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在化療,卻不知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蛋白質、總熱量到底每天要攝取多少? 大豆、山藥、咖啡……乳癌患者能吃嗎?

  2. 3.食物選擇多樣多變多色 黃淑惠指出,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不同,多樣化攝取的營養力更高,能讓身體更健康,且食物多變可以分散風險,長期吃某種食物,假如那個食物是污染的,毒素就多,經常變化不同食物,是保護身體的基本功。

  3. 黃淑惠說,快樂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使人精神振奮、神經鬆弛、釋放壓力、心情舒緩。而這些營養素一定要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並且掌握「均衡飲食」、「少食精緻食物」等原則,才能讓快樂情緒永續留存。 【抗憂鬱No.1】色胺酸

  4. 2016年9月1日 · 營養師陳韻帆提醒,不用擔心吃下甜分太的水果會讓血糖破表,而應該是要一個飲食總醣分的概念,在天然食物中所含有的醣類(澱粉類如米飯、麵包、麵條等)、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所有加總起來一整天的總醣量到底要吃多少,才是大家應該 ...

  5. 2018年12月26日 · 這時多吃冬季盛產的白蘿蔔,有助於抑制動脈硬化,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且磨成泥吃的抗老化效果多1.8倍。 日本新潟大學循環學科 (心臟內科)教授南野徹在健康節目說道,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出,多吃白蘿蔔的人,死於心肌梗塞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減少30%,腦血管疾病的死亡機率也少了20%。 南野徹說,這是因為白蘿蔔的「異硫氰酸酯」營養成分,可以去除活性氧,抑制血管發炎,進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狀況發生。 由此可知,白蘿蔔具有防止血管老化的功效,且能活化體內解毒酵素,消滅致癌物。 南野徹表示,白蘿蔔咬碎時,破壞細胞而生成異硫氰酸酯。 所以磨成蘿蔔泥是能吃到最多的異硫氰酸酯,比起吃生蘿蔔要高出1.8倍,抗老化效果更好,因為蘿蔔是水溶性,所以食用時蘿蔔汁也是富含很多營養。

  6. 如今積極研究營養醫學的陳邦基認為,人體每日的營養,除了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及水等六大類必需營養素外,還必須包括纖維質與植化素,不過,纖維質與植化素並非必要營養素,因此,沒有攝取份量的參考標準,簡單來說,就是「有的話更

  7. 2019年1月2日 · 1.少吃醬瓜、少拌飯喝湯 根據高血壓防治的飲食建議,每天鹽攝取不宜超過5到8克,台灣人平均攝食鹽約8到10克確實是太多了,但是,已經習慣吃重口味的人很難改,尤其叫老人「吃清淡一點」,常會讓他們反感。 劉純君建議,要減鹽,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老人少吃醬菜,而年輕人少喝湯,很多老人吃不動新鮮蔬菜和肉類,醬菜常是他們鹽的主要來源,但不要把醬菜全部拿掉,而是減量,然後多加一點嫩肉或蛋、嫩菜,不要用醬汁拌飯;另外,還要多喝水,很多老人的血壓高並非鹽吃太多,而是水喝太少,血液濃稠導致血壓升高。 而一小碗湯要喝出鹹味,至少要加一公克的鹽,如果吃拉麵,喝的是小碗公的湯,一餐可能就吃了3、4克的鹽,喝一鍋小火鍋的湯,恐怕已經吃進6到8克以上的鹽,所以火鍋高湯淺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