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外牆鋁格柵型錄 相關

    廣告
  2. 鋁板、結構角架、鋁條等買賣及裁切服務,交期精準迅速、品質保證。 專營各式鋁管、鋁板、結構角架、鋁條等買賣及裁切服務,交期精準迅速、品質保證。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2日 · 電視牆大理石打造並將落地鋁門設計為小書房和客廳連繫的銜接。 before. after. 餐廳: 將客廳沙發轉向自成一區,利用矮櫃將空間感延伸至餐廳,同時引入自然光源和空氣。 實木餐桌椅加上造型吊燈搭配陽光撒入讓用餐空間充滿溫暖全家幸福感。 before. after. 前陽台: 拆除窗型冷氣。 將曬衣區移至後陽台。 以南方松舖設地板增加質感,空間從原本的零碎雜亂變成可以讓屋主安心地種稙盆裁小花園,享受舒活休憩的假日空閒時光。 before.

    • 東西文化交萃的新古典美學:日治時代的華山建築
    • 清酒工坊:行政大樓,1914
    • 樟腦工廠:紅磚六合院(市定歷史建築),1918
    • 高塔區(市定古蹟),1914、1920
    • 煙囪:最高建築(市定古蹟)與鍋爐室,1931
    • 「貯酒庫」:烏梅酒廠(市定古蹟),1931
    • 紅酒倉庫:四連棟(市定歷史建築),1933
    • 米酒作業場(市定歷史建築),1933

    華山雖然建造於日治時代,其建築特色卻帶有濃濃的西洋色彩。原因,要從十九世紀的歐洲開始說起。 當時的歐洲正挖掘出許多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建築遺址,加上社會動盪,革命風潮爆發,促使了新古典主義抬頭。在精神思潮上,歌頌古希臘羅馬時期公民尚武的精神;在藝術美學上,崇尚古典時期的題材與風格,強調均衡、節制、對稱。而當時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也融入了過往流行風格的特色,形成一種全新的復古風潮。 這股風潮從歐洲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正處於維新時期的日本,迫不及待的擁抱了西方文化潮流。 古典與現代碰撞,西方與東方交匯,一種全新的建築美學於焉誕生,無法用過往西方學者的名詞予以分類,知名建築學者傅朝卿稱之為「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並在甲午戰後隨著日本流傳來台。 而當時台灣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風格可大略分為四種。 一、來自...

    清酒工坊落成於1914年,為生產蝴蝶蘭的芳釀社時代,最早期的建築。 清酒工坊的外觀格局方正,二層樓高,採用厚磚建造來隔絕外部溫度,內外牆均厚達一米。立面採用大量的開窗,窗戶的設計為拱形,承襲了西方的新古典建築風格。內部空間配置以各式機器為主,整體建築構造和當時日本本土的清酒工場相當類似。 較為特殊的是它的牆面,厚磚外部有一層名為「洗石子」的「仿石粉刷 」,敷料以水泥漿、石粒、石灰混合,這項新技術由日本人所引進。當時日本流行西式古典風格,其模仿對象就是歐洲國家的石造建築,而「洗石子」在保護建築結構同時,在視覺上還具有良好的仿石材建造效果,成為日治時期廣為使用的表面裝修材料。 1922 年芳釀株式會社因為財務問題與政策因素等改由專賣局經營,清酒停產。在短暫作為紅酒、米酒的釀造儲藏空間後,經營者因...

    樟腦昇華工場是「日本樟腦株式會社」的台北支店,落成於1918年,位在芳釀酒場的西北側。 昇華工場由多棟一層樓的紅磚建築構成,格局採長方體規劃,因使用功能的緣故,建築立面採大量的開窗設計,以便工場作業時通風散熱,建築規格樣式統一。 明治維新後,日本首屈一指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從英國引進維多利亞時期的技術,以紅磚與木材為主要材料。當時在台灣的日本建築師,有不少人師承於辰野,而昇華工場的建築風格就是他自創的「自由古典風」。 此風格主要特徵為紅磚外貌和橫貫立面的白色水平裝飾,從窗框、門框和屋簷側邊,可看見特意塗上的白漆和古典風格的浮雕裝飾。這樣的浮雕一般多當作柱飾,但辰野給予建築師更大的揮空間,屋頂也沒有一定的形式要求,但基本上採用古典元素,如圖中所見的三角斜式屋頂。在昇華工場關閉後,後人稱此建築群為「...

