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乳桿菌屬 ( 拉丁語 : Lactobacillus )即為 乳酸桿菌 ,是一種存在於 人類 體內的 益生菌 。 乳桿菌因能夠將 碳水化合物 發酵 成 乳酸 而得名,可用於製造 液態優酪乳 、 固態奶酪 、 德國酸菜 、 啤酒 、 葡萄酒 、 泡菜 、 醃漬食品 和其他 發酵食品 。 益生菌能夠幫助 消化 ,有助人體 腸臟 的健康,因此 優酪乳 被視為健康食品。 物種 [ 編輯]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1] 耐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Entani et al., 1986. Lactobacillus acidifarinae Vancanneyt et al., 2005.

  2. 乳桿菌屬 ( 拉丁語 : Lactobacillus )即為 乳酸桿菌 ,是一種存在於 人類 體內的 益生菌 。 乳桿菌因能夠將 碳水化合物 發酵 成 乳酸 而得名,可用於製造 液态酸奶 、 固态奶酪 、 德國酸菜 、 啤酒 、 葡萄酒 、 泡菜 、 醃漬食品 和其他 發酵食品 。 益生菌能夠幫助 消化 ,有助人體 腸臟 的健康,因此 酸奶 被視為健康食品。 物種.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1] 耐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Entani et al., 1986. Lactobacillus acidifarinae Vancanneyt et al., 2005.

  3. 乳酸桿菌的基本概念 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是一種細菌種類很多人體的消化道泌尿道生殖系統中都含有很多這樣的細菌但這些好菌對人體有益屬於益生菌因此不會致病乳酸桿菌也存在於優格等發酵食物中能用於治療或避免腹瀉等健康問題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存在分布
    • 生理功能
    • 類型
    • 研究歷史
    • 繁殖
    • 形態
    • 作用機理

    乳酸菌指發酵糖類主要產物為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總稱。乳酸菌可以說是巨噬細胞、nk細胞這些人體免疫細胞的“興奮劑”,乳酸菌可以激活這些細胞以消滅體內的有害菌和癌細胞。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類能利用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的通稱。這類細菌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它們不僅是研究分類、生化、遺傳、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理想材料,在理論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在工業、農牧業、食品和醫藥等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領域套用價值也極高。此外,這類菌中有些細菌又是人畜的致病菌,因此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和重視。

    •中文學名:乳酸菌

    •界:細菌界

    •門:厚壁菌門Firmicutes

    •綱:芽孢桿菌綱Bacilli

    •目:乳桿菌目Lactobacillales

    •科:乳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

    乳酸菌也廣泛存在於畜、禽腸道、許多食品、物料及少數臨床樣品中。乳酸菌不僅可以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改善食品風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營養功能,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夠調節機體胃腸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態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價,降低血清膽固醇,控制內毒素,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生長繁殖和腐敗產物的產生,製造營養物質,刺激組織發育,從而對機體的營養狀態、生理功能、細胞感染、藥物效應、毒性反應、免疫反應、腫瘤發生、衰老過程和突然的應急反應等產生作用。由此可見,乳酸菌的生理功能與機體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可以說,如果乳酸菌停止生長,人和動物就很難健康生存。也正因為如此,乳酸菌被廣泛用於輕工業、食品、醫藥及飼料工業等許多行業上。

    乳酸菌是一種存在於人類體內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夠幫助消化,有助人體腸臟的健康,因此常被視為健康食品,添加在優酪乳之內。

    在人體腸道內棲息著數百種的細菌,其數量超過百萬億個。其中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雙歧桿菌、屎腸球菌等為代表,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等為代表。益生菌是一個龐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個不小的菌群,當益生菌占優勢時(占總數的80%以上),人體則保持健康狀態,否則處於亞健康或非健康狀態。長期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以乳酸菌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們數量的多和少,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壽命長短,科學家長期研究的結果證明,乳酸菌對人的健康與長壽非常重要。

    而人體腸道內乳酸菌擁有的數量,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會逐漸減少,當人到老年或生病時,乳酸菌數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臨終完全消失。在平時,健康人比病人多50倍,長壽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因此,人體內乳酸菌數量的實際狀況,已經成為檢驗人們是否健康長壽的重要指標。由於廣譜和強力的抗菌素的廣泛套用,使人體腸道內以乳酸菌為主的益生菌遭受到嚴重破壞,抵抗力逐步下降,導致疾病越治越多,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所以,有意增加人體腸道內乳酸菌的數量就顯得非常重要。國際上公認的乳酸菌,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菌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腸內益生菌,人體腸道內以乳酸菌為代表的益生菌數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諾貝爾得獎者生物學家梅契尼柯夫“長壽學說”里所得出的結論,乳酸菌=益生菌=長壽菌。

