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臟腑積熱、煩躁多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便秘尿赤。. (6) 參考連結:. 【膈散】-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7)備註:. 本方為上中兩焦(即在陽明與少陽的部位)熱積,表裏實熱之 證。. 以出現有上述各種症狀,而脈腹俱有力者為目標。. 方中諸藥,匯成兩股 ...

  2. 本方為平涼解表的常用方。. 方中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辛涼透表為主藥;輔以薄荷荊芥淡豆豉發散表邪其中荊芥性味辛溫加入辛涼解表藥中可增強發汗之力竹葉清熱除煩。. 蘆根清熱生津,協助銀花,連翹以清熟透表,桔梗牛蒡子、甘 草合用,能宣 ...

  3. 功能:會使身體的熱能及體能降低. 適合:燥熱性體質. 注意:若體質虛寒怕冷或有上呼吸道疾病、腸胃機能障礙,不宜使用. (寒性食物種類): 任何冰品、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汁、橘子、柿子、奇異果、火龍果、香蕉、海帶、紫菜、竹筍、筊白筍、荸薺、蘆筍、西洋菜、蛤利、過貓菜、大白菜、蘆薈(性食物種類): 山竹、蕃茄、香瓜、蓮藕、綠豆、白蘿蔔、苦瓜、黃瓜、絲瓜、冬瓜、空心菜、莧菜、綠豆芽、芹菜、萵苣、芥菜、茄子. (平淡性食物特性): 性質平和不偏,除非個人有特殊過敏體質,大都可食用。 雖曰性質平和,但仍稍微性,可能是吃入體內,腸胃須耗損一些胃氣來消化所致,故宜溫食. (清淡平易食物種類): 1.水果:蕃石榴、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楊桃、甘蔗、百香果、李子、棗子、枇杷、桑椹.

  4. (一) 氣虛型 :為臟腑機能減退所表現的症狀,如頭暈目眩,疲倦乏力,氣短懶言,易出汗,怕冷,易感冒,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或便溏,舌質淡,脈虛無力。 1.補氣藥: (1)人參:甘微苦微溫,入肺心脾三經,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養心, 安神定志,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強心抗過敏作用。 (2)黨參:甘平,入肺脾二經,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功效,有增加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作用,補氣作用低於人參,但價格便宜,食療用之可取代人參。 (3)黃耆:甘微溫,入肺脾二經,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 肌,適用於氣虛體弱,中氣不足,容易感冒,帶下不孕。 (4)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有補肺,補脾胃,補腎固精作用,適用於慢. 性泄瀉,白帶遺精,消化力弱。

  5. 含白虎湯化斑湯竹葉石膏湯瀉心湯清營湯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湯養陰清肺湯瀉白散清胃散白頭翁湯涼膈散。 常見【清熱瀉火劑】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275.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2-11 |瀏覽3843|回覆0 |.

  6. 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之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之表証,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此之治療原則。 解表藥 又可依其藥性區分為 辛溫解表 及 辛解表 二種: (1)麻黃,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等均屬 辛溫解表藥. (2)薄荷,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葛根,柴胡,升麻則屬 辛解表藥. 常見【解表藥】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8.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7. 熱性、溫性食物,具有溫中、散寒、補虛之作用,有消除寒症的功效。 清淡甘平食物,不冷不熱,具有健脾開胃之作用,有補中益氣功效。 【寒性食物】 任何冰品、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柿子. 【性食物】 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蕃茄、香瓜. 【溫熱性食物】 1.辛辣物:辣椒、大蒜、薑、芫荽、沙茶醬. 2.燥熱物:任何燻、炸、燒烤物、茴香、韭菜、肉桂、羊肉、狗肉. 3.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4.刺激性食物:醃漬品、咖啡、咖哩、酒. 5.常見補藥:當歸、黃耆、人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 大補湯、四物湯. 【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