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4日 · 專家指出差異. 跑步是訓練心肺功能、減重最方便的運動之一。 但在跑步機上跑和去戶外的操場或人行道跑,其實運動效果有差異,那麼該怎麼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的減重效果呢? 2020-08-24. .文 / 陳蔚承.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ixabay. 字級. 收藏. 分享. 如果想參加路跑 戶外練跑比較好. 同樣是跑步,但在戶外跑和跑步機上跑,兩者有差異性,其中之一是訓練效果。 一般在戶外跑步,是腿部帶著體重往前跑,而跑步機則有電動輸送帶帶著跑者跑,加上在戶外有風阻、溫度的問題,因此一般來說,在室內用跑步機跑自體感覺比較輕鬆。

  2. 林宏裕研發的新治療方法,是以低能量近紅外線活化大腦細胞粒腺體,並補充氫水避免細胞被過度破壞而老化,包括他自己,已助18名患者告別行動不便。 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Medicine》,為巴金森氏症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台灣愛迪生」罹巴金森氏症 研發新療法自救也救人. 現年74歲的林宏裕有「台灣愛迪生」之稱,從就讀北科大的前身台北工專即研發不斷,迄今累積數十項發明與專利,是台灣唯一3度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的獲獎者,名利雙收的他投身公益50年,累積捐款約7億元之多,曾登上《富士比(Forbes)》雜誌的亞洲慈善英雄排行榜。

  3. 2017年7月5日 · 運動前的暖身操,你做對了嗎? 倘若暖身運動沒做足,恐怕運動時會造成肌肉傷害。 五十佳健身薈 Allen 教練,今天來教你8招「動態式」暖身運動,能降低運動傷害,並且預防抽筋、扭傷等問題喔! 建議暖身動作做5~10分鐘即可。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暖身 運動 運動傷害. 分享 收藏 訂閱. 運動前的暖身操,你做對了嗎? 倘若暖身運動沒做足,恐怕運動時會造成肌肉傷害。 五十佳健身薈 Allen 教練,今天來教你8招「動態式...

    • 3 分鐘
  4. 2015年4月15日 · 8個祕訣,跑再久也不累. 1.循序漸進.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方進隆建議,「慢慢跑」之前最好先有健走基礎,當身體可以輕鬆享受健走,就可以試著嘗試強度更大的「慢慢跑」。 2.確實暖身、收操. 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陸上運動學系副教授黃文成建議,慢跑前的暖身至少要維持10分鐘,先從腳踝的關節開始,逐步往上扭轉,再透過伸展操柔軟身體,最後再從走路開始逐步加速到自己可以接受的跑步速度,收操則是同樣的動作反過來執行一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3.跑後冰敷可免鐵腿.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韓偉建議,運動後如有肌肉痠痛情形,應立即冰敷或沖冷水,不僅能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還能有效阻止乳酸持續堆積。 4.挑選適合的穿著.

  5. 2017年3月16日 · 一、跳繩. 簡單的跳繩工具,雙腳輪流跳,練習一段時間,動作順暢之後,開始加快速度,速度越快越好。 不但可以加強小腿肌力,還可以加快雙腿交換頻率,減低跑步時腳步觸地時間。 二、騎飛輪. 騎飛輪主要鍛鍊大腿肌力,但是同時還可以加快雙腿交換頻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三、跑步時嘗試身體前傾與中足跑法. 跑步時把身體略為前傾,可以讓地心引力帶領身體往前移動,經濟省力,如果加上著地方式從足跟著地改為中足或者前腳掌著地更好,一般人不容易領會身體前傾移動方法,有教練帶領較容易掌握要領。 已經入門的跑者想加快速度,取得好成績,很需要在跑步時身體前傾,讓著地時身體重心在腳掌上方或者前方。 四、帶著節拍器跑.

  6. 2020年10月7日 · 有氧運動的好處. 有氧運動可降低許多慢性病風險,包括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同時也可能有降低憂鬱、促進認知功能、減緩失智的效果。 高強度間歇運動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以間歇性的高強度運動(無論是在跑步機或腳踏車上衝刺、或是常見的體操、波比跳形式),來取代強度較低的慢跑等有氧運動形式。 高強度間歇運動並沒有一致統一的運動菜單,但基本包含了十到數十秒的全力高強度運動,和數十秒到一兩分鐘的休息,重複數組。 (推薦閱讀: 持續燃脂! 高強度間歇運動5功效:增肌、消除橘皮、吃不胖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7. 2018年11月15日 · 1.游泳. 這份報告指出,游泳可說是完美的運動。 游泳不但會運動到你身體幾乎每一部分肌肉,也能 提高心率、改善心臟健康、保護大腦免於隨著年齡衰退。 I-Min Lee表示,關節炎的人很適合游泳,因為比較不需要承受重量。 如果你一次游泳 至少30~45分鐘,就是在做有氧運動,有助對抗憂鬱、提振心情、減少壓力。 2.太極拳. 太極拳動作慢而柔,需要高度集中力、特別注意深呼吸。 太極拳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去打,所以不分年齡和身體能力,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打。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I-Min Lee說, 老人特別適合打太極拳,因為太極拳重視平衡,而我們容易隨著老化失去平衡。 3.重量訓練. 不論你做的重量是輕是重,都能打造更強壯的肌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