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8日 · 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董事長周子學(Zhou Zixue) (路透社/達志影像) 身兼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的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17日說2020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年增17.8%但當前半導體供應短缺問題史無前例需要國際合作才可緩解

  2. 身兼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的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17日說2020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年增17.8%但當前半導體供應短缺問題史無前例需要國際合作才可緩解

  3. 2022年8月10日 · 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當局曾向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投資1000億美元以打破該行業對美國和西方的依賴解決被美國和西方卡脖子的問題但是錢花了問題卻一直解決不了導致當局要對該行業進行徹底的調查。 已在接受政府調查的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表示,發展晶片技術要彎道超車「是不現實的」。 大基金成立於2014年,曾吸納450億美元資本,也曾對幾十家公司進行投資,包括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科技。 但是大基金主要在幕後交易,而且不讓大眾了解其投資標準。 有些分析師認為,這樣做實際上模糊了決策的責任。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收緊對北京芯片製造設備的出口,同時尋求盟國的公司例如荷蘭的艾司摩爾 (ASML)及日本的尼康 (Nikon)一起加入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北京的挫折感越來越強烈。

  4. 2023年12月14日 · 2021年的資料顯示中芯國際執行長擔任燦芯半導體現任董事長且根據燦芯半導體10月的IPO公開說明書也顯示去年燦芯半導體所收付的資金有近85%流向中芯國際除與中芯國際的聯繫外燦芯半導體還為替中國海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生產衛星導航系統的上海司南科技有限公司 (ComNav Technology)設計晶片,且根據司南科技6月的公開說明書,至去年底為止,燦芯佔司南科技的預付採購總額達71%以上。 根據該公司官網資訊,該公司依靠燦芯半導體公司外包封裝、測試和製造用於自家 K8 高精準度 GPS 產品系列的晶片,該產品系列設計用於機器控制、機器人和無人機等用途。 典型美中合資企業對中輸出具價值技術案例.

  5. 2024年3月22日 · 主管出口政策的商務部官員商務部副部長艾斯特維茲 (Alan Estevez),被眾議員麥考爾 (Michael McCaul)問到中芯國際是否違反美國的出口規定,生產敏感的晶片,艾斯特維茲表示:「可能是的,我們必須評估。 關於中芯國際是否違法取得美國晶片生產工具的問題浮上了檯面。 艾斯特維茲的發言顯示,在受到制裁的中國電信大廠華為推出這款手機的7個月後,拜登政府對於這個先進半導體是否為合法生產,尚未做出結論。 自從華為去年8月推出了一款新手機,搭載了中芯生產的敏感晶片以來,對中強硬派要求對這兩家企業採取行動的施壓越來越大。 儘管華盛頓持續努力遏制中國生產先進半導體的能力,但華為Mate 60 Pro被認為是中國技術復興的象徵。 這支手機也引發了拜登政府的審查,以釐清其晶片的相關細節。

  6. 2024年2月6日 · 英國 《金融時報》 報導知情人士指出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 (SMIC)已經在上海組裝新的半導體生產線將為中國資通大廠華為生產5奈米晶片提供華為生產新一代高階智慧型手機處理器。 儘管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美國廠商提供中國廠商技術,但中國則採取砸下重金來發展國內半導體供應鏈,藉以在技術上突圍。 報導指出,這次中芯國際將利用現有的美國與荷蘭生產設備,最快今年就可以投產5奈米晶片。 目前中芯國際與華為對此均未有回應。 凸顯中國半導體業仍在進步.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國際以美、荷設備來生產更小型的5奈米晶片,這條新的生產線將生產華為海思設計的麒麟晶片,並運用在華為新一代的高階智慧型手機。

  7. 2021年1月11日 ·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高級顧問兼理事會主席甘思德(Scott Kennedy)對美國之音說,政府投資只能將芯片公司引進門,想要建立一個健康齊全的產業鏈難度極高。 甘思德說:「中國的資本供應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他們可以從國家或私人市場為不同的高科技產業籌集資金。 不過,半導體是資本密集型的 ,一個製造廠的成本在50億到100億美元 (約1400到2800億台幣)之間,這比研究其他技術要昂貴得多。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納撒尼爾·塔普林(Nathaniel Taplin)本星期撰文說,隨著中美關係惡化,中國科技公司面臨海外融資渠道將更不通暢,並將面臨更高的市場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