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各縣市的補助津貼不一,欲申請需準備基本文件含出生證明、新生兒母親身分證、印章、戶口名簿正本、新生兒父(母)親郵局存摺影印本。 除此之外,勞保及國民年金也有生育補助可以請領,符合資格的父母務必在申請情限內完成申請。 Money101 彙整相關資訊供育兒爸媽參考。 延伸閱讀: 【請育嬰假可領多少薪水? 如何申請? 年終可以領嗎? 】 、 【2023 年高中、國中、國小寒暑假、考試 校園行事曆總整理】 本文重點段落. 北北基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桃竹苗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中彰投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雲嘉南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高屏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宜花東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外島地區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勞保/國民年金生育給付. 生育補助、生育津貼是什麼?

  2. Alicia. 最後更新於 09 五月, 2024.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滑,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政府推出生育補助、育兒津貼、托育補助等補助,2023 年育兒津貼取消排富條款,目前一般家庭第一胎育兒津貼可月領 5,000 元;2024 年起 調高托育補助,一般家庭第一個子女的 補助金額為 13,000 元。 兩者差異在於前者是自行照顧,後者是送公托、托嬰中心。 最新補助金額、申請資格及規定都在 Money101 這篇最新懶人包! 了解更多生育津貼點這: 【全台各縣市生育補助/生育津貼懶人包】 。 本文重點段落. 育兒津貼. 托育補助. 常見問題. 2024 育兒津貼申請資格及金額. 這幾年政府陸續調高育兒津貼補助金額,第一胎從3,500元提升至5,000元。

  3. 理財第一步: 先學會記帳. 只有收入是不夠的,唯有瞭解自己的消費模式與習慣,才能進一步去管理自己的收入, Selena 建議理財的第一要務就是透過記帳的方式大約經過半年至一年之後就能掌握自己的消費模式調整不必要的開銷而轉為存款逐漸累計自己的投資基金理財不等於縮衣節食 觀念方法都要正確. 有人說是不是開始理財就等於不能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或是要非常節省? Selena 認為,理財跟減肥一樣,如果逼自己什麼都不能吃,其實也不會長久,應該要透過分配帳戶,控管開銷。 Selena 就建立一個自由玩樂帳戶,把娛樂的開銷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就能避免超支,這樣一來既能夠享受生活,也能夠達到理財目的。

  4. 因照顧特定身心障礙或罹患特定病症且不能自理生活之共同生活或受扶養親屬,致不能工作(同1戶內,僅1人主張排除計算工作能力) 獨自扶養6歲以下之直系血親卑親屬致不能工作 婦女懷胎6個月以上至分娩後2個月內,致不能工作;或懷孕期間經醫生診斷不宜

  5. Money101. 最後更新於 06 五月, 2024. 2024 報稅 季到來,不少人會採列舉扣除額作為一般扣除額,列舉扣除有 6 大項目,包括:捐贈、 保險 、醫藥費用、 房租支出 、災害損失以及自用住宅等。 琳瑯滿目的列舉扣除額,例如看護費用、 汽車保險費 、醫美費用能不能報稅? 買賣房屋算不算收入? 不僅是 列舉扣除 項目規定常令人搞清楚,還有海外收入、外匯交易所得達多少金額需要申報? 也都是常混淆的報稅項目。 Money101 特別針對這些常見痛點,整理出大家認為列舉,實質上無法列舉報稅之項目,以及常被忽略的所得收入。 完整扣除額項目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列舉扣除額項目有哪些? 金額上限是多少? Tags.

  6. 13個生活消費態度. 吃吃素食. 一周選幾餐不吃肉以豆類馬鈴薯做為主食便宜又有飽足感。 不要空腹去採購. 去超市購物前吃些東西,飢腸轆轆時,很難抵擋美食誘惑,若先吃些東西,抵抗力就高一些。 減少採購次數. 把要採買的清單列好,減少採買次數,因為次數越低,「克制慾望」的次數也隨之降低。 思考即期品. 善用即期品並非壞事,有時候會有使用「新」東西的潔癖,所謂的「有效」期限,代表在期限內依然「有效」,所以不妨以7折、5折、25折的折扣購買,何樂而不為呢? 反面洗衣. 將衣物翻面再清洗,如此衣物可以保持色彩久一些,免去衣服褪色快速、需要汰舊換新的耗資。 拔除插頭. 將一些極少使用的電器插頭拔除,雖然你很少使用這些電器,但只要插頭沒有拔除,還是會消耗少量的電。 房間亮度.

  7. 1. 姓名、職務. 2. 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包含開始日、結束日) 3. 小孩的出生年月日. 4. 育嬰假期間的住所與聯絡電話. 5. 是否繼續參加社會保險. 6. 檢附配偶在職證明 (單親或未婚爸媽則免附) Q3:育嬰假期間可領多少錢? 育嬰假薪水怎麼算? 從育嬰留職停薪起,投保人在前6個月,可領取平均月投保薪資60% 計算,每一位子女最長合計發給6個月,同時有2個小孩的話,發出以1人為限,也就是先申請一個孩子的,領完6個月後,再領另一個孩子的。 Q4:育嬰假期間可請多久? 育嬰假最長申請2年,最多可以請到小孩滿3歲,所以越早申請越有利,舉例來說,萬一有家長等到小孩1歲1個月才申請,距離孩子滿3歲的門檻,最多只能請到1年11個月的育嬰假。 Q5:育嬰假期間可以保勞保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