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推薦養豬業者採行母豬精準管理策略視母豬體態狀況從配種時開始調整增減飼料量20%即可有效改善母豬體態提高分娩時的活仔數1至2頭仔豬也較能順利哺育至離乳階段並減少飼料浪費。 養豬業者會透過目測及按壓感覺脂肪覆蓋髖部及脊椎的程度,對豬隻胖瘦進行5分制評分,以掌握豬隻體態狀況,體態適中者為2.5至3.5分,1至2分為過瘦,4至5分則是過胖。 畜試所南區分所副分所長張伸彰指出,母豬體重不足,維持自身能量不足,在有限的營養供給下,吸收力較好的仔豬會較大隻,仔豬大小差異很大;母豬過重則會因脂肪堆積子宮、腸道,容易影響分娩,可能導致仔豬難產、出生時間長,容易有缺氧等問題,母豬過瘦、過重均會影響出生仔豬頭數及能否順利成長到離乳階段。

    • 氣候變遷影響作物產量 輪作是最適合的耕作模式
    • Co2濃度高低影響作物 C4型作物重要性提高
    • 溫度影響土壤水分蒸發量 冬天土壤溫度高而蒸發快
    • 降低缺水問題 增有機質提升土壤保水性
    • 氣候變遷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
    • 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 作物殘體回歸農田
    • 農業及都市有機資材入土 可提高土壤碳存量
    • 土壤有機質存量 黏土坋土高於砂土壤土
    • 不同質地水田土壤 對地下水補注影響不同
    • 提高土壤有機質有助抗逆境

    許多學者利用不同預測模式評估氣候變遷對作物產量的影響。Deryng etal.(2014)用72個氣候變遷情境全球作物模式(PEGASUS),量化極端氣候變遷熱逆境對玉米、春小麥及大豆產量全球在21世紀的影響。結果顯示,在不同RCPs(代表濃度路徑)對玉米產量預測有逐漸不良影響,到2080年代玉米產量可能雙倍損失,但是對春麥及大豆,到2080年代前,相較於1980年代將因CO2濃度提高而有改善產量;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仍可能面臨產量下降。在RCP 8.5下考慮CO2濃度提高效應,在開花期有熱障礙(heat stress at anthesis,HAS)對玉米產量損失可能加倍,春小麥產量可能減少一半,大豆可能減少四分之一。進一步探討發現,在RCP2.6時假設忽略CO2提高效應,和RCP8.5比較...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能,將從空氣中擴散進入葉片的CO2經不同的化學反應作用程序轉化成碳水化合物,其反應型態依其最初形成的有機化合物碳數目而分為C3、C4型,再因C4型中有白天的氣孔打開同時吸收CO2及進行光合作用的典型C4型,也有夜晚打開氣孔進行固定CO2、白天氣孔關閉下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CAM型植物(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簡稱CAM,是一種將氣孔開啟限制在夜間以減少水分散失的光合作用途徑)。在4千萬年前因為大氣CO2濃度(1000 ppm)高,所以C3型光合作用效率高,接著大氣CO2濃度逐漸降低到冰河期只有180 ppm左右,此時漸漸演化形成固定CO2效率更高的C4型植物。在乾旱及鹽分地區演化出CAM型植物。 植物氣孔打開讓...

    Kidron and Kronenfeld(2015)研究不同水盤大小及不同水/土溫在不同遮陰下的水分蒸發速率。水盤水分蒸發受到其水溫的影響大,最高溫每提高1°C水蒸發量提高0.08 mm/day,提高水盤蒸發速率約8.3%。相似影響可以發現當底土溫度(5公分深度)提高使土壤蒸發速率提高0.07 mm/day,會降低0~10公分土層土壤有效水分約6.6%。綜合而言,土壤溫度提高1°C,將使表土土壤蒸散速率提高約10%。有更多研究指出,冬天土壤溫度高於氣溫將提高土壤水分蒸發量。 ①緩解熱障礙 灌溉可減少產量損失 Siebert et al.(2017)研究顯示,整個歐洲熱浪對小麥及玉米的影響可以因為灌溉降低地表溫度而顯著降低衝擊,並證明採用植被溫度,才能顯示熱浪在有灌溉和沒有灌溉下對作物產量衝...

    土壤有效水分受土壤性質的影響,包括孔隙率、田間容水量、凋萎點水分、植物有效性含水量、大孔隙流及質地。氣候變遷造成高強度雨或乾旱,大大影響土壤水的有效性及其分布。土壤水有效性、水留存以及土壤水入滲速率也強烈的影響其生態功能。土壤水入滲增加土壤水的留存、降低土壤沖蝕、減少暴洪及乾旱風險。Holsten et al.(2009)評估,在21世紀中期,土壤有效水分可能減少4~15%。 Hudson(1994)報告指出,前50年的研究顯示土壤有機質(soil organic matter,SOM)對土壤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apacity,AWC)影響小或沒有影響,他對這種結論的正確性有懷疑。他將土壤依土壤質地分為三群組,結果發現土壤有機質提高,其田間容水量體積提高的比率較高。...

