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8日 · 朵薇診所總營養師 朱青. 載入失敗. 《21天代謝回正飲食》. 從事營養教育並在保健領域耕耘達 23 年,朵薇診所總營養師朱青認為,會變胖大多是因為身心失衡的緣故,她設計 4 周減重計劃,幫助減肥一族少走冤枉路:.

  2. 2021年2月22日 · 編按:在職場打滾,做人比做事更難!管理人際與情緒風險,以恰到好處的高情商溝通,成了修鍊職場新顯學。CEO 高階經理人御用顧問張敏敏新作《拒絕職場情緒耗竭》,提供你 24 個高情商溝通技巧,讓你順利回擊來主管、同儕、下屬的情緒傷害,贏得高績效表現。

    • 除了過勞,還有哪些會造成職業病的因素?
    • 職業病認定 3 大阻礙:低認知、低敏感、低通報
    • 白領工作者常見職業病:腦心血管及精神疾病
    • 2020 年起百人以上企業,須配置醫護人員

    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定義,職業傷病一詞分別為「職業傷害」以及「職業疾病」。前者指的是在執行職務時,受到立即性的意外傷害,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職災」;而後者指勞工因執行職務暴露在危險因子,導致身體產生疾病,其中危險因子共分為 5 類: 1. 物理性(如噪音、輻射) 2. 化學性(如粉塵、有機溶劑) 3. 生物性(如細菌、病毒、寄生蟲) 4. 人因工程(如長期負重所造成之脊椎傷害) 5. 社會心理性(如過勞或精神疾病) 陳保中解釋,法規上的定義看起來複雜,其實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或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只要是任何因工作導致的疾病或死亡,機率大於一般民眾,都可以認定是職業病。舉例來說,因為礦工長時間暴露在布滿粉塵的環境所導致的塵肺病,沒有挖礦的一般民眾不會罹患,就毫無疑問是職業病。 然而,隨著工作...

    「其實診斷不難,照著一定的原則走就好,真正難的是花時間和工作者解釋是否罹患『職業病』。」陳保中以自己在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看診的經驗為例,常有人因為在工作過程中發病,就認定自己得到職業病,但事實可能是自己未按時吃藥治療原有的疾病;反過來說,如果在下班時間發病,就傾向認為與工作無關,忽略把工作帶回家做,甚至下班後也要聯繫公事,都可能是職業病的成因。 除此之外,工作者對職業病的認知不足,也可能錯把職業病當一般疾病求診。陳保中笑稱台灣工作者的個性普遍良善,即使是因為工作導致的疾病,第一時間也會歸咎為自己的身體問題,而不是工作的關係。至於如何提高工作者對職業病的認知,陳保中認為需要時間去教育、學習,但現階段工作者不懂得問,非職業醫學背景的第一線醫師,也應具備職業病的敏感度,在問診時多一個詢問病患...

    從職業病通報數量來看,以服務業為主的骨骼肌肉疾病最高,製造業為大宗的聽力受損次之,加上媒體多報導服務人員或工廠員工罹患職業病,導致白領工作者容易忽略職業病風險,尤其以工作壓力大、過勞、職場霸凌等因素導致的職業性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最為常見,也最難判定。 以過勞為例,除了責任制的基層白領容易過勞外,雇主,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老闆也是高風險族群。台灣中小企業占 8 成以上,老闆背負公司業績和發展的壓力,因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因為雇主與員工身分、工作內容不同,難走一般職業病的判定流程,相對不易受到保障。 至於職業性促發精神疾病,診斷難度在於許多工作者就職前就有精神相關病史,難以判定是心理因素還是工作因素所導致,至今成功獲得職業病補助的心理疾病,一年不到 10 例。 即使工作者確實因為工作壓力...

    企業層面又該如何預防職業病呢?陳保中提到大部分企業以為提供定期健康檢查就是預防,但員工大多無法解讀報告,也不了解身體狀況和工作的相關性,檢查等同流於形式而沒有實際幫助。 有鑑於此,勞動部頒布的「職業安全衛生法」,於去年 7 月起,規定 200 人以上的企業,要聘用或特約具有職業醫學背景的醫護人員,關注員工的健康狀況;明年 1 月 1 日起,更會調整成 100 人以上的企業都需聘用醫護人員,落實預防職業病。 這些醫護人員就像是員工專屬的家庭醫生,解決員工自行在外求診時,第一線醫生職業病敏感度較低的問題,同時也能提供職場健康教育,當員工罹患職業病時,更能根據工作模式對症下藥,給予合適的治療及建議。 陳保中認為更理想的方式,是企業能帶動並鼓勵員工紓壓。以台大醫院為例,未來規畫和大台北地區的運動中心...

