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地震測報中心科長甘志文表示,上午發生的規模4.9地震,震央位在較北邊的台灣東部海域,雖震度達到4級,但涵蓋範圍較小,研判為「獨立事件」。 從餘震序列來看,他提及, 目前觀測餘震頻率緩慢下降中,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但仍須做好防災準備,未來一個月內不排除還有規模5至5.5的餘震發生。

  2. 2022年1月4日 ·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解釋由於外海測站非常少加上這次震央在外海較遠的位置距離陸地有段距離導致地震參數的掌握位置深度及規模都有些許誤差因此系統在第一時間預估宜蘭和花蓮震度只有3級而台北震度也因為不超過3級未達發布標準所以才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局昨天第一時間po出地震測報圖當時系統預估只有紅色系是4級震度範圍。 陳國昌接著說,其實距離震央稍遠的地方有海纜站,但震央傳到陸地測站,和傳到海纜測站的距離及時間是差不多的,台灣不可能像日本一樣周邊佈滿海底觀測站,原因有2個。 第一,日本外海都是板塊交界處,有可能會發生很多規模超過8的地震,所以才會砸大錢在周邊海域拉逾7000公里的海纜。

  3. 2024年4月6日 · 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嘉義光是這個月就已經發生9起規模3以上地震台灣東部地震占全台地震85%過去西部地區很少一整個月有達9起這個月才短短5天就達到至於是否為梅山斷層百年周期很難說因為周期的先決條件是不能有太多錯綜複雜斷層不然也可能被其他斷層干擾。 他表示,一地區頻繁出現地震,可能只是在釋放能量,但這些地震規模較小,釋放能量不多,要規模6.2地震才能達一個原子彈能量,有時候也不排除是大地震前兆。 無論是哪種可能,民眾有這樣的警覺都是好的。

  4. 2024年4月23日 · 由於目前餘震不斷花蓮縣也宣布今日停班停課中央氣象署則進一步說明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昨日傍晚起出現一系列較大地震加上今天凌晨接連多起地震位置都在4月3日花蓮地震震央的南邊」,研判皆為餘震序列。 「因北邊能量釋放完畢,應力調整換相對釋放少的南邊開始釋放。 」至於凌晨為何出現規模較大餘震一事,吳健富說明,因為南邊較少釋放,因此可能會以較大規模形式釋放,要注意的是,目前區域能量釋放還沒到穩定狀況「昨天傍晚只是剛開始,目前還在高峰期。 接連的地震震源深度淺讓民眾感受強烈;吳健富說,餘震強度會隨時間縮小、數量減少,但過程中還是會有應力調整、轉移,因此也會發生地震頻度突然增加的情況。

  5. 2024年4月3日 · 地震中心花蓮強震規模7.2 台北埔里盆地應注意較高晃震度 花蓮4/3早上發生規模7.2強震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隨後召開記者會吳健富說明此次地震觀測速報規模達7.2後續可能再調整因地震深度15.5公里算極淺地震

  6. 2024年4月22日 · 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下午5時8分地震是極淺層地震此地震後連續發生4個地震研判這些地震都是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目前餘震數量已經變少大部分為規模小於3或4偶爾有4或5地震的能量釋放後續仍會有規模4或5餘震呼籲民眾不要前往山區活動。 吳健富說,之前餘震大多在花蓮北邊近海,目前已經移到陸地,由於地震深度淺、能量散發相當快,雖然震動範圍在震央附近,不過台北因為盆地地形,高樓仍有感,是有必要以較大規模的地震、短時間將能量釋放,沒有特別異常情況。 他解釋,30次規模6的地震釋放能量,差不多是1個規模7的地震,而規模7與規模5能量差900倍,規模5的地震可能要觀察2、3周餘震情況,規模7的主震則會更久。 北迴線不通雙線中斷,深夜前無法恢復通車.

  7. 2022年3月23日 · 中央氣象局資訊顯示23日凌晨1時41分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地震深度30.6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方62.6公里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台東6弱花蓮5強級根據地震測報中心網站截至今23日上午8時10分包含小區域地震顯著有感地震自規模6.6地震發生後已陸續超過50起地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餘震可能會不斷增加, 「3天內不排除再有規模5以上餘震」 。 陳國昌指出, 這起地震是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不包含921餘震,全台排名前5的地震;而6弱的震度也是2020年震度分級新制上路後,首度出現的最大震度。 「規模8以上大地震」恐到來 專家:台灣最好做足耐震準備. 除了接下來幾天將會餘震不斷,有專家警告,8級以上的強震未來也很有可能會發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