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7月25日 · 中山附醫皮膚科劉親穎醫師補充,該治療原理是類似標靶治療概念來調節關鍵發炎因子,患者約一至三個月定期回診、規律接受治療,來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

  3. 2019年5月31日 · 若情況較為嚴重,專家建議使用傳統治療方式,例如含有抗真菌和抗菌成份的洗髮精,或是皮膚科醫生開立的處方藥。 至於金錢癬、香港腳、灰指甲等其他由真菌引起的問題,建議採行傳統的抗真菌療法。 茶樹精油對疱疹和疣是否有效果?

    • 指甲出現棕色或黑色條紋。指甲出現深棕色或黑色條紋,或是指甲周圍呈現棕色,有可能代表罹患惡性黑色素瘤。史騰表示,「惡性黑色素瘤是種大多數人會與皮膚聯想在一起的癌症,但它也有可能會出現在指甲;最常出現惡性黑色素瘤的,就是拇指、食指和大腳趾的指甲。」
    • 指甲變黃。指甲變黃的最常見原因為使用指甲油。但如果你沒有長期使用指甲油,就有可能是黃指甲症候群。黃指甲症候群的患者,指甲看起來會比較厚,帶有黃/綠色澤,常缺乏角質層和半月。
    • 指甲變白。最靠近角質層的指甲變成白色,距離角質層最遠、但仍舊貼著甲床的部位呈現粉紅色,稱作對半兩色甲,也稱作林賽氏指甲;這可能是腎衰竭的徵兆。若2/3的指甲完全變白,只剩前端留有一點點粉紅,則稱作泰瑞氏指甲;這可能是肝硬化、鬱血性心衰竭或糖尿病的徵兆。
    • 指甲出現像是湯匙的凹陷。這稱作匙狀甲,可能代表缺鐵性貧血,或是其他鐵質代謝不正常的問題,例如血鐵沉積症、缺鐵性吞嚥困難等。史騰表示,「治療鐵質問題,有助指甲回復正常。
    • 過敏進行式,每八個孩童中,就有一位異位性皮膚炎
    • 癢癢癢!極度搔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孩童身心發展
    • 有效改善病灶、安全性高!生物製劑突破傳統治療困境

    近幾十年來,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逐年上升,根據研究,台灣7歲至15歲孩童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從1974年1.43%,逐漸增加到2007年的12.9%〔2〕。 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患者大多在5歲之前發病,王志堯醫師表示,兒童的異位性皮膚炎在三歲之前發病佔85%,三歲之後發病的比率為15%。若在學齡前沒有得到妥善治療,病情將會有越來愈嚴重的趨勢。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主要有兩大因素,王志堯教授解釋,除了先天皮膚屏障較差之外,孩童本身若有過敏體質,在接觸環境中的過敏原後,也可能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先天性皮膚屏障較差的孩童,皮膚狀態比較乾燥,若沒有注重保濕,在遇到環境中的過敏原時,容易受到刺激,而引起發炎反應。」王志堯醫師進一步補充,「過敏反應可能影響不同器官,而過敏體質的孩童若受到環境中致敏原刺激...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大多乾燥、沒有光澤,病灶的型態與分布則會隨著年齡而有所差異。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在嬰兒時期便出現症狀,例如頭部及臉部的肌膚發紅、乾燥、脫屑、嚴重搔癢等,且隨著情況越發嚴重,發炎情況還會往四肢伸側蔓延。」王志堯教授舉例,「像是年紀較大孩童的異位性皮膚炎常出現在頸部、耳垂、手肘、腕關節或膝關節等皮膚皺摺處。」 臨床上,可根據皮膚發炎的嚴重度、病灶涵蓋面積,來計算「異位性皮膚炎面積暨嚴重度指數(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3〕」,EASI評分0至6,屬於「輕度」;EASI評分7至19,屬於「中度」;EASI評分20至72,屬於「重度」。 「異位性皮膚炎會讓患者感到嚴重搔癢、非常不舒服,不只白天很難專心,晚上睡眠也會受到嚴重干擾,可...

    醫師會依據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的病灶面積與嚴重程度,選擇合適治療方式。王志堯教授強調,「所有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做好基礎保濕,使用乳液、凝膠、軟膏等保濕劑讓皮膚不乾燥,維持皮膚的完整性,可以有效減少發炎的狀況。」 此外,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灶,還可以使用局部治療,王志堯醫師解釋,例如免疫抑制劑藥膏、類固醇藥膏,若有感染的狀況,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倘若病情較嚴重、分布面積較廣,屬於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便要考慮搭配全身系統性治療,王志堯教授說,傳統治療包括口服免疫抑制劑、紫外線光照治療、類固醇等,且目前還有生物製劑可以使用。「生物製劑是單株抗體,可以與IL-4、IL-13等細胞激素的接受器結合,有效緩解發癢與發炎。」 王志堯醫師說,「如果接受傳統治療一段時間後,還是沒有辦法...

  4. 2023年5月19日 · 質子治療的流程,與傳統的放射線治療相似,大多是分次治療,質子治療的每次治療時長大約是20到30分鐘,常見的治療頻率是一週五次,整個療程時間大約會落在兩個月內結束。

  5. 2020年4月22日 · 醫病應該要站在同一陣線上,互信的關係能提升治療的效果與品質,對雙方都有好處。只是醫療糾紛、醫院暴力、急診濫用等事件頻傳,似乎醫療零失誤才會被接受。醫師的確不是神,但每位醫師無時無刻都在想努力治好病人。 廣告

  6. 2023年11月10日 · 只要接受適當治療,皮膚病灶大多可於2至4週內痊癒,惟神經修復能力與年紀有關,年紀越大,所需的修復時間就越長,且神經不適的症狀也會更久、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