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名稱
    蓄水百分比(%)
    翡翠水庫
    70.22%
    石門水庫
    36.14%
    新山水庫
    98.07%
    寶山水庫
    78.73%

    資料更新日期 113-06-14 23:00

  2. 2021年3月22日 · 我們可以從網站「用數據看台灣」的「台灣水庫即時水情」得知現在全台各地的即時水量、水位有多少。 進入到「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 」網頁之後,可以看到該網頁彙整了從基隆的新山水庫,一路到屏東的牡丹水庫的即時水量,資料來源為經濟部水利署。

    • 全台灣即時用電數據視覺化,一次看懂北中南東用電情況
    •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也是同一團隊打造!
    • 這些視覺化網站,每個月都有百萬使用者
    • 作者:願無償做出疫情即時風險地圖
    • 延伸閱讀

    進入「台灣即時用電資訊」網站後,可以看到 5 個有顏色的電錶,分別顯示全台灣用電、北部用電、中部用電、南部用電、東部用電的即時資訊,並每小時更新一次。 編輯寫稿前(5/20 17:30),可以從網站上看到全台灣即時用電為 3468.3 萬瓩,電錶轉至黃色範圍、接近紅色,北部用電則達 1296.3 萬瓩,已在紅色範圍。

    「台灣即時用電資訊」網站與先前《TechOrange》曾報導的「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網站為同一團隊打造,台灣水庫即時水情以動態液體模式仿造水庫裡的水位,並加上百分比,是台灣民眾在關心水情時,相當好用且一目了然的視覺化網站。

    作者之一,成功大學資工系副教授莊坤達近日在臉書上感嘆道,「台灣即時用電資訊」、「台灣水庫即時水情」這些服務網站,每個月都至少有 100 萬個活躍使用者連線使用,每年為維持這些服務花了不少錢,但過去只要和公部門談到要錢支持,通常就沒有下文。 事實上,莊副教授的團隊在 2015 年時也曾因應南部登革熱大流行做出「台南登革熱-熱區變遷地圖」,「那時台南市府全力動員,特別是衛生局,很快的開放了最小統計區的感染病例,讓我們很快的告訴大家那裡是最即時的風險區。還記得那時的衛生局林聖哲局長,特別跑到成大資工系好幾趟,相信我這個菜鳥能協助他們。」 除了用電資訊、水庫水情、登革熱地圖之外,莊坤達寫出的「用數據看台灣」網站,還將許多政府公開的數字資訊視覺化,包括紫外線、河川水質、縣市犯罪率等等。

    現在台灣 COVID-19 疫情持續升溫,莊坤達也在臉書中指出,希望政府可以分享最小統計區的病歷資料,「我不介意可以再白工跟學生拚一下幫大家做一個能讓大家知道最即時的風險地圖。」 雖然民眾進入這些網站可能並不能解決現在台灣缺水又缺電的問題,但透過視覺化的方式,讓民眾對「數據」有感、明白現在全台灣用水、用電的情形,也能形成互相提醒身邊親友節水、省電的社會氛圍。 針對先前與公部門洽談需要金錢支持最後卻無下文的情形,莊坤達也說,「你可以說我太遜小牌分不到羹,我倒是覺得免費的時代,有一些成本可能大家忘記了。讓人民有知的權利,無價。」貼文底下,已有不少網友回應謝謝他與團隊製作的視覺化服務,並且也有希望能 donate 網站、為這些服務付費的聲音出現。 今日,另一台灣新創團隊 inline 才在短短數天...

  3. 2015年4月16日 · 真相 一、翡翠水庫比石門水庫儲水量多一億立方公尺。 二、目前翡翠水庫儲水量達 89%,還有 2 億 9 千萬立方公尺,石門水庫儲水量只有 25%,只剩 5 千多萬立方公尺。

  4. 2019年3月27日 · 首先,在供水源頭,透過裝置超音波、雷達感測器,監測貯水池水位,再經由傳輸系統即時回傳雲端平台,達即時監測、回報貯水池水位、農田狀況,減少農民、管理人員來回奔波時間,也不再需要人工多次實地調查,便能依據灌溉水路水位、流量 ...

  5. 2021年10月26日 ·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這裡看! 如今年的旱象,起源自去年度氣溫較高,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海面上生成的颱風弱而生命期短;也有研究指出,去年度印度洋海溫破紀錄,的確有可能會影響太平洋颱風生成;而在氣候變遷的情境下,印度洋的確是海溫升高 ...

  6. 2021年3月18日 · 此外,李鴻源接著說明,台灣已漸漸沒地方建水庫,全台 50 座水庫也淤積嚴重、蓄水量達到飽和,水情只會越來越嚴峻。. 他警告, 台灣在 2030 年水庫有效容量將降至一半,也沒辦法做大規模清淤,屆時每年會缺 41 噸的水 。. 針對嚴峻的缺水狀況,李 ...

  7. 2015年11月12日 · 一、開始一件工作時,桌子表面要淨空. 處理收據時,一般都是從公文抽屜中取出一疊資料來處理。 不過,這樣的做法容易掉入一個失誤的陷阱。 假設你處理完採購作業,但最後桌上還留下幾張收據, 這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取出的數量太多;或是處理中途發生問題所以擱置;又或者是前一天沒處理完的,直接留在桌面。 然而,留在桌上的收據,很容易導致失誤。 因為當作業中斷,打算重新處理時,以為那幾張已經處理完就結束工作,但事實上還沒處理;而必須等資料更新才能處理的收據,卻又先處理掉了;或是留下的收據, 夾到其他資料當中而遺失。 工作時,應該只取出現在要用的資料,處理完以後,桌上保持淨空,就不會發生失誤。 萬一桌上還留有收據,就表示沒有照正常程序處理完,等於提醒自己可能是哪裡出錯了。 二、用小型PDCA循環切割大量作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