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採訪報導)30多歲妙齡女小涵,因為愛美想除掉痣而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卻意外揪出手指上顆不規則的黑痣為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科醫師提醒,惡性黑色素瘤為致死率最高的皮膚癌,年內新增的痣 ...

  2. 2023年12月5日 · 台灣英文新聞-編輯. 銀髮族示意圖。 (圖/pixabay) 432. 0. 當身體逐漸老化後,行走速度會變慢,甚至容易步態不穩而跌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說,一般而言,要能夠走路需要具備三要素,第一為肢體運動系統、第二為小腦平衡系統,以及第三部份為感覺系統的完整;當長者有走路不穩的問題時,建議可以請神經內外、家庭醫學、老年醫學、骨科、復健及中醫傷科等醫師來協助。 林志遠提出7種涉及走路的身體結構性病變,依次由頭部到腳來介紹一些常見原因:

  3. 3 天前 · 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高達八成的乾癬病灶會發生在頭皮,導致掉屑、又癢又痛甚至落髮,不僅影響外觀,也嚴重打擊患者的治療信心,特別是中重度乾癬治療過程漫長而辛苦,不同患者在評估藥物選擇時的考量因子也不同,目前雖有多種治療選擇 ...

  4. 2019年8月18日 · 研究顯示,持續喝泡菜飲料1個月後,平均髮量從每平方公分85根增加到90根,持續服用4個月後,增至92根。.這23名男子中,有些人正處於脫髮初期,其餘的頭頂髮量也較其他部位少。

  5. 2024年5月28日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分享台灣多發性硬化症現況及治療觀念。 (圖/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 朱明珠. 台灣英文新聞-編輯. 545.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全台患者約2000人,目前無法治癒, 好發20至40歲女性,但致病原因不明。 由於 容易被誤診,患者往往會歷經較長的診斷期,有時甚至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是沒有症狀未及時就診,最後因反覆發作,而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 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臨床表現會依照攻擊的神經部位而有所差異。

  6. 2024年5月28日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腦生理功能異常導致的神經發展疾病三大核心症狀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衝動。 一般在學童時期發病,可能持續到成人期也會有明顯的症狀。 這些ADHD的孩子可能會有活動量大的情形,例如話多,無法安靜坐著,身體常動來動去;易干擾他人,易有與同儕相處不睦的問題或愛插隊、插嘴等衝動行為;以及行事粗心大意、常常出錯、忘東忘西和上課愛發呆等專注力不足的症狀。 美國CDC表示,如果家中孩子有上述症狀,或者家長心中有所疑慮的話,都可以請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診斷,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藥物、行為管理、認知行為治療和統合訓練等。 但根據美國CDC的研究,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未接受過任何治療,此外,與6至11歲的兒童相比,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更低。

  7. 4 天前 · 根據《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 2023 )》,結直腸癌篩查的推薦方法包括結腸鏡檢查和糞便基因檢測等多種方式。 結腸鏡檢查是篩查「金標準」,能直接觀察並切除息肉和癌前病變,但具有侵入性,且準備流程複雜,導致患者依從性不佳。 此外,腸鏡需要專業的技術、設備和醫生,主要作為高風險人群的確診方法,難以在醫療資源有限的地區廣泛應用。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曲波教授指出:「以往我們缺乏便捷的篩查方法,這是提高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率的主要挑戰和障礙。 腸鏡作為主要的檢測手段,屬於有創檢查,許多人由於擔心喝瀉藥的不適、侵入的檢查過程而不願接受篩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