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不想被否定,用你最重視事施壓 當你主管為了滿足自我需求,以彼此或你重視關係為籌碼,讓你無法拒絕要求時,你其實已經深陷情緒勒索當中了。

  2. 2018年1月20日 · 不服輸+以誠待人 鄧品文一年經銷額逾2.5億元. 方明/台北報導. 2018/01/20. 82年次,年紀輕輕才24歲,入行房仲業2年時間,去年經手總銷金額逾2.5億元,正式晉身為百萬年薪經紀人,她就是信義房屋大直店房仲經紀人鄧品文。. 外表看似柔弱的她,卻有一顆不服輸的 ...

  3. 2017年8月31日 · 以下是五大關鍵策略: 1、做好心理準備: 審慎評估自己想法與感受,並找出真正需要處理問題。 把所有討論時不需要、或者不相干其他周邊因素、情緒與議題,都過濾掉,然後評估什麼才是和對方這位特定人選接觸最佳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偏好、價值觀、心態與世界觀),並詳細準備自己要說內容。 試著想像,你要去跟他/她進行正面對質這個人,針對這個議題,最在意地方是什麼──或許是他們個人隱而不顯特殊規劃──然後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進行思考,以便預測對方可能會有反應,並為這些反應做好準備。 此外,想想對你們雙方而言,最理想解決方案到底是什麼。

  4. 2017年3月7日 · 可以選在家中單獨陪伴爸爸時,坦承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爸爸,有件事想和你聊聊,那天聽到你的遺產分配大部分都給了哥哥,我相信爸爸有你的考量,也很感謝面臨這種大事仍有惦記著我。 但平常都是我在照顧你,聽到爸爸說因為我花了一些嫁妝而有這樣的分配,其實我有點難過。 正因為我還心繫著這個照顧我從小到大的家,所以才會時時回來啊。 我不是在意你的錢,只是心裡覺得自己好像不被重視,內心悶著也不大好受,所以想聽聽爸爸的想法,不知道爸爸除了因為嫁妝,是否還有其他原因而這樣分配呢? 」可以透過這樣的溝通表達自己想法,再聽聽父親怎麼說,避免內心有所疙瘩。 案例2. 避免日後與手足不合. 如何提醒爸爸預立遺囑. 聖和的爸爸經商致富,存了一大筆錢。

  5. 2018年10月2日 · 親友或同事生病時,該如何表達關懷,才不會讓對方感到有壓力? 其實,關心對方不一定只能說鼓勵的話, 只要「身體力行」,讓當事人知道自己始終在旁陪伴, 就能讓對方感到很窩心! 但具體到底該怎麼做? 「看病不看人」是很多人在探病時常犯的錯誤,不少病患都抱怨過:「每個來探望的人都會問:『怎麼發現生病的? 』、『現在怎麼樣? 』、『醫生怎麼說? 』,住院一個禮拜,發病過程前後說了幾十遍,換成是你煩不煩? 」的確,如果來一位訪客,就得交代一次生病過程,久了就會造成病家負擔。 儘管大家都是帶著關懷和祝福的心情去探視病人,卻常因不懂、不會表達這份善意,而變成病家沉重的負擔。 其實,病人的病情和心境時時在變,探病也不一定只能說安慰的話,只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他,現在需要什麼,見機行事即可。

  6. 2018年9月5日 · 以下是落實的方法: 1、 從自己開始: 進行自我評量,你目前的工作動機如何? 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來加強本身的工作動機? 有沒有改善的空間? 如果你無法投入目前正在執行的工作,就很難敦促其他人投入──尤其是那些接受你領導的人。 如果你發現,自己工作動機低落,就需要釐清背後的原因,並加以調整。 主責的專案類型不對、缺乏執行工作所需的資源、或者因日常的例行公事而感到厭煩──這些都是士氣低落常見的原因。 只要你能夠找出這些造成工作動機低落的背後因素,就比較能夠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案。 2、 創造一個能夠提昇工作動機的願景: 如果無法注入一種更宏大的使命感,或者無法啟發他人做得更好、做得更多,那麼要提升他人的工作動機就很難。

  7. 本週勁道要訣就是,寫下三個「莫提它」。 這些「莫提它」是在工作上? 還是在家裡? 是和父母之間? 和朋友之間? 還是和丈夫/妻子之間? 找出「莫提它」之後,就決定你需要進行哪些對話,才能讓環境變得更健康。 參考其他勁道要訣與考量重點,以便你能準備好以真摯而真實態度,進入這些對話。 請和我們分享你在處理「莫提它」時所遇上困難。 本文節錄自「管理雜誌」513期. http://www.harment.com/oc.php. 創造自我學習機會 透過這個簡單的方法,達成新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