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同理心。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專家表示,同理心是幫助某個人從任何疾病裡面康復的關鍵,唯有設身處地的理解、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狀況,才能更懂得如何應對各種危機。
    • 理解。對憂鬱症患者來說,他們正在經歷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各種行為可能看起來不穩定、難以預測,甚至所有舉動都和正常人有很大的差異。例如,他們可能非常暴躁且魯莽,而這種狀況很容易被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誤解,覺得其難以相處。
    • 不要假裝自己是心理學家。有時候,身邊的人在給予建議時,會有種自己是心理學家的設定,並嘗試做出診斷,但專家說,關於專業的建議,最好還是交給醫師或諮商師,照顧者應該要做的,是聽他們的、相信他們告訴你的一切,並讓他們知道你愛他們、支持他們的下一步。
    • 保持耐心。實際上,要從憂鬱症康復並回歸正常的生活,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重點是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步調來前進。「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是他們一生中必須持續不斷的戰鬥,他們必須逐漸學習如何應對,還得隨時處理可能復發的負面情緒;即便已經開始治療,也或許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好轉,所以耐心真的非常重要。」
  2. 2020年6月19日 · 被診斷為憂鬱症的人大多有一個不服為什麼憂鬱的是我愈是抗拒自己憂鬱的人愈不容易進入真正的治療只有接受憂鬱的現狀接受自己的脆弱與無力接受自己的做不到並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憂鬱並能勇敢的去面對憂鬱才是真正走向療癒 ...

  3. 2018年8月3日 · 2018-08-03. 瀏覽數 73,000+. 編按對處於憂鬱狀態的人來說自我揭露與自我行銷是困難的即使憂鬱症患者有時候需要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亦非社會所推崇的樂觀活潑成績優異的樣貌也不代表他們是瑕疵品沒有生存的權利。 (本文摘自《別再叫我加油,好嗎》一書,以下為文章) 我得偽裝. 高三的時候,我真的很怕申請大學的面試。 「拜託,哪個高中生不怕啊,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一定很多人會這樣說。 不過,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成績是被掉包的,不是憑實力拿到的,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讀大學。 但很矛盾的是,我又不願接受自己程度差,去申請排序較後面的大學,畢竟我國中至高中還是曾經非常努力讀書,只是一點成效都沒有,但總覺得努力該換得些什麼吧。

  4. 2022年6月20日 · 1. 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 深陷憂鬱症的當下一切都會變得很難很辛苦。 但因為這樣就什麼都不做、只是把時間留白,並不會讓病情改善。 每一天的生活還是要過下去,也要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 在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也不一定要嘗試新事物,可以尋找熟悉的事物,讓自己靜下心來。 可能是以前你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或一本小說, 透過這些媒介去練習找回喜歡一件事的感覺。 當病情比較穩定時,成就感多元化就相當重要。 去試試看以前沒有做過的事物吧! 其中一定有可以持之以恆做下去的、尚未發現過的興趣。 養成自己新的習慣跟行為,有助於讓身體與意志保持專注,類似一種鍛鍊心靈肌肉的方法——依據你當時的病情、階段,嘗試不同難度的事物,大約是能夠專注90%的事情。

  5. 2020年6月20日 · 2020-06-20. 瀏覽數 61,900+. 僅為情境配圖。 取自unsplash. 編按: 現代文明病日漸增加有關心理狀態的議題持續受到重視複雜難懂的心理狀態變化若能藉由資訊技術的科技仔細記錄觀測也許可提供學者進一步了解心理疾病的研究資訊甚至令人期待未來能使憂鬱遠離人們。 (本文摘自從AI到智慧醫療一書以下為摘文。 我在大學教書,長年和20來歲的大學生相處,常會聽到一些很有趣的網路用語,像是「3Q」、「很機車」、「業配文」、「5 樓的」、「洗版」、「很雷」、「超ㄔㄨㄚˋ 的」⋯⋯,這些有趣的用詞,完全沒有標準且種類非常多元,偶爾媒體會討論這些新興的次文化造成的影響, 不過這就是年輕族群間流行使用的融合式語言,久了也見怪不怪了。

  6. 2006年8月1日 · 憂鬱上身的7大徵兆 | 遠見雜誌. 不想洗澡? 不想上妝? 不想出門? 江欣怡整理. 2006-08-01. 瀏覽數 48,800+.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一位女士頂著張布滿痘痘粉刺卻完全沒上妝的臉龐,首度到保健管理中心來看診。 她骨瘦如柴,蒼老的臉龐讓人無法聯想到她的實際年齡。 她已經暫停工作一個月了。 在引導之下,她開始慢慢地傾訴心事。 約莫三個月後,她的心情逐漸好轉而且回到了工作崗位,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會上淡妝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妝容也益顯自然.

  7. 2016年9月2日 · 「談論夢想跟想做的事,對我來說太遙遠,因為我連活下去的欲望都沒有。 」嘉佳說到跟一名憂鬱症患者談論未來是很痛苦的可是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甚至說:「為什麼不試著去運動? 」、「你可以聽音樂放鬆心情啊! 」、「去交朋友嘛! 」、「找到你的興趣生活就會有重心啦! 」但重點是憂鬱症患者沒有要讓生活好起來的慾望因此這些話對他們來說都沒有用。 嘉佳的例子更顯而易見,一個學生會長加上多次的實習經驗,可以知道她並不是因為抗壓性低,也不是沒有社交技能,更不是因為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都不是因為這些原因才成為憂鬱症患者,甚至有些是找不到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