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4日 · 2020-12-14. 妳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分手之後卻一直想念著前任一下覺得自己不該這樣而封鎖對方一下又很想對方而打電話給對方即便轉到語音信箱又忍不住重新解開封鎖留言和對方說上幾句事實上這樣的經驗並不少見許多人在分手之後依然會很掛念前任這是分手之後的常態如果從依附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分手後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抗議絕望與難過重整與分離。 如果剛分手之後,許多人都會處在抗議的階段,覺得關係不該就這樣結束,怎麼會轉眼間就消失了呢? 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會開始覺得累了、對方不會回來了,因而進入絕望與難過的階段,對於複合或與對方連繫不再抱著希望,直到最後才能夠慢慢脫離對方、不再想念,進入重整與分離的階段。 不斷重複想起,其實別有意義. 圖片來源: Pinterest.

  2. 2022年8月4日 · 你想要挽回對方明明知道自己這麼做也許很愚蠢但就是忍不住想連絡對方又看著對方已讀不回或是被對方封鎖自己都覺得自己很蠢很傻很笨了就是控制不了想連絡對方的那股衝動

  3. 2019年3月15日 · 麥特提醒,很多時候,別人都會 期待我們一定隨時都在、隨時接起電話、回傳訊息,但那是他們的期待,「我們可以選擇不覺得有這個義務」。 真心的朋友,是不會因為多等這一下,而就此跑走的!

  4. 2022年6月7日 · 若你是那種看到對方動態會影響心情,不管是會好奇他現在在做什麼,還是看到他過得很好會感到生氣憤怒,最好都先封鎖、退追蹤吧! 這麼做不代表是自己小氣沒肚量,相反地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因為如果每看到一次,情緒都牽動一回,那這樣該怎麼向前進呢?

  5. 2018年2月2日 · 感謝那位最後被我封鎖的學員感謝她讓我學會面對自己的極限不再逃避這個界線的人生重要課題。 這個課題是: 我得學習對自己誠實,尊重自己的時間及能量,好好把自己愛回來 。

  6. 2018年8月29日 · 2018-08-29. 老實說,LINE 裡面有太多群組,總有一些是很想退出的,是不? 但是,退出或不退出,萬般掙扎……因為總是會擔心。 擔心別人覺得自己「怎麼了」,是不是哪裡不高興,或是誰得罪自己,或是發生什麼事。 無論如何,一定會引起特別的注意與關心,而這個反應恰恰是自己最不想的。 (延伸閱讀: 臉書朋友數少就是邊緣人? 30 歲後社交「質量」才是中年快樂的指標! 圖片來源: Bruno Gomiero@Unsplash.

  7. 2023年6月14日 · 依附理論的文章,在過去,我寫了很多。但對於焦慮型跟逃避型,到底要怎麼把各自的感情談好,我覺得有一些練習,是可以試試看的。 最近聽到網友跟我說,她是一個情緒當下會很想發洩出來的人,但她的前任是一個覺得她很幼稚,不應該發洩情緒的人。 聊了一下子之後,我可以感覺到她是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