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9日 · 觀察近3個月內網友針對「離職找工作VS在職找工作」相關話題的討論,發現不少人想轉換跑道時,會選擇先離職再開始尋覓下一個工作機會,認為如此一來將能更專注地準備求職,在新公司的時間調配上也能更加配合。

  2. 2024年5月8日 · 勞工局指出,依據勞動部青年就業調查顯示,青年尚未就業的三大原因:找不到想要做的職業類別、專業技能不符、待遇不符期望。 且約有11%的青年待業超過1年以上,以小惠為例,即是擔心找不到想要做的職務,為了協助青年突破待業困境,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所屬6個就業服務站透過「青年職得好評計畫」,平均每年約可協助180位待業超過6個月以上的青年成功穩定就業。 另一名參加「青年職得好評計畫」的小成 (化名),原本在百貨公司服務,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而失去工作,在就服員的鼓勵下,重新擬定職涯方向,報名參加冷凍空調相關職業訓練課程,雖然非本科系出身,但受訓期間透過專業講師細心教導與自我努力,於結訓後一口氣考取冷凍空調乙級、室內配線丙級二張證照,雖然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也非本科系出身,但證照加持下,小成「對自己有信心!

  3. 2024年5月16日 · 今天的我想努力了,明天再努力吧?. 教你1招擺脫「拖延症迴圈」. 每當有待辦事項,就使出「慣性拖延大法」,最後什麼都沒做?. 領導力思維教練路克.馬瑟斯於《逆習慣》一書中,匯集了演化生物學、神經科學、斯多葛主義哲學等集體智慧 ...

  4. 2023年12月15日 · 過來人曝真心話:蠻好的. 一名女網友在網路上發文,指出自己離職之後1個月都沒找到工作,因此詢問網友們她是否要回原公司上班。. (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一名網友日前在網路上發文詢問,表示自己因為想嘗試不同工作所以離職,但1個月 ...

  5. 2024年2月15日 · 臨床心理師周庭筠提醒,工作不開心並非正常狀態,而是職業倦怠中最容易被覺察到的樣貌。 職業倦怠有2大原因 個人、環境都是影響因子 了解職業倦怠的原因、提早預防,並找專業人士協助梳理感受、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6. 2024年3月11日 · 如果可以,不要主動提離職. 在得知罹癌後、且還沒有立即性地影響到工作能力的時候,建議策略是先不要主動離職,先去瞭解公司能夠提供的協助有哪些,檢視身邊可用的資源。 建議先跟公司溝通,是能請假、調整職務內容、保留在公司的職務。 持續擁有一個有工作的身分,會有以下幾點好處: 首先,是心理上的歸屬感。 在工作上還屬於某一個組織,這種連結會帶給人有歸屬感,溫暖的連結能夠給予前進的力量。 第二,持續有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癌症治療是一個容易讓人疲憊的過程,但有工作上的成就感,有助於提升自信心。 第三,工作上的收入,能夠減輕經濟壓力。 倘若公司希望癌友離開現職,那麼可以與公司協議,由公司為其辦理非自願離職。 因此,癌友可以從公司領取資遣費,也可以由就業保險獲得失業給付。

  7. 2024年4月30日 · 如果不,那我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簡單而言,盡最大努力、做最好的準備、與最壞的打算,這樣的人生,怎麼可能不精彩?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是我一直以來視為座右銘的一句話,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想要的人生絕對不是在同一個地方耗盡我80多年的歲月,我想要看盡這個世界的各種面貌,就算不是親眼去看見,我的心靈也不能被枷鎖限制。 我希望我的心靈能夠保持開放,容納實體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而要達成這樣的人生,我必須接住生命給我的所有禮物,好的、醜的、看起來有點破的,那都是豐富我心靈的重要祝褔。 歡迎加入 《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 ,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新聞關鍵字: 加薪 、 多益 、 湯姆克魯斯 、 職場 、 薪水. 記者:變差. 更多健康新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