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3月23日 · 解析台新簡訊詐騙案一般民眾應如何自保?. 2021-03-23 高智敏. 分享文章給你的好友. 去年 12 月曾分析駭客可能利用哪些手法盜轉網銀存款沒想到類似的簡訊詐騙在今年春節前又再度出現。. 詐騙集團大量發送簡訊偽裝成台新銀行通知客戶網銀 App 更新,誘使 ...

  3. 2024年2月20日 · 第一個立法重點是業界監理。 像是前述北市詐騙案為何爆發? 原因是交易資訊非常不透明,像是相關財務報表未公開、沒有經營相關的會議紀錄可供查詢,更別說現金管理也內控不足,讓這樣的平台容易淪為黑箱,便於犯罪者上下其手。 因此,針對前類缺失,該草案強調「風險控管與治理機制」。 舉例來說,草案規定,業者均應加入同業公會,強化業者彼此之間的約束;且經營規模一定以上者(採滾動式修正),更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否則不得經營虛擬資產業務,降低不良業者進場的風險。 當虛擬資產業者自行發行,或受他人委託發行虛擬資產之際,更應以白皮書記載,如發行計畫等內容。 其中,為回應當代重視環保的態勢,更要揭露對氣候及環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可能資訊。

    • 不懂科技的民眾也能自保嗎?
    • 銀行能否更積極保護客戶?
    • 詐騙不死,只是變形

    與 Asa 溝通過程中,不難發現多數人認為自己會上當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不懂資訊科技。其實此類詐騙並未使用高深手法或先進駭客工具,而是採用最經典的「社交工程」,攻擊脆弱的人心。 因此,民眾若要避開此類詐騙,要加強的不是計算機概論,也不用成為資安專家,而是掌握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不管是哪種方式傳來的訊息(簡訊、電子郵件、Line、FB、IG 等),只要內容附上網址、而且點開後要求輸入帳號密碼或下載安裝程式,內心的警報器一定要大聲作響,告訴自己:這極有可能是釣魚簡訊! 假使不放心或很想知道真相,也絕對不要貪圖方便而點擊訊息內的網址,應該另外打開官方 App,或是自己連線到官方網站。以此案為例,若 Asa 真的怕網銀被停用,應該做的是打開台新 App 或用 Google 搜尋台...

    當然,若客戶沒有把身分證字號、帳密跟綁定信任裝置的啟用密碼交出,詐騙集團也無法成功盜走存款,客戶自然得負最大的責任。不過,銀行因為擔心被金管會罰、擔心被客戶告得負賠償責任,而於事發後說明早已於網頁或網銀使用條約提醒客戶提高警覺、網銀的安全控管符合規定等,只會讓客戶感到到「卸責優先」,而非積極協助的態度。 去年在美國大通銀行開戶後,年底收到了一封警示郵件,內容是銀行發現我的部分個資已經在暗網(駭客的黑市)被販賣。收到這封郵件的當下,除了訝異原來美國個資也會這麼快被賣掉以外,對於美國銀行的主動積極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網銀被盜頻傳的現在,台灣的銀行絕對可以採取更主動的作為,積極保護客戶權益: 1. 以詐騙角度重新設計流程:思考「綁定信任裝置」或其他「便民科技措施」,在釣魚簡訊或其他類似詐騙手法...

    保護好自己重要的帳號密碼,是民眾最基本的責任,不懂電腦不了解資安並不能當作藉口,只要掌握不隨意點擊連結、不輸入帳密或重要個資、不下載安裝程式的基本原則,就能趨吉避凶。 銀行能做的不只是打官腔和事發後被動提醒客戶,如何搶先詐騙集團、駭客與民眾好幾步,提前做好防詐布局,才是真正「客戶至上」的貼心服務。 (本文出自高智敏)

  4. 2023年11月23日 · 根據報告調查詐騙受害者常見上鉤的原因有未辨識出詐騙行為」、「太快回應詐騙者要求」、「被提供的優惠吸引」、「不確定是否為詐騙但選擇冒險充分抓準民眾的恐懼與貪心下手。. 經理人. 隨著 AI 和深偽(Deepfake)技術應用氾濫,可快速 ...

  5. 2024年2月20日 · 一旦用戶不察被騙安裝了,駭客就能夠遠端控制用戶的裝置,竊取敏感資訊,如銀行資料和 Face ID 等個人識別資料。 一旦駭客獲取了用戶的識別資料他們便可以使用 AI 工具製作深度偽造deepfake圖像並進入受害者的銀行帳戶進行詐騙活動

  6. 2023年8月4日 · NCC 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解釋,這起事件的起因是,台灣之星的企業客戶,包括矽谷數位企業社、矽霖行銷企業社、楷矽行銷企業社、蝦扯蛋企業社、協義行銷企業社、龍谷行銷企業社、波希數位行銷企業社、龍谷數位有限公司等 8 家企業,申辦約 2.7 萬個門號並將其中的 2.4 萬個門號給中國詐騙集團使用。 調查發現,這些涉案企業與一名羅姓男子有關,羅男夥同張男、林男 2 人,今年 1 月 31 日以「多間企業社名義」向電信業者申辦大量門號,並以 1 組門號 1300 元的方式轉售給中國犯罪集團,作為「虛設帳戶」及「犯罪斷點」使用;關務署資料也顯示,涉案企業分成 47 次將 SIM 卡出口到中國,由於 SIM 卡並非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因此不需通報即可出關。

  7. 2021年1月11日 · 侵害著作權的後果分為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因為刑事部分可以聲請檢察官調查證據,威嚇力也比較強,實務上多數人會先從刑事提告,交由檢察官蒐證,如果重製他人著作、擅自公開口述、公開播送,依《著作權法》第 92 條規定,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訴訟部分則是有《著作權法》第 88 條、民法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等請求權基礎。 要注意的是,依據《著作權法》第 100 條的規定,《著作權法》的刑事責任,只有涉及以「光碟」重製或販賣散佈之行為是「非告訴乃論罪」,至於其他刑事責任皆屬「告訴乃論罪」, 受侵害的一方必須要在知道這個犯罪行為後六個月以內提告,如果超過時效就無法提起告訴 。 BIOS:要如何判斷我的作品是否涉及重製或改作? 法律上主要的判斷基準就是兩個要件,有沒有實質相似、有沒有接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