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7月9日 · A:經濟補償按勞工在企業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支付半個月薪資的經濟補償。 每月薪資高於企業所在地平均薪資3倍,則以平均薪資3倍數額支付,經濟補償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

  2. 2019年1月9日 · 1.如果雇主有發生勞基法第14條規定的六種情形,特別是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動法令,勞工可以離職並請求資遣費,但必須在知道違法情形之日起三十日之內,表達離職並請求資遣費的意願

  3. 2018年7月4日 · 其實簡單來說,《勞基法》的規定是,只要公司付給勞工的錢,是勞工因為工作取得的報酬,而屬於經常性給與,不論公司幫他取了什麼奇怪的名字,都是工資。 也就是說,不管雇主將薪資結構設計得如何複雜,在勞動法的世界裡,判斷它到底. 屬於經常性給與還是恩惠性給與的關鍵就是,如果這筆錢在制度上通常屬於勞工提供勞務所得,並在時間上可經常性取得的報酬,就是經常性給與。 我們來看看常見有爭議的例子,大家就會比較好懂了。 績效獎金. 有些公司會主張績效獎金不是工資,而是激勵員工、感謝員工對公司奉獻的恩惠性給與。 例如客運業者會有載客獎金、路線獎金;空服員販售免稅商品也會有類似的績效獎金制度。

  4. 2018年11月28日 · 依照勞「基法施行細則」第7條的規定,勞動契約包含了工作內容、工作時間、休假方式、工作地點、工資與計算方式,以及員工福利項目等等,只要牽涉到這些勞動條件的調整,就算是廣義的職務調動。

  5. 2018年6月21日 · 按照勞動法令的規定,不論是勞健保、勞退金、資遣費、職業災害補償、加班費的計算,都是以工資為基礎。 換句話說,工資越高,不只雇主支付給勞工的薪水會變多,連帶產生的隱性支出也會提高。

  6. 2022年12月23日 · 瀏覽數 114,000+. 圖/50+FIFTY PLUS. 編按:53歲的林政志,到新公司報到即將滿一年,這是他被資遣後的第二份工作。. 中年失業,適應新職場不易,但靠著正面心態,每個處境都成了他眼中的新機會,而且日子愈過愈好!. 他如何辦到?. 文/林芳如 攝影 ...

  7. 2022年12月27日 · 因此,我們可以選擇身處在水平線以上,問自己:「還能多做什麼?才能交出成果、達成目標!」如何會更好(how to):「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不一樣的解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