  3. 2021年3月30日 · 2021-03-30. 元鴻法律事務所律師 陳慶鴻. pexels. 被高薪挖角,卻遭原公司提告? 跳槽到同業前,先搞懂競業條款和營業秘密法.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各產業中,挖角的消息屢見不鮮,但有些挖角的舉動,小心會觸法。 今年 3 月,新北地檢署懷疑「智鈊科技有限公司」及「芯道互聯有限公司」以高薪挖角台灣人才,指揮法務部調查局大動作搜索兩間公司。 高薪挖角,帶著客戶和製程資訊投靠對手,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這次的事件又有何特殊之處? 高薪挖角延伸的營業秘密戰. 首先,要了解《營業秘密法》的規範。 其實不只跨國的挖角,國內各家科技公司間的營業秘密戰,早已打得如火如荼,競爭公司相互挖角研發人員,互控對手侵害自家營業秘密等,時有所聞。

  4. 2016年6月27日 · 某一年母親節,一位女兒帶著遠從高雄來的媽媽,到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二樓「巴黎1930廳」享用母親節大餐。 走進餐廳時,媽媽意外地跌倒了,卻忍著痛說沒事,坐進位子後,始終緊蹙著眉頭,不時撫摸腳踝。 負責管理亞都麗緻內3家餐廳外場的餐飲部服務協理柳信郎發覺後,趕緊趨前詢問,一旁的女兒拉著他低聲說,「Jack(柳信郎英文名),我媽媽剛剛跌倒了! 」「啊! 一定很痛吧? 」柳信郎將心比心尋思: 如果是我媽媽跌倒了,我會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協助? 不一會兒,柳信郎請人準備冰塊,放在乾淨的塑膠袋中綁緊,外面再套上白淨的餐巾,請媽媽先放在腳踝上冰敷;接著再拿來一個軟墊,讓媽媽墊在腳下,幫助支撐腳踝;轉頭,柳信郎請內場改換菜色,盡可能讓媽媽開心一點。

  5. 2019年1月17日 · 1. 單純曝光效應. 1968 年,美國心理學者 Robert Zajonc 博士使用漢字進行實驗,他讓美國受試者看了編號 1~25 號的 25 個漢字,請他們猜測單字的意義。 他對受試者說明,25 個漢字都是形容詞,請他們猜測意思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結果顯示,實驗受試者看到漢字的「次數愈多,做出的推測愈正面」。 因此,如果各位想要策略性地使用這個效應, 試圖得到某人好感的話,不要再煩惱了,開始在對方面前反覆曝光吧 。 只要好好遵守過猶不及的原則,便更有機會得到對方好感。 2. 富蘭克林效應. 1996 年,美國德州大學心理系的 Joe Jecker 和 David Landy 博士,透過實驗將實驗參加者分成三組,讓他們參加一項可以拿到高額獎金的比賽。

  6. 2024年1月16日 · Panasonic 此案一曝光,讓人不免聯想到,不久前日本老牌企業豐田 (TOYOTA) 集團旗下子公司大發汽車 (Daihatsu) 也被爆出「測試造假」的醜聞,甚至有日媒爆料,數據造假的狀況早在 1989 年就已發生,等於醜聞恐持續長達 34 年,令豐田商譽受到嚴重打擊。 延伸閱讀: 造假醜聞狂燒! 豐田大發承諾賠償 423 家供應商,台灣車款安全嗎? 和泰車回應. 這回又再爆出松下工業欺詐事件,除了令日本大企業的品牌形象受損,也對於日企的誠信打上一個問號。 延伸閱讀/. 退休後拿養老金來投資股票,為何你不怕血本無歸? 為照顧孩子離職當家庭主婦,50歲還能順利重返職場嗎? (本文出自 今周刊 ) 繼續閱讀 製造業 時事觀點. 訂閱經理人Google News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

  1. 相關搜尋

    余苑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