    Tan et al.等為了研究雨量多寡影響植被生長而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他們採用相同年降雨量地區等年降雨量400 mm線,從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往西南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橫跨中國6,000公里長,採集27個採樣點土壤,其年均溫從-5.1°C到9.1°C,如此設定去除降雨因素下土壤有機碳和年平均溫度的相關性,發現年平均溫越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Prokopyeva et al(2021)在莫斯科進行兩個田間試驗,發現長期土地使用歷史在估算碳投入時有很大的未確定性;在未來氣候條件下,雨季相對顯著的非栗鈣土帶的農業土壤,對土壤有機碳存留的潛能也許最大。

    Dai et al.(2021)研究中國耕犁實作對土壤有機碳存留以及表土微生物族群的衝擊。他們發現深犁改變土壤微生物群的組成,並與土壤有機碳循環相關;同時增加基因庫的豐富度,包括碳水化合物的運輸及新陳代謝。在中國北方平原,這地區有大量的小麥和玉米稈回歸農田,而深犁可能提高秸稈碳轉化為土壤有機碳。 投入有機質的量及品質對土壤有機碳的累積及動態具重要角色。有研究顯示,植物根及堆肥對土壤有機碳的存留高於秸稈的碳,根部的碳比地上部的碳對土壤有機碳的衝擊較大也較穩定。長期堆肥的施用一般會提高表土的有機碳存量,但可能降低底土的有機碳存量。 Meena et al.(2020)分析水稻殘體的留存及葉面施用鉀肥,對水的利用及對印度西北部小麥的利益度,因為可以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尤其水有效性有限的環境下能因此提...

    Gobin et al.(2011)盤點整理跨歐盟國家對農業殘體及都市垃圾等回歸農田對土壤碳存的影響。農田的有機材料來源來自作物殘體如一年生及多年生作物殘體及施用廄肥,而作物殘體在10%做為生物能量來源(意即當成食物),保留90%回田情況下,土壤有機質可以保持豐富維持在2005年的水準(C-rich,C-media,BAU);如果使用30%或50%做為生物能源,則土壤有機質可能落在低(C-Low)及差(C-Poor)的狀態;如果100%作物殘體回歸農田,則土壤有機質最高。能夠同化為腐植化有機碳的量,第一是有賴產量,作物產量越高其作物殘體量就高,第二是有賴其盛行氣候,冷溫及乾燥氣候較不利。歐盟27國的土壤碳在秸稈還田下平均為每公頃0.86公噸(t/ha),沒還田的平均只有每公頃0.44公噸。作...

    細質地土壤含較高量的黏粒及坋粒在自然中的有機質含量高於粗質地砂或砂質壤土。砂、壤土及黏土有機質含量潛能分別<1%、2~3%、4~5%。植物根和土壤密切接合且含較高量木質素,其存留在土壤的比率高於地上部植體。燕麥試驗殘體在土壤中1年,地上部植體殘留三分之一,而根部有機質殘留42%。毛苕子於春天犁入土壤5個月,地上部只存留13%碳,根部殘留碳達50%。在自然的植被下,熱帶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溫帶土壤相近,但耕作土壤則以熱帶土壤較低,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年均溫及年雨量有關,最大值在雨量800 mm,年均溫18°C。一般認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可視為土壤肥力的指標,Greenland等(1975)建議能使土壤穩定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關鍵值為3.5%,而Deploey和Poesen(1985)認為2%。

    Razavipour and Farrokh(2014)在伊朗7個地區不同質地(砂質壤土、壤土、黏質壤土、坋質壤土、黏土及坋質黏壤土)研究測定水田土壤滲漏水速率。結果顯示土壤容重、土粒粒徑分布尤其黏粒及砂粒比率效益更顯著,容重、黏粒及砂粒比率相關係數R2值分別為0.32、0.91及0.79。 將土壤滲漏水速率分為4級,第一級(I)極高滲漏率,極輕質地(黏粒含量<8%)土壤水滲漏速率為0.74 cm day-1。第二級(II)高滲漏率,輕質地(黏粒含量8~16%)土壤水滲漏速率為0.54 cm day-1。第三級(III),中等滲漏率,中質地(黏粒含量16~44%)土壤水滲漏速率為0.32 cm day-1。第四級(IV),重質地(黏粒含量>44%)土壤水滲漏率0.15 cm day-1。 L...

