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3日 · 七年冬天,我被診斷罹患第三期癌症,惡性腫瘤長達九公分,已擴散到胃腸、淋巴,五年內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身體衰敗至此,我清楚發現,負面情緒只要加重一分,那因化療、放療所傷的黏膜便會出血難止,同步惡化!那時才真切地體認到《莊子》教人重視的「真宰」與自我生命的迫切關聯 ...

  2. 2023年12月1日 · 腦內啡(Endorphins)是由兩個英文字組成,分別是意指「體內」的「 endogenous」和意思為「嗎啡」的「morphine」 ,合在一起就是由人體產生的止痛物質。 之所以可以用來止痛、緩解焦慮,是因為腦內啡能使人感到舒適、 愉悅並正向思考。 根據 美國哈佛大學 的資料顯示,腦內啡有20多種, 其中研究最多的一種是β-Endorphins,主要的功能就是緩解 焦慮 和控制疼痛。 腦內啡作用有哪些? 腦內啡除了止痛和減少疼痛,根據《今日醫學新聞( Medical News Today )》的資料,腦內啡還有以下功能: 增加自信. 增進認知功能. 改善免疫系統. 降低發炎現象. 調控食慾. 推薦閱讀:血清素又稱快樂素! 8種食物幫助分泌,4大功效一次看.

  3. 2008年6月1日 · 從事外科醫師三十多年,不畏懼挑戰高難度手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外科部主任鄭隆賓面對難纏的肝癌,從不服輸:「適不適合開刀要我鑑定才算數,」他自信滿滿表示,不少被其他醫院拒絕手術的肝癌患者,由他幫助尋得一線生機。

  4. 2018年11月16日 · 因材施教、威並濟的幽默嚴師 對中國附醫外科後輩來說,鄭隆賓院長是一名威並濟的師長。 雖然要求嚴格,但只要你肯主動學習,絕對可以從他身上汲取眾多經驗與知識,包括偶爾讓人莞爾一笑的幽默感。

  5. 2022年11月5日 · 這裡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甚至讓人想起了寄宿學校。. 來自各地的人,因為不同原因聚集到這裡,目標卻很相同,他們都想要好起來,都在為生存努力著。. 有人曾經逃跑,在經歷病情惡化、急性住院後,自己希望再回到康家復健;有人努力地學習情緒控管 ...

  6. 2018年11月12日 ·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堅強,可以從容應付各種挫折,但我曾在短短兩年內,不間斷接連遇到許多重大挫折,一個一個打擊接踵而來,我也一樣陷入患得患失又極度沮喪的深淵裡……」活躍於各大媒體,總是滿載正能量的心理諮商師、知名作家林萃芬,說起那段人生大低潮期,眼神悠然看著窗外。

  7. 2016年10月6日 · 2016-10-06. .文 / 林又旻.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現年71歲的大隅良典,從1988年開始就開始接觸細胞自噬的研究,當時這是冷門學問,很少人願意投入研究。 透過他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發現到細胞自噬的機制,這個機制跟癌症、帕金森氏症,甚至於糖尿病與細胞老化,提供了相當重要理論,協助這些疾病研究有更進一步發展,因此榮獲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什麼是「細胞自噬」? 細胞自噬是人體細胞中一個重要的機制,就是細胞自己清除細胞內的損害物質,讓細胞恢復正常的一個作用。 早在1962年,美國的學者就發現了細胞自噬的現象,但他們認為這只是細胞內溶體(lysosome,細胞內的胞器,跟一些細胞內的消化作用有關)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