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3月9日 ·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 1.口瘡(口腔潰瘍) 2.青光眼 3.白內障 4.夜盲(雀盲) 5.牙痛 6.牙周病(牙宣)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12)眼部、口腔疾病中醫療法. 1.口瘡(口腔潰瘍) 2.青光眼. 3.白內障. 4.夜盲(雀盲) 5.牙痛. 6.牙周病(牙宣) www.doctoryang.info. 1.口瘡(口腔潰瘍) 症狀: 口瘡是指口舌生瘡或潰爛、出現局部疼痛的口腔病。 部分患者常反覆發作,甚至潰瘍久不癒合。 多由心脾積熱,外感熱邪,或脾胃濕熱,陰虛陽亢所致。 古代文獻中,又稱此病為口破、口疳、口瘍,發生在舌的稱舌瘍。 相當於西醫的口腔潰瘍。

  2. 《二十一大類科學中藥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補養劑】:滋補人體陰腸氣血不足,因而能消除虛弱症狀方劑。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小建中湯、炙甘草湯、虎潛丸、左歸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賢氣丸、生脈散。 【補養劑】: 滋補人體陰腸氣血不足,因而能消除虛弱症狀方劑。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小建中湯、炙甘草湯、虎潛丸、左歸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賢氣丸、生脈散。 常見【補養劑】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287.

  3. 192【烏賊骨 (海螵蛸) 】Sepiae Os. 十二、收澀藥.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通血脈,袪寒濕,止血。. Dr.Yang藥材養生事典. 【烏賊骨 (海螵蛸) 】 Sepiae Os. 別名: 海螵蛸,又名烏賊骨、墨魚骨、炒海螵蛸。. 分類: 十二、收澀藥. 功能:.

  4. 本篇介紹【解表藥】: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5. (7)備註: 凡積勞虛損,五臟氣竭,津液枯燥,呈現貧血或惡液質,而全 身衰弱顏色無澤,毛髮脫落,並有潮熱、自汗、健忘、不眠、 咳嗽、及呼吸緊迫,心悸亢進,食慾不振,下痢或小便赤澀者 ,皆可用本方。

  6. 457【天王補心丹】 十九、安神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滋陰潤燥,寧心安神,化痰涎,袪煩熱。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321.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2-11 |瀏覽3020|回覆0 |.

  7. 薰臍療法,是將藥物製成膏狀,填充於肚臍上,上面放置艾條,利用艾火燃燒的熱氣將藥物經由肚臍傳導至人體內,促進神經、體液的調節作用,增強免疫力,而達到預防、保健、治病的功效。 【薰臍療法的原理】: 薰臍療法是中醫『灸療』和『藥療』的結合,臍又叫臍中穴(神闕穴)屬任脈,神闕穴與胃、脾、腎關係最密切,乃神氣出入門戶也。 為任脈、督脈、衝脈,三條經脈在此交會,經脈氣通貫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 肚臍部的表皮角質層最薄,其筋膜與腹膜直接相連,臍下腹膜有腹璧動脈、靜脈、豐富的微血管網、靜脈網,有第十肋間神經前內側支分佈。 肚臍部屏障功能最弱,敏感度也較高。 薰臍療法能促進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加速血液循環,調節自主神經系統,而達到預防、保健、治病的功效。 【薰臍療法適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