    高塔區由兩種不同年代的建物所組合成,分別是 1914 年建造的事務室和 1920 年增設的酒精工場。 灰色部分的建物外牆為洗石子,落成於 1914 年, 由三層樓、二層樓和一層樓的三棟相連建築所組成,形成一個 L 型的配置,作為當時的事務室。因其辦公用途,立面用大量開窗來增加採光,空間結構也較為複雜,不同於其他的工場簡單方正。 和園區內其他建築相比,高塔區的外觀相對活潑。特別是在窗戶的設計上,每扇窗都有精緻的凹槽和裝飾邊,在比例的安排上也經過精算。以最高的建築為例:一樓為優雅的大型拱窗,二、三樓則是較小的長方形窗。 而在建築的側邊,四扇長方形窗則集中在一個大的拱形凹槽中,雖然花樣多變,卻因著建材簡單的配色和其嚴謹的對稱安排,使視覺上有整齊統一的效果,讓人不至於因為窗戶的大小和形狀不同而眼花撩...

    隨著日治時期工業技術的進步,鍋爐和煙囪在 1930 年代前後陸續在全台各地發展,台北酒工場在 1931 年亦新增了這項「現代化」的工業新動能。 鍋爐室為鐵骨屋架,挑高一層樓的磚造建築,結構方正,牆面塗上水泥,整體呈現灰色,建築外被配有樓梯。由於鍋爐運轉時酷熱難當,因此斜面的屋頂上有著大大的天窗,牆上亦開了多個排列整齊的方形氣窗,以利通風。鍋爐室是當時造酒的主要動力空間。它將蒸氣供應到各個製酒場,再把廢氣排向煙囪。 日治時期的鍋爐室造型皆類似,然而被保存下來的卻很少,華山的鍋爐室外型完整,替後人留下了日治時期的工業美學。 煙囪是配合鍋爐的設置,由當時的專賣局委託日本東洋壓縮會社建造,初建高達50公尺,煙囪底部內徑2.5公尺,頂上內徑1.2公尺。當時這個高度僅次於台灣總督府,從遠方望去,兩棟高聳...

    烏梅酒廠建於 1931 年,一開始的設置目的為「貯酒庫」,存放由台北酒工場自行生產的各種酒類產品。 「貯酒庫」的外觀在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下,其牆面的塗料早已斑駁脫落,現在呈現出帶橘色調的磚紅色,由於作為倉庫的緣故,其窗戶的設計偏小且數量少,也沒有多餘的裝飾。其山牆上的拱形窗和白色的水平裝飾,帶有西方建築色彩。 「貯酒庫」為獨棟式單層廠房建築,矩形狹長格局,這棟倉庫有兩個特殊之處: 其一為建材,1923 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造成大量傷亡,其中以紅磚造建築損害最為嚴重,引起當時建築學家的熱烈討論。在一片檢討聲浪下,鋼筋與混凝土建築材料的風潮興起。同時期的台灣也開始討論磚造的穩定性, 然而台灣人對磚仍懷有一種信賴感,因此在 1920 年代,多數建築仍為磚造,台灣的煉瓦場(造磚廠)依舊生意紅火,...

    四連棟建於 1933 年,主要目的為「紅酒貯藏庫」,為四棟樣式統一的獨棟式單層建築。當時的建築多採用磚與鋼筋混凝土搭配,下方鋪有卵石,使其更加穩固。 而在倉庫的設計配置上,以下幾項共同的機能需求,決定了大部分的形式:包括矩形平面的結構、進出口的鐵捲門、窗口的直柵、屋頂的避雷針等,可看出在工業發達的背景下,許多新功能設計開始逐漸普及化。 本建築的特殊處在於入口的山牆,上方開有四個氣窗,形狀排列成拱形,並配有拱頂石裝飾,窗櫺為洗石子,並在屋簷的兩側帶有水平裝飾。 1981-1987 年為因應金山北路拓寬的政策,紅酒貯藏庫棟從原本長度一致的規格,被改造為四棟連續但長度不一的建築。現在外牆種滿爬牆虎,用滿面的綠意擋住原本斑駁的灰。

