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國內體壇現階段,只有最頂尖前段的10%能繼續當選手,但中間選手人數最多的60%,相較於頂尖選手能延續教練職務,後段30%程度跟不上的選手會趁早發展第二專長或繼承家業,實力居中的選手往往在生涯發展上面臨最尷尬的處境...

    • Protection, P(保護)
    • Elevation, E(抬高)
    •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A(避免使用抗發炎藥物、方法)
    • Compression, C (壓迫患部)
    • Education, E(給予病患衛教)

    通常若特定的動作、姿勢會讓受傷的部位更不舒服,代表對那個結構還是有受力、損傷,可能會影響到恢復、重新生長的速度。但這邊建議以「疼痛」為指標,如果沒有疼痛,「適當的活動」、「避免完全不動、休息」是重要的,反而完全不動身體的血液循環是差的,可能延緩恢復的速度。

    這邊的用意是促進「血液回流」,當結構受傷到一定程度,「腫脹」會延緩恢復,就像聚集在事故現場的人潮,反而讓救護車不好進出,透過將患部擺在比心臟高的位置,可以透過「重力、地心引力」促使腫脹、組織液、廢物等往身體回收,例如腳踝扭傷就建議坐著時,把腳伸直放在一個椅子上,而不是自然垂下。但如果沒有明顯腫脹或不方便抬高,可以省略這個步驟,改以按摩或泡水等方式替代。

    這邊指的應該是「避免過度使用、長期使用抗發炎類藥物」,在受傷的急性期、1-2天可能適合,但長期使用或高劑量反而會影響修復,同樣地,冰敷也常被用以「降低發炎」,但現今的研究發現冰敷也許多對組織修復的負面影響,例如「減緩血液循環、抑制發炎、延緩發炎、修復的細胞進入患處」,我個人的建議是若受傷時沒有顯著的「紅、腫、熱、痛」,也就是代表發炎的症狀,可以避免使用冰敷或抗發炎的藥物。

    如同上述的原則,除了抬高、適當的活動,都是在「避免腫脹、促進血液的回流」,透過繃帶、貼布纏繞在受傷的部位,是直接地給予一個「由外往內」的壓力,來避免組織「由內往外」的腫脹,這邊要注意的是,纏繞時要確保壓力是相對平均,像用貼布纏繞時,若層與層之間有縫隙,反而腫脹會留存在縫隙(壓力小的地方),技術更好的話,纏繞時可以讓末端(遠端)壓力稍高、越近端則壓力越低,因為壓力大會往壓力小的地方流,以腳踝扭傷為例,就會讓腫脹腳踝的廢物或血液,往心臟的方向回收。

    醫學的進步,時常讓一般民眾、病患有種「我吃藥、看醫生、給醫療人員處理」就會完全好的想法,對於治療、醫療的態度「是相對被動的」。現代的復健領域,不缺乏「被動治療(Passive treatment)」如電療、熱敷、徒手治療等方式,但病患常常忽略「主動治療(Active treatment)」如運動治療、復健訓練等,這些能讓「自身能力提升、組織強度上升」的工具,如果一位NBA球員能在十字斷裂後只要躺著不動就可以重返NBA,那大家都會這麽做,但實際的情況就是需要努力的復健、訓練,才能把受傷的部位練得更強。 下篇文章會介紹「LOVE」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粉絲專頁|IG|You...

  2. 2019年4月22日 · 用一個金融術語來說就是一個借殼上市,這樣的操作對於國內頂尖金控公司來說這太熟悉不過了,收購資格之後同時在承接負債和資產就順便接收了這批選手,所以對於選手來說他們中職生涯得以獲得延續,而義大犀牛的歷史就嘎然而止,就像義大當初 ...

  3. 2019年4月23日 · 醫生表示積極作法是截肢,消極作法是縫縫看,他聽到「截肢」嚇傻了,心想絕不能讓爸媽發現自己手指短半截,於是決定縫起傷口繼續比賽。 圖:2010年江晏慶參加「仙女山杯重慶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江晏慶提供) 「我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心情很低落,比完第一天還重感冒,我甚至跟隊友講『是不是老天不要我比下去了! 』」。 後來在隊友鼓勵和不放棄的個性下,他選擇繼續迎戰,更在短短3天內克服心裡對騎登山車的陰影,最後得到第14名佳績。 江晏慶坦言,雖然每次遭遇困難當下一定覺得辛苦、軟弱;但是,在不行的時候仍然堅持到最後,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2013年江晏慶拿下The North Face100總冠軍後,開始專注在越野跑和馬拉松運動項目上,不但參賽,也成為一名越野跑推廣者。

    • 拋棄繼承如何辦理1
    • 拋棄繼承如何辦理2
    • 拋棄繼承如何辦理3
    • 拋棄繼承如何辦理4
  4. 2019年9月29日 · 如果要限制活動,那麼應該限制多久,該怎麼限制活動呢? 這些都是遭受肌肉撕裂傷的運動愛好者,最需要知道的知識喔! 作者: 凃俐雯

  5. 2019年2月8日 · 就是依據先前制定的規劃,確實地去執行各項工作。 也唯有確實的掌握行動力,具體執行,計畫才會有意義。 請繼續往下閱讀. STEP 3: 查核(Check) 在執行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達成率。 倘若發現計劃與實際執行之間有其落差時,應即時提出改善辦法。 STEP 4: 行動(Act) 也就是針對第3個步驟的查核(Check)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而所提出來的改善之道,加以重新修正,以利後續工作方向與品質更加精準與優質。 上述的步驟是一種持續循環改善進步的動態過程!

  6. 2015年9月26日 · 狀況A,如規則所述,就是投手被擊出全壘打之後,緊接著的下一位打者就馬上發生觸身球,投手就必須強制勒令退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狀況B,在今年8月15日也發生過。 當天Lamigo在桃園球場迎戰義大,今年中職狀元林哲瑄第一次以中外野手身份先發登板。 第二局面對Lamigo陣中的王教先發蘭斯佛就轟出滿貫砲,重擊Lamigo。 該場比較之後林哲瑄登場打擊卻接連兩次觸身球。 不過在這個案例中,卻沒有任何人被勒令退場。 主要是因為: 一、林哲瑄轟出全壘打之後,有間隔一次正常的打席,然後才出現連續兩次的觸身球。 二、連續兩次的觸身球投手,和被全壘打的投手,都不是同一位投手。 在上述這兩個條件下,規則中給予了裁判適度的裁量權,由裁判主觀判定是否為故意狙擊來做判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