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醫説卷三. 宋 張杲 撰. 神方. 夢獲神方. 虞雍公并甫紹興二十八年自渠州守召至行在憩北. 郭外接待院因道中冒暑得泄痢疾連月重九日夢至. 一處類神仙居一人被服如仙官延之坐視壁間有韻. [003-1b] 語藥方一紙讀之數遍其詞曰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

  2.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 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 奉 詔譯 菩薩觀察品第三之一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 我有少疑欲 當請問,惟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善為宣說。 若佛世尊聽許所請,我即當問。

  3.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四 * 三衣藥受淨篇第四分 二 * 初篇目 * 二本文 二 * 初敘來意 * 二就下就文釋 二 * 初約文總判 * 二初下隨位別釋 二 * 初制門 二 * 初受衣 二 * 初五眾受衣法 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 二 * 初明衣緣本制 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 十 * 初制畜三衣意 二 * 初制意 三 * 初本律 ...

  4. 《成唯識論》卷第九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說一切法皆無自性。 頌曰。 「* 23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 故佛密意說 一切法無性」 「* 24 初即相無性 次無自然性 後由遠離前 所執我法性」 [009-0048a] 「* 25 此諸法勝義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識實性」

  5.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 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如來不思議品第四之七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如來四無所畏不可 思議? 諸住信菩薩應發淨信,超越分別、離諸 疑惑,乃至發希有想。 舍利子!如來無所畏 法其有四種,如來由具四無畏故了 ...

  6. 《佛說華手經》卷第九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不退行品第三十 佛告舍利弗:「如來今當斷汝等疑,亦令將來 [009-0192a] 讀誦是經說者、受者皆得斷疑。 舍利弗!如 來名為一切智者、一切見者、一切說者,無法 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覺、無法不知,通達三 世,無所罣礙。

  7. 如何說。謂彼頌 言。無漏謂聖道。此說道諦。擇滅謂離繫。此 說滅諦。及苦集世間。此說苦集諦。四諦次 第如彼說耶。不爾。云何。如今所列。一苦 二集三滅四道。四諦自體亦有異耶。不爾。 云何。如先所辯。為顯體同彼故說亦然聲。 四諦何緣如是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