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厲兵秣馬
    • ㄌㄧˋ ㄅㄧㄥ ㄇㄛˋ ㄇㄚˇ
    • 釋義:
    •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也作「秣馬利兵」、「秣馬厲兵」、「厲兵粟馬」、「勵兵秣馬」、「礪兵秣馬」、「礪戈秣馬」。
  1. Yahoo奇摩字典
    • 1. to groom the horses and drill the troops -- to get ready for battle; to sharpen the weapons and feed the horses; to keep the army ready for combat

    Powered by Dr.eye

  2. 成語: 厲兵秣馬 [正文],注音: ㄌㄧˋ ㄅㄧㄥ ㄇㄛˋ ㄇㄚˇ,釋義: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 指完成作戰準備。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後亦用「厲兵秣馬」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 「嚴陣以待」

  3. 成語: 厲兵秣馬 [正文],注音: ㄌㄧˋ ㄅㄧㄥ ㄇㄛˋ ㄇㄚˇ,釋義: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 指完成作戰準備。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後亦用「厲兵秣馬」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 「嚴陣以待」

  4. 成語: 秣馬厲兵 [正文],注音: ㄇㄛˋ ㄇㄚˇ ㄌㄧˋ ㄅㄧㄥ,釋義: 即「厲兵秣馬」。 見「厲兵秣馬」條。 01.《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今將秣馬厲兵,爭衡中國。

  5. 厲兵秣馬 成語解釋. 【解釋】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磨好兵器,喂好馬。. 形容準備戰鬥。.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示例】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以伺中國之變 ...

  6.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 指完成作戰準備。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後亦用「 厲兵秣馬 」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 「嚴陣以待」 典源.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 輕則寡謀,無禮則脫。 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1>出於敝邑,敢犒從者。 不腆2>敝邑,為從者之淹3>,居則具一日之積4>,行則備一夕之衛。 」且使遽5>告于鄭。 鄭穆公使視客館6>,則束載7>、厲兵8>、秣馬9>矣。 〔注解〕 (1)步師:行軍。 (2)腆:音ㄊ|ㄢˇ,豐厚。 (3)淹:滯留、停留。

  7. 考試時間愈來愈近,大家都厲兵秣馬,作最後的衝刺。 中華棒球代表隊厲兵秣馬,準備在這次的亞洲盃一展身手。 大學聯考失利後,他厲兵秣馬,苦讀了一年,終於能夠榜上有名。 隨著春節假期接近,旅遊業者無不厲兵秣馬,準備搶食這塊旅遊大餅。

  8. 厲兵秣馬,漢語成語 ,.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釋義:磨好兵器,餵飽戰馬。. 形容準備戰鬥,也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漢典. “厉兵秣马”的解釋,成語解釋,國語辭典,網路解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