    建於 1933 年的米酒作業場,在當時為台北酒工場內最重要的製酒場,一次掌管著工場兩項重點產品的命運——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 作業場由三棟南北向的矩行雙層建築和其兩側的造酒場組成,建材採用磚造鋼筋樑柱結構,牆面為洗石子,設有方形窗和拱形窗,窗櫺為木造,帶有一點英國的維多利亞風情。斜式的屋頂有銅製通風換氣塔,又俗稱「太子樓」,外牆邊緣特別以北投窯業會社的未上釉陶磚做裝飾。 建築物內部挑高近十米,目的是替二樓加上隔間,其主要功能為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在二樓的地上有許多當年為設置發酵槽而留下的圓形穿孔,直徑約五米。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樣特殊的設計,意外讓陽光成為一、二樓視覺連結的重點。 米酒作業場因其釀酒而遺留下的特殊建築設計和完整的外貌,在 2003 年被台北市政府定為歷史建築,也成為現...

  2. 2021年2月19日 · 技巧1:沿著牆壁擺放,佈局輕鬆又方便. 如果陽台格局不太方正,或者有很多角落空間,為了不影響平常行走與活動, 花盆擺放可以沿著牆壁排列,這樣視覺上會有更整齊、統一的效果。 但要注意花盆數量不宜過多且體積不宜過小,否則會有淩亂感。 沿著牆壁擺放花盆,不會阻礙日常通行,同時能製造出花園般的自然感。 / 圖片來源:《陽台輕改造,小空間變大用途! 》,台灣廣廈 提供. 技巧2:狹小空間裡避免小花盆並排. 在狹小的陽台放置植物時,不要把幾個小型的花盆並列擺放, 可以用大一點的箱形盆器將不同植物集中放在一起,這樣會比較醒目又不會顯得鬆散。 在陽台角落放置立體花箱,可以栽種多樣化的花草蔬果,增加綠化面積。 / 圖片來源:《陽台輕改造,小空間變大用途! 》,台灣廣廈 提供. 技巧3:利用高低差製造立體感.

  3. 2019年10月25日 · 灰色部分為建築物,留白處為綠地和公共空間。 建築物只占街區兩側,進深不超過 24 公尺,高度最高 4 層。 如此一來,便可保證良好的通風和採光,也讓街區的人們擁有充沛的綠地。 建築物不致太過密集,使整座城市不向是由水泥堆砌出來的,而是一個一個低密度的建築花園。 另外一個特點是大家會發現 街區形狀呈現的是八角形 ,而不是正方形,這是因為如果是正棋盤的直角的話,不僅轉彎很難轉,同時十字路口也會過於狹窄、難以容納過多的人潮跟車潮,因此 Cerdà 把四個角內縮 45 度,不僅 多出了讓車子轉彎的空間,也在路口挪出了讓人們可以停佇的小廣場。 像這樣: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4. 2016年5月24日 · 「水立方」最大的特色在於在外上安裝了 面積大小不一、鍍點不同的膜結構。 共動用了 3000 多的膜結構以覆蓋 10 萬平方公尺的外牆上;而膜結構的鍍度不一,可使光折射角度改變,減少場館室溫高而增加用電的形況。

  5. 2016年12月9日 · 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之傳統建築中,多樣的建材選擇也是台灣建築構造之美的一部份,老古石、斗砌磚、編竹夾泥牆與穿瓦衫都極富地域色彩。 除了基本的建築課題,台灣的傳統建築往往都存在著工藝表現的部份。它們讓建築中呈現出藝術特質。

  6. 2015年11月25日 · 「我要傳遞的設計觀念,就是解決問題的設計! 讓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 ──《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從動線、空間到指標,每個小地方都有趣 》 一般人聽到設計就想到產品、包裝、廣告等方面,但赤瀨達三說的設計並不是形象設計,而是解決問題的設計,也稱為「公共設計」(編注:原文為 public design,以內涵來論,台灣普遍稱為「通用設計」,或稱作全民設計、無障礙空間設計等)。 將日本指標設計提升至世界水準的總規畫師赤瀬達三,他以親身領導設計的豐富案例,為眾人分析公共設計之最──車站設計的精髓,詳細解答鐵道迷、捷運客、喜愛旅行的人都想知道的車站設計之謎! 根據赤瀬走訪歐美經典車站、亞洲新興車站、日本車站的經驗,在他的評比中, 台北捷運是比大部分日本車站規劃舒適,更友善使用者的傑出空間設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