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4年5月7日 · 1. 如果牠在動來動去,表示正在找個好位置準備吸血,其口吸盤還沒進入身體中,直接把牠彈走就好。 2.如果你不殺生,就提供吸到飽服務吧,牠吸飽了自動會鬆口離你而去,被螞蝗咬幾口不會死的別擔心。 3.如果牠不動了且身體開始鼓脹就表示在專心吸血,此時可以指甲或扁平鈍器貼著皮膚撬開其前端吸盤,當撬開吸盤後,通常就會脫離皮膚並且掉落。 4.螞 蝗 去除後,傷口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並用優碘消毒,若紅腫發癢的話,可在紅腫處用冰塊冰敷。 後續還是持續疼痛或是出現過敏反應,請立即前往醫院。 螞蝗與宿主傷口 (圖/123rf) 其實螞蝗不是什麼大壞蟲,被咬了也沒什麼大礙、不會得傳染病,大家討厭或怕牠也只是長得有點噁心而已,記得,我們只是森林的過客,牠們才是森林的主人! 遇到牠只要撥掉就可以了。 更多文章.

  3. 2021年9月29日 ·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 2021/09/29 週三 09:00~14:44. 【臺北大縱走 7】. 政大→樟山寺, 約9km, 5時44分含休息. (2-2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拓印亭→樟山寺) 行程:政治大學校門口→指南宮步道→指南宮→貓空纜車指南宮站、綠光平臺『遊 ...

  4. 2023年7月19日 · 「爬山的時候,心跳變得不規則是正常的嗎?」 向山岳醫師洽談這些煩惱吧! 讓喜愛又熟稔登山的醫生們為你詳細解說。 1. 登山的這些問題,問醫生最清楚了! 六位專科醫師用最簡易的語言為登山者會遇到的身體狀況問題提出解答。 2. 即便身體已出現有些許狀況,固然不同症狀仍有難以處理的狀況,書裡提供還能繼續維持登山興趣的方法。 3. 111道Q&A為你從膝蓋、下背部 (腰)和腳踝的疼痛解析,高山症、中暑 (熱衰竭)、體溫過低、凍傷、皮膚問題 (昆蟲咬傷)的預防及處置,以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登山時需預防及警惕的事項。 目錄. 第1章 膝蓋、腰部、腳踝針對下半身三大部位的問題解決Q&A. 膝蓋的問題篇. 登山途中如果膝蓋疼痛,為甚麼會這樣呢?

  5. 2014年5月27日 · 將水泡區域與一根針進行消毒後沿著水泡邊緣刺破一個洞慢慢將水泡內液體擠出並清潔此部位最後塗上消炎抗菌軟膏再貼上ok繃或是繃帶新皮膚會長在舊皮膚下而上層的舊皮就會隨之變硬脫落特別注意對刺針與刺穿的部位做完全地清潔與消毒。 相關閱讀: 足部水泡的預防與處理. 2.黑趾甲:長途登山健行者的榮譽徽章. 好幾天的長程縱走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指甲因為長時間擠壓瘀傷而變黑的狀況。 黑指甲 (圖/123rf) 怎麼辦? 如果發生這樣的狀況,就必須排出腳指甲底下的積水。 可以將一根針殺菌並加熱,然後將針尖由上方刺穿腳趾甲,把腳趾甲燒出一個洞,會幫助排出積水。 請確認一定要在結束後對刺穿的部位做完全地清潔與消毒,並以輕薄地包紮,將此部分覆蓋,保持傷處的清潔。

  6. 2018年7月22日 · 遇到臺灣黑熊該怎麼辦在臺灣多數情形是臺灣黑熊先發現人的出現且主要採取迴避的反應僅有極少數案例是近距離接觸時出現威嚇行為如站立朝人吼叫或短暫的追趕尚未記錄到黑熊莫名攻擊人而導致人傷亡的情形。 由此可見,臺灣黑熊雖然具有潛在的攻擊性,但對危及人身安全的風險是相對低的。 適當的經營管理和宣導,以及建立有熊國的遊客行為管理,則是人熊共生的關鍵。 (圖片來源: https://bear811.wordpress.com/2016/03/14/黑熊介紹/ ) 與熊相遇很少導致侵略性的行為,而攻擊更是罕見。 雖然沒有必勝的交戰手冊,但以下提示或許有幫助。 避免不愉快的遇熊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遇到牠們。 1. 保持冷靜,維持頭腦清楚,評估現場狀況。 2.

  7. 2014年10月21日 · 登山知識. 疼痛、過敏與傷害. 分辨輕、重症的基準. 急性腹痛不容輕忽. 〝腹痛〞是醫師最常遇到的主訴之一,大概沒有人肚子不曾痛過。 然而,造成腹痛的原因不僅複雜,研判更非易事,筆者在此謹提供山友們初步診斷的參考基準。 筆者一位大學登山社團的夥伴,有一次帶著兩個沒有登山經驗的研究所學弟到花蓮山區做地質調查,不巧遇到颱風而受困於溪邊。 原本他們還有足夠的裝備和堪避風雨的營地,筆者的友人卻不幸在此時發生腹痛症狀,而且病情急劇惡化,在水退到外援得以進入前,即已昏迷死亡。 事隔多年,每當念及此事,還是令人扼腕、唏噓不已! 急性腹痛診斷不易. 〝腹痛〞是醫師最常遇到的主訴之一,大概沒有人肚子不曾痛過。

  8. 2019年8月12日 · 台東林管處提供民眾在野外遇到黑熊的人熊相處守則1台灣黑熊生性隱蔽通常遇人會迴避但由於此區黑熊已熟悉人的存在所以活動此區需格外小心避免干擾黑熊自然習性和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2、隨時保持警覺,避免與熊相遇。 請儘量團體行動,結伴同行,不要落單。 入山活動請攜帶防熊用品(熊鈴、哨子及防熊噴霧劑等) 。 3、上山可能遇到熊,尤其在轉彎處或溪谷附近,以及晨昏時間,請務必隨時保持警覺;個人或隊伍請掛上熊鈴,行走時請適度製造聲響(如說話),讓熊知道人靠近了。 4、若遇到熊,請務必保持冷靜,並評估現場狀況,熊沒注意到民眾,請保持鎮靜,以面對黑熊方式,緩慢倒退從安全的路線離開現場。 不要試圖接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