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一張表格自我評估,得分超過19分,趕緊去就醫. 一般人心情不好與憂鬱症有何差別?.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常務理事蔡長哲強調,每個人都可能心情不好,但憂鬱症患者會合併其他症狀。. 所謂的憂鬱症,患者一定會情緒低落,通常 ...

  2. 2024年4月29日 · 王醫師貼心提醒憂鬱症不可怕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種心靈感冒」,若自己覺察到有憂鬱傾向可以先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試著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休息放鬆發展興趣多找朋友談心來轉移情緒或想法認知。 但如果已有明顯身心症狀,並影響到日常生活,王醫師建議應盡速前來門診諮詢,由專業醫師給予合適的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也幫助患者預防工作、家庭、身體產生不良的結果。 新聞關鍵字: 、 、 、 、 、 、 、 、 、 記者:劉 芳妃.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18歲前大小毛病掛這科 禾馨治療追蹤增設兒科特別門診 (台灣好新聞 2024-04-29 14:39:00) 「照顧」不應作減刑常態! 障盟籲:長照殺人減刑修法,無法解決問題 (健康醫療網 2024-04-29 14:00:00)

  3. 2024年3月15日 · 新聞. 健康. 2024-03-15 09:00:00 新聞來源 : 健康醫療網. 憂鬱症患者有這些症狀可能是躁鬱症! 未正確治療自殺風險恐倍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11年自殺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其中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上升最多心理健康司分析精神科共病憂鬱焦慮是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一。 因此,及時發現身心疾病相關症狀,提供轉介、治療是青少年自殺防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然而「躁鬱症」常會先以憂鬱表現,再加上民眾對躁症認知不足,求診陳述症狀時多會偏重在憂鬱。 因此,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部主任、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白雅美指出,過去國際文獻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躁鬱症患者會先被診斷為憂鬱症,平均約5-10年後轉換診斷為躁鬱症。

  4. 2024年3月7日 · 長期情緒不穩定有焦慮憂鬱症狀恐罹患情緒障礙但是自己卻可能無病識感直到經過身心科醫師診斷才發現已經是嚴重憂鬱症而不自知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臨床觀察有情緒障礙的人如果不及早診斷治療大約有6成演變為憂鬱症

  5. 2023年11月4日 · 健康. 2023-11-04 10:30:00 新聞來源 : 華人健康網. 憂鬱與焦慮心靈感冒如何自救心理專家揭舒緩首要任務是吃飽睡好. 「憂鬱焦慮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複合情感韓國臨床心理學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專家金雅拉陪伴大家正確地理解它們之餘並完整學習心靈感冒的當下我可以怎麼做? 」的自救良方。 她提到舒緩憂鬱與焦慮的首要任務就是:吃飽睡好。 不管做什麼, 都要先讓自己吃飽. 從第一階段「不管做什麼,都要先讓自己吃飽」開始,到第四階段「接受幫助並非示弱的表現」,都是鍛鍊心靈肌肉時必要的基本伸展。 如果在心情緊張的狀態下,盲目地從事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自己在開始鍛鍊肌肉之前就受傷。 因此,請按照自己的心理狀態,從簡單的熱身運動起步,一步一腳印地向前邁進吧。

  6. 2023年12月7日 · 按照上述方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能體驗到快樂與成就感的活動」,憂鬱症狀較輕的人在尋找自己的快樂來源時相對容易通常項目要能夠愈具體愈好像是吃蛋塔心情就會變好」「鬱悶時去遠方旅行一趟就能轉換心情」「在安靜的咖啡廳坐著看書心情就會跟著平靜下來然而長期被憂鬱症蠶食的患者可能會很難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活動。 這種時候,不妨回想一下過去的自己喜歡什麼。 例如「記得和朋友見面分享心事時,不安的心情就會減少」「印象中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心情會變得很好」「被綠色的植物圍繞時,心情會變得很舒暢」等。 尋找能讓自己體驗到成就感的活動,也是一項很好的方式。 閱讀一頁書、下班回家前在附近走一圈、用吸塵器打掃房間等瑣碎的活動,都足以讓人感受到成就感。

  7. 2024年1月29日 · 健康. 2024-01-29 09:21:04 新聞來源 : 常春月刊. 別亂停抗憂鬱藥不會成癮或失智醫師盤點紓解壓力7方法.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根據統計憂鬱症已成為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與癌症愛滋病並列前茅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女性一生中至少得到一次重度憂鬱症的機率約25%,男性略低約15%,顯示在現今經濟不振社會問題頻傳的環境下憂鬱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 人都有喜怒哀樂,心情多少會受到外在影響,例如旅遊、喜喪事、電視節目等,情緒瞬間萬變。 但有一種人卻長期處在低落、悲傷、消沉等不愉快的迴圈之中,無法自拔,這時就有可能是罹患了憂鬱症。 憂鬱症跟遺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