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8日 ·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好發於35歲以下的運動人士,多半是因為有先天/後天性心臟異常或其他特殊狀況,才會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生。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2014~2018年4年間的統計,國高中及大學以上運動員發生心臟驟停以及心臟性猝死的背景分析: 男性是女性運動員5倍。 (推薦閱讀: 好好健康的人,怎麼會猝死? 發生率:國高中運動員每65,872人有1人發生,大學運動員每50,768人有1人發生。 發生人數最多依次為籃球、美式足球、足球、田徑、棒球等。 籃球及美式足球佔整體半數以上。 (圖片來源 / 劉又銓醫師提供)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原因排名. 在所有發生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的運動員中,有71%與心電圖異常有關係。 造成的病理性原因前5名分別為: 肥厚性心肌病變.

  2. 2015年4月15日 · 8個祕訣,跑再久也不累. 1.循序漸進.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方進隆建議,「慢慢跑」之前最好先有健走基礎,當身體可以輕鬆享受健走,就可以試著嘗試強度更大的「慢慢跑」。 2.確實暖身、收操. 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陸上運動學系副教授黃文成建議,慢跑前的暖身至少要維持10分鐘,先從腳踝的關節開始,逐步往上扭轉,再透過伸展操柔軟身體,最後再從走路開始逐步加速到自己可以接受的跑步速度,收操則是同樣的動作反過來執行一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3.跑後冰敷可免鐵腿.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韓偉建議,運動後如有肌肉痠痛情形,應立即冰敷或沖冷水,不僅能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還能有效阻止乳酸持續堆積。 4.挑選適合的穿著.

  3. 2019年11月12日 · 無論跑步與人生,都沒有所謂失敗 只要你不想停下來. 每天,你我的年紀都在增加。. 隨著年歲增長,也是身體逐漸發生變化的開始。. 年輕時,這種變化是「成長」;年過40以後,或許,你會開始覺得這種變化叫「衰老」。. 但有一種精神,卻能讓不惑之年的你 ...

  4. 2017年3月16日 · 步頻就是一分鐘雙腳交換的次數,初入門者的步頻絕大多數是120~150步左右,而高階的跑者都在180步以上,馬拉松頂尖高手的步頻則多在200步上下。. 關於步頻,學界專家的看法是, 步頻太低可能的情形是因為跨太大步、彈跳過高,導致著地時對膝蓋與身體衝擊 ...

  5. 2021年2月27日 · 太極、走跑步機、跳舞,5種運動有效改善巴金森氏症. 無論處於哪一期的巴金森氏患者,都可做運動治療,有效改善步態、移位、平衡、關節活動度與增加肌力,減緩運動障礙。.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失智症原因 ...

  6. 2018年11月15日 · 1.游泳. 這份報告指出,游泳可說是完美的運動。 游泳不但會運動到你身體幾乎每一部分肌肉,也能 提高心率、改善心臟健康、保護大腦免於隨著年齡衰退。 I-Min Lee表示,關節炎的人很適合游泳,因為比較不需要承受重量。 如果你一次游泳 至少30~45分鐘,就是在做有氧運動,有助對抗憂鬱、提振心情、減少壓力。 2.太極拳. 太極拳動作慢而柔,需要高度集中力、特別注意深呼吸。 太極拳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去打,所以不分年齡和身體能力,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打。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I-Min Lee說, 老人特別適合打太極拳,因為太極拳重視平衡,而我們容易隨著老化失去平衡。 3.重量訓練. 不論你做的重量是輕是重,都能打造更強壯的肌肉。

  7. 2020年8月24日 · 特色內容. 首頁 / 健康焦點 / 運動 / 運動健身. 瀏覽數 108,724. 都是在跑步 跑步機和戶外練跑有什麼不同? 專家指出差異. 跑步是訓練心肺功能、減重最方便的運動之一。 但在跑步機上跑和去戶外的操場或人行道跑,其實運動效果有差異,那麼該怎麼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的減重效果呢? 2020-08-24. .文 / 陳蔚承.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ixabay. 字級. 收藏. 分享. 如果想參加路跑 戶外練跑比較好. 同樣是跑步,但在戶外跑和跑步機上跑,兩者有差異性,其中之一是訓練效果。 一般在戶外跑步,是腿部帶著體重往前跑,而跑步機則有電動輸送帶帶著跑者跑,加上在戶外有風阻、溫度的問題,因此一般來說,在室內用跑步機跑自體感覺比較輕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