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南鯤鯓代天府. 主祀五府千歲,相傳明朝末年福建建醮放王船出海,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及中軍府神像、一支神木和「代天巡狩」旌旗隨王船漂至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被漁民拾獲,因逆風逆流返航的奇蹟,引發漁民崇信初建草廟奉祀。 初建於鯤鯓山,毀於山洪,嘉慶22年(1817)遷建於槺榔山,歷代均有增修,至大正12年(1923)聘泉州溪底派名匠王益順師重建,歷時十四年完工,此次重建工程奠定了現今代天府的規模。 後陸續於民國39年(1950)請葉進益、葉進祿,重修三川、五門、鐘鼓樓及前後拜亭、正殿之屋頂剪黏,民國70年(1981)重修後殿及配殿之屋脊剪黏。 由於匠師的優異表現,使南鯤鯓代天府成為臺灣寺廟建築的重要經典作品,也被稱為南瀛古三大代天府之一,民國74年 (1985)列為國定古蹟。 工藝與藏品.

  2. 五府 千歲在鯤鯓山建府後,特聘泉州名匠「媽福師台雕刻神像,以王船上之神木,依其六段尊稱,據以雕成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五王范府千歲和中軍府等六尊金身,即今本府之「開基正身」,雕工細膩,精緻有韻,威武莊嚴,炯炯有神,迄今三百三十餘年,是本府最富歷史者。

  3. 南鯤鯓代天府是一座位於臺灣 臺南市 北門區之王爺廟,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民間亦稱為鯤鯓王)。

  4. 南鯤鯓廟是「南鯤鯓代天府」的俗稱,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歲(王爺)。 相傳5位王爺與中軍府鎮守的神像在300多年前乘王船,飄到北門鄉蚵寮的南鯤鯓(當時為一海上沙洲,故名為鯤鯓。

  5. 2019年1月22日 · 南鯤鯓五府千歲 各有專長留下傳奇故事. 王爺信仰在台灣是一個強勢信仰,每位王爺都有各自的信仰群眾,祂們有時單獨出現,有時是集體行動,而 ...

  6. 南鯤鯓代天府 是一座位於 臺灣 臺南市 北門區 之 王爺廟 ,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 臺灣王爺總廟 ,主祀「 代天巡狩 」 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 五府千歲 (民間亦稱為 鯤鯓王 )。 廟址在 臺南市 之西北方,位居槺榔山虎峰,俗稱 南鯤鯓王爺廟 (簡稱 南鯤鯓廟 、 南廟 )、 南鯤鯓五王宮 ,並與 歸仁保西代天府 、 佳里金唐殿 一同被稱為「南瀛古三大代天府」。 不僅是全台灣面積最大、廟史最悠久的王爺廟,也是北門區及臺南市最大的廟宇。 南鯤鯓代天府廟體曾被 中華民國內政部 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屬 臺灣省政府 管轄; 臺灣省虛級化 之後,則成為 國定古蹟 ,屬內政部管轄。 其亦是 臺南縣政府 選定的「八景八勝三園」之一、 台61線 、 台84線 、 臺17線 臺南段的重要旅遊景點。

  7. 主祀代天巡狩之李、池、吳、朱、范府千歲,民間尊稱鯤鯓王,為臺灣最具有規模的廟宇建築之一、最古老的五府千歲的全國信仰中心,更有臺灣王爺總廟之尊稱。. 王爺一稱實為官職,因對人類社會有功而受到上天冊封,職司「代天巡狩」之任務,也就是代替 ...

  8. 五王范府千歲,則青臉紅鬚,臉部透露凶悍的神色,傳說是域外人,因此長著紅色的鬍鬚,青色的臉,具有兇悍的神力,也具震懾邪魔氣勢,同樣的頭戴王帽,右腳外伸與左外側的四王相對,身穿文武甲。

  9.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千歲 (俗稱五府千歲或鯤鯓王),是臺灣歷史最久的五府千歲,相傳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到南鯤鯓海邊沙汕,船內有李、池、吳、朱、范和中軍府等紙神像,漁民遂建草寮供奉,明朝永曆16年(公元1662年)時改建為 ...

  10. 最新公告 ※ 本廟2024年新春點燈祈福即日起受理..... (113/01/21) ※ 2023鯤鯓王平安鹽祭公告..... (112/11/06) ※ 臺北時裝週 3 月 22 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