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31日 · 2023-01-31. .文 / 游奕凱.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內臟脂肪是什麼和體脂肪有何不同談到脂肪大多數人都認為其對身體弊多於利。 事實上適量的脂肪能維繫人體正常運作,例如維持體溫、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和保護內臟器官等。 人體的脂肪可分成3種,包括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和異位脂肪。 內臟脂肪: 指腹部周圍的脂肪,我們常講的大肚腩就是內臟型肥胖。 另外有些人四肢纖細,但腰圍略粗,這些人就算體重BMI測出來正常也還是要小心內臟脂肪超標的問題。 而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分泌許多發炎細胞,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皮下脂肪: 指的是皮膚下面的脂肪,大多囤積在下半身,一般來說女性較容易有皮下脂肪過多的問題。

  2. 2020年9月30日 · 特色內容. 瀏覽數 193,253. 內臟脂肪讓糖尿病癌症都上身! 日醫:2招快速鏟除. 內臟脂肪其實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元兇除了讓身材變形以外還會因脂肪不斷釋放有害健康的物質進而引發如罹患代謝疾病的風險及各種如糖尿病動脈硬化癌症等嚴重疾病的發生。 2020-09-30. .文 / 池谷敏郎. .出處 / 大是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什麼是內臟脂肪? 我們常說的體脂肪,其實分3種: 皮下脂肪: 皮膚下面附著的脂肪。 作用是維持人體體溫,蓄積能量或避免身體受到外力衝擊。 內臟脂肪: 指腹部周圍的脂肪。 這部分的脂肪如果太多,就容易有大肚子,腰圍大小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的標準之一。

  3. 2019年2月11日 · 如果想消除內臟脂肪先做肌力訓練再做有氧運動才正確只是這樣的運動順序會抑制蛋白質合成培養肌肉效果不彰。. 倘若你的目的是培養肌肉那就先做有氧運動再做肌力訓練。. 先做有氧運動會比只做肌力訓練更能促進蛋白質合成相反地 ...

  4. 2021年10月1日 · 人體脂肪可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而囤積在腹部腰圍的主要是分布在肝胃周圍的內臟脂肪並且會隨著年紀增加也較難消除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從以往的研究發現分布在臀部大腿的脂肪多屬於皮下脂肪能夠作為長期能量儲存庫反而對身體有好處甚至有益心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不過若是分布在腰腹部則和內臟脂肪有關恐怕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每天一餐吃酪梨,持續3個月就能減少內臟脂肪? 體脂肪分布除了和體態有關,也影響健康,堆積在腹部深處、圍繞著臟器的內臟脂肪,若是比例較高往往伴隨著更高機率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吃酪梨,有助減少內臟脂肪、瘦小腹。 別輕忽「內臟脂肪」! 不只易罹患慢性病 7種癌症也與它有關.

  5. 2020年10月7日 · 內臟脂肪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元兇,除了讓身材變形以外,還會因為脂肪不斷釋放有害健康的物質,引發糖尿病、動脈硬化、癌症等各種疾病的風險。 2020-10-07. .文 / 池谷敏郎. .出處 / 大是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一般說來,年紀愈大愈容易發胖,而且極可能是內臟脂肪。 不妨想想看,自己是不是比20歲的自己胖了很多? 只要胖超過10公斤,就要注意身體健康。 其實,內臟脂肪型肥胖並不是胖子的專利,很多看起來瘦瘦的人,整天坐著不動,全身都是脂肪,體脂率也超高,任何體型都應該小心隱藏性肥胖。 美國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曾經做過上萬人名18歲以上成人的調查,結果發現,就算BMI正常,但內臟脂肪肥厚的人,死亡率超過正常人的2倍以上。

  6. 2024年4月9日 · 發表在肥胖Obesity)》期刊一篇美國研究顯示用斷層掃描去檢查腹部脂肪餐前攝取10克可溶性纖維質的受試者內臟脂肪比沒有攝取的人少7.4%,皮下脂肪減少3.6%。 而紐西蘭的研究則發現在麵包裡加入10克可溶性纖維質就能讓受試者的飯後血糖降低35% ,這可是非常驚人的數據呢! 推薦閱讀: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飯前空腹、飯後血糖標準值一次看. 圖片來源 / 蕭捷健醫師提供. 男性、女性一天要吃多少纖維? 一般來說,成年男性需要38克,女性需要25克。 蔬菜的纖維含量也會因種類和份量而異,像是一個拳頭大小的蔬菜大概有2~4克纖維。 所以,大部分的人纖維都攝取得不太夠。 減重的時候,吃到足夠的蛋白質和纖維,能夠讓我們瘦得更順利。 千萬不要小看纖維,它的重要性不比蛋白質低喔!

  7. 2019年1月9日 · 別輕忽內臟脂肪」! 不只易罹患慢性病 7種癌症也與它有關.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生活慢性病都跟內臟脂肪囤積有密切關係但不是只會影響這些疾病而已日本肥胖學會的肥胖症診療指南二 一六提到大腸癌部分食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腎臟癌乳癌肝癌等癌症都跟脂肪囤積有關。 2019-01-09. .文 / 三采文化. .出處 / 三采出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脂肪囤積會引發癌症,有這麼可怕嗎? 不只日本肥胖學會提出這樣的說法,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 (WCRF)及美國癌症研究機構 (AICR)在2007年提出的報告書中,確實提到 肥胖會導致食道腺癌、大腸癌、腎臟癌、停經後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提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