稱,也成為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作品典故,顯見作品的傳播極廣。《哈利波特》光是小說就翻譯成75個語言、在200多個國家銷售;在電影陸續拍攝上映後,更有無數人因為電影而認識這部作品的世界觀和劇情魅力。 《哈利波特》給了這一世代的人許多新的訊息,即使是文學作品中常出現老掉牙的「愛與勇氣」、「...

    也正因為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如此啟發人心,讓讀者們在殘酷的現實世界裡猶如拿到霍格華茲的入學通知,能重拾勇氣繼續與真實奮鬥,所以對於羅琳近年針對跨性別的發言,也才感受到如此的衝擊與受傷。 2019年,羅琳在推特上參與了聲援瑪雅(Maya Forstater)的行動,讓外界開始注意羅琳對跨性別的發言和想法。而後她在2020年6月,發表了「有月經的人」(people who menstruate)一文,「『有月經的人』——我很確定本來有個字是用來形容這個族群的,誰來幫我想想,是女楞?女能?還是呂仁?」本意表達的是對跨性別者「侵占」女性稱呼、空間的憤努與恐懼——暗指過往明明可以用「女人」泛指所有生理女性,而現在竟然要為了「跨性別者」而讓出「女人」的稱呼——然而,這樣嘲諷態度,卻也立刻讓她在網路炸鍋...

    而比起雙方社群互相攻擊所承受的高度情緒傷害,也有人關注的是從商業市場來看,羅琳的發言又是否可能造成所謂的「取消文化」再次延燒?身為《哈利波特》的作者、《怪獸與他們的產地》系列編劇,這個具有高度商業價值、背後凝聚無數工作者心血的巨型文化產品,真的有可能從此「被取消」嗎? 事實上,羅琳本人無論是在社會、或者是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影響力仍十分龐大,幾乎不太可能真的「被取消」。 她的推特至今仍有1,400萬人追蹤,撰寫的作品也持續在多家出版社上市,舉手投足亦都仍是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每日電訊報》也指出,她每年能夠收取作品 15-20% 的版稅,若如《紐約時報》估計,這些小說的累計收入至少為 77 億美元。 以 15% 的版稅來計算,光是《哈利波特》系列著作,她就已至少賺取 11.5 億美元。...

  2. 2022年12月16日 · 這部無法在香港公映的紀錄片揀選三位不同時代的長者——逃離文革偷渡來港的陳克治、親歷六四事件的林耀強,以及於六七暴動期間、印製傳單被捕的石中英——並找來經歷 2019 年反送中運動的年輕人,重演三位長者們的故事。...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1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2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3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4
  3. 2022年7月21日 · 1973年,美國人類學家凱薩琳.韋德瑞到羅馬尼亞田調,開啟其東歐研究。隨著羅馬尼亞共產獨裁政權在90年代垮台,韋德瑞才發現自己一直被羅馬尼亞當局嚴密監控,並在後來的解密檔案裡,得知自己被化名為「間諜薇拉」。而當共產政權一一瓦解之後,不僅是韋德瑞,其他著名知識分子如諾貝爾 ...

  4. 2023年2月10日 · 警方強調胡鑫宇生前有抑鬱症狀不排除因身心狀態不佳而選擇自殺警方於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資訊疑點重重除了每日動用上千人花了106天做大規模搜尋為何未於鄰近學校數百公尺的位置找到遺體加上官方將輿論導向青少年憂鬱症問題 ...

  5. 2017年11月23日 · 日前他在紐約時報專欄中寫著自己的擔心總憂慮兒子在幼稚園裡受到的教育以及如何被社會化——尤其他發現三歲孩子間已有種族綽號與偏見。 「老師已經告訴他們 感恩節 的故事了嗎? 」阮越清認為自己有責任告訴兒子另一個版本。 今年,當他問起感恩節的源由,已經四歲的兒子回答是:「地理大屠殺。 」這位父親感到很滿意。...

  6. 2021年3月30日 · 2021/03/30 Kita. 人權運動者哈瑞·哈爾木拉提·維吾爾醫生是較早站上風口浪尖的海外維吾爾族人士之一。 透過上下兩篇專訪,藉以回顧他參與人權運動多年的經歷。 圖/哈瑞提供(左)/Twitter上的聲援者 (右) 自 2017 年起, 政府於新疆實施一系列針對突厥裔住民的壓迫政策,包括官方所謂「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的 大規模拘留營 、「培訓」後具強迫勞動疑慮的 大批勞務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