    氣候變遷對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因子是高溫及乾旱期缺水問題,未來在某些缺水源無法滿足作物灌溉水的地區,可能需要增加較耐旱、耐熱及較高水利用效益的C4型作物如玉米、甘蔗、小米、高粱、莧菜等,適當土壤有機質及水分管理也是抗逆境重要的課題。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實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更可以提高土壤保水力,尤其提高整個土壤剖面的保水力,同時可以提高雨水入滲率又降低土壤沖蝕,使土壤肥力更永續。也就是說,糧食安全的重要關鍵在於土壤有機質的逐漸提高,而這又可以增加將大氣中的CO2的碳固存在土壤,以降低大氣CO2濃度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 (參考文獻請洽作者,續文請見豐年雜誌73卷4期)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 1. 標籤 2. 氣候變遷 3. 土壤有機質 4. 黃裕銘 5. 抗逆境 6. 保水力...

  2. facebook. 永順興牧場將生雞糞化為肥料,經由粉碎、製粒及加熱產生的新式糞肥,顆粒均勻,協助農民達到精準施肥的功效。 文/田育志 攝影/王冠傑. 散發臭味、容易引來蚊蟲的生雞糞,是養雞業者每天都得面對的問題。 過往雖有曝曬、醱酵等方式能處理生雞糞,但人力短缺、曠日費時、味道濃重等種種考量,讓位在臺南六甲的永順興牧場,決定引進乾燥設備處理生雞糞,不僅能大幅降低環境問題,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合作研發「雞糞加值產品處理套組」後,雞糞不再是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還能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友善土地之餘,也讓養雞產業能永續發展。 曝曬、醱酵、委外處理 都不是治本之道. 「最一開始雞糞都是用曝曬的,久了之後就發現會有臭味、孳生蒼蠅蚊蟲的問題。

  3. 農傳媒. 20180113. 內容提供/ 豐年雜誌 文、圖片提供/ 黃瑞彰. 一般而言,土壤中所存在的養分無法完全滿足作物生長所需,因此需藉由施用化學或有機質肥料來補充。 養分對作物生長的功能可歸納為構成體質及新陳代謝;每種養分均有其特有的生理功能,任何一種養分出現不足、過多或不平衡時,其所主宰的生理功能將受到抑制,而影響作物品質或產量。 因此,欲維持或增進作物品質和產量,需了解土壤能供應的養分量、肥料需補充的量,及作物根系的吸收狀況。 土壤特性. 土壤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部分養分,因此,土壤的一些特性將會影響養分的有效性。 一、土壤pH值. 土壤酸鹼度(pH值)藉由礦質鹽類的溶解度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動等,影響植物的營養與生長。

  4. 此篇將分析臺灣甘藷在不同種植條件環境下的土壤肥力、產能產量,並以土壤數據資料與甘藷藤所提供的養分量,提供建議的施肥劑量。 執行栽培管理改善甘藷低產 農改場分析數據探究土壤資料. 以一家在臺灣相當有名氣的甘藷產業為例。 透過集團栽培於2019~2021年的甘藷產量及土壤肥力分析資料,探討在甘藷產業上是否有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減少碳排的空間。 集團驗證各農戶甘藷單位面積產量狀況。 表一資料為該集團於2020、2021年,分別將51及45個產銷履歷農戶的資料換算出的單位面積產量。 資料顯示最高產量為最低產量者的3.02~3.25倍,其平均值高於中量值,顯示產量在平均值以下者超過50%,這意味著需要了解其低產的原因及提高產量的對應對策。 (製/余孟馨)

  5. 春夏交替正值過敏好發季節要怎麼透過飲食調理改善過敏體質來聽聽中西醫怎麼說。 春天忽冷忽熱、氣溫變化大,是許多「過敏族」最痛苦的季節,因為一早醒來,就噴嚏連連,鼻水流不停,出現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6. line. 為了有效降低熱緊迫對於乳牛的影響,耐熱品種的牛隻選育可望為實際的解決方針。 (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趙俊炫、李國華、蕭振文、吳明哲. 熱緊迫是全球肉牛和乳牛業生產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將導致牛隻出現體溫升高、採食量減少和牛乳產量降低等不良效應。 臺灣主要乳牛品種──荷蘭牛是從溫帶地區進口而來,氣候變遷導致夏季天數延長,促使牛隻受到更長期的熱緊迫影響。 為了有效降低熱緊迫,除利用物理方式改變飼養環境及改善營養管理外,耐熱品種的牛隻選育是根本之道。 可抵抗熱緊迫的短毛荷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