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澄波. 8 種語言. 條目. 臺灣正體. 工具. 陳澄波 ( 臺灣話 : Tân Têng-pho ,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嘉義人, 日治時期 及 戰後時期 油畫家, 決瀾社 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 1926年以一幅《 嘉義の町はづれ 》(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 日本 「 帝國美術院展覽會 」(簡稱「帝展」), 這是 臺灣人 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1947年, 二二八事件 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 國民政府 軍隊 槍決 於 嘉義車站 前,享年52歲 [1] 。 生平 [ 編輯] 童年與求學 [ 編輯] 1895年(明治28年)生於 嘉義 ,父親陳守愚為清朝 舉人 ,曾受聘在外為 私塾 先生。

  2. 陳澄波更對中國繪畫有所研究且由於對倪雲林八大山人等中國傳統畫家的推崇其作品吸納轉化中國傳統繪畫特點諸如偏重寫意水墨線條擦筆技法散點透視高遠式構圖等並消化其所推崇的梵谷筆觸與精神保留了學院中的素人畫家的真樸與活力使其油畫脫離西方學院寫實傳統有著獨特的東方敘事性格。 陳澄波《夏日街景》。 圖/取自 Wikipedia 。 陳澄波《嘉義街外》。 圖/取自 Wikipedia 。 陳澄波一生活躍於台灣、東京和上海畫壇,他畫作中的台灣風土氣味,足見其關愛台灣這片人情土地之心。 回台後,陳澄波陸續成立了「七星畫壇」、「赤陽畫會」及「台陽美術協會」,致力於台灣美術發展。 在從上海回到台灣之後,陳澄波並沒有賦閒家中,一年有九到十個月在台灣各地寫生及做教學推廣。

  3. 年表. 陳澄波生於1895年的臺灣嘉義1924年3月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並在三年級時1926年),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臺籍畫家中的第一人。 1927年,再入同校師範科當研究生。 1929年畢業後,即前往上海任教,除和藝壇人士密切交往外,在個人的創作上,也展開了極具實驗性質的多方嘗試,包括「中西融和」的畫法和「前衛思潮」的探索。 1933年,陳澄波返回臺灣定居,次年,便結合全島畫友組成「臺陽美術協會」,成為迄今仍然活躍的全臺最大民間美術團體。 而在創作上,也拋棄一切束縛,盡情地發揮自我的熱情,為故鄉留下大批動人的畫作。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陳澄波積極宣導美術,並計畫籌建美術學校。

  4. 本作的構圖係由陳澄波在相對制高點俯瞰而成內容主要描繪淡水河岸口和淡水小鎮的特殊風貌可見畫面中的紅色屋瓦自右前方的前景部分一直延續到後景而這些房舍別於西方幾何都市計劃的規矩排列是一種具有機並隨.

  5. Search this website. 最新消息. 人物介紹. 陳澄波. 張捷. 作品文物. 藏品探索. 捐贈. 教育推廣. 校園推廣. 走讀陳澄波. 作品特寫. 出版應用. 陳澄波全集. 中文書籍. 外文書籍. 衍生應用. 勘誤啟示.

  6. 人物介紹 陳澄波 張捷 作品文物 藏品探索 捐贈 教育推廣 校園推廣 走讀陳澄波 作品特寫 出版應用 陳澄波全集 中文書籍 外文書籍 衍生應用 勘誤啟示 活動紀錄 媒體報導 展演活動

  7. 2012年2月18日 · 陳澄波1895-1947為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也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先驅陳澄波從台灣日本中國等地的旅居經驗中累積了豐富的藝術創作體悟與能量特別是1929年自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研究科畢業後到達上海藝術專科學校昌明藝術專科學校任教開啟融合中國古風尋求東方精神新體現的藝術探索在陳澄波的繪畫歷程中上海時期是其畫風變化的重要轉捩點非常值得觀覽研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大力協助這個展覽的進行,主要展品為陳澄波於上海任教時期的創作,內容包括人物、裸女、風景、友人所贈墨寶及相關文件資料,其中有多件首次公開的作品。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