    1.防治有些人種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喝鮮奶時出現的腹脹、腹瀉等症狀)。

    2.促進蛋白質、單糖及鈣、鎂等營養物質的吸收,產生維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質。

    3.增加腸道有益菌群,改善人體胃腸道功能,恢復人體腸道內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維護人體健康。

    4、抑制腐敗菌的繁殖,消解腐敗菌產生的毒素,清除腸道垃圾。

    5.抑制膽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壓作用。

    6.免疫調節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乳酸菌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源乳酸菌,一類是植物源乳酸菌。因為動物源取自動物,因菌種常處於相對不穩定狀態,其生物功效也較不穩定,且在大量食用時,很容易導致人體動物蛋白過敏,即排斥反應。而植物源乳酸菌,因為取自植物易被人體認可,不論攝取多大的量,人體不會產生異體蛋白排斥反應,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動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動物源多8倍的數量到達人體小腸內定植,從而發揮其強大而穩定的生物功效。

    其實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極弱,它們只能在相對受限制的環境中存活,一但脫離這些環境,其自身也會遭到滅亡。只有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乳酸菌才能到達腸道。進入腸內的乳酸菌,必須具備數量多、活力強,才能發揮其生物功效。如何研製出高濃度且活力強的乳酸菌,成為了當今微生學家們追求的夢想。

    乳酸菌的套用歷史非常悠久,遠在古代,人類就在食品釀造與加工上不自覺地套用了乳酸菌。大唐貞觀15年(641)唐朝文成公主進藏時就有“優酪乳”的記載。但人類能夠科學地研究並利用乳酸菌卻始於19世紀中葉,法國巴斯德在研究酒變酸的原因時首先發現了它。在這之後,英國Lister、俄國kem和法國Tissier分別於1857年、1882年和1899年先後發現了乳鏈球菌、乳桿菌和雙歧桿菌。近些年來,由於確認了乳酸菌尤其是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腸道有益菌的許多重要生理功能,各種乳酸菌發酵製品由此風靡全世界。傳統的乳酸菌發酵製品有保加利亞優酪乳、累本(Leben)、達喜(Dahi)、開菲爾(Kefir)奶酒和馬奶酒等。隨著現代食品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天然的或經篩選的乳酸菌來發酵生產,已經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發酵乳製品如酸牛奶、發酵優酪乳油、酸性酪乳、乾酪、酸性稀奶油、雙歧桿菌乳、嗜酸菌乳、酸牛奶酒和活性乳酸菌飲料等等。

    早在20世紀初,俄國著名的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契尼柯夫(Mechnikoff,1845-1916),在他的“長壽學說”里已明確指出,保加利亞的巴爾幹島地區居民,日常生活中經常飲用的優酪乳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這些乳酸菌能夠定植在人體內,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減少由於腸道內有害菌產生的毒素對整個機體的毒害,這是保加利亞地區居民長壽的重要原因。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壽學說”,為人類利用乳酸菌生產健康食品開創了新紀元。今天,利用乳酸菌生產的健康食品已經一躍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健康食品。

    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在使用乳酸菌。到目前為止,人類日常食用的泡菜、優酪乳、醬油、豆豉(納豆菌)等,都是套用乳酸菌這種原始而簡單的隨機天然發酵的代謝產物。

    有益菌已經開始逐漸流行,大多數家長都會為兒童補充有益菌。例如在寶寶每天要衝飲的奶粉(牛奶)中添加一些益生菌,不僅能夠扼制腸內有害菌群的產生,還能為腸內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造就健康腸道。含有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桿菌)的,對乳糖分解有很好的效果,能夠幫助孩子對牛奶或奶粉的消化,吸收。有益菌能夠促進奶粉,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吸收。它含有必需營養素代謝以及生長發育所必要的維他命B1, B2, B6,能夠幫助孩子良好的成長發育。

    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較小,生長緩慢。在液體發酵培養基內可以很快的生長,離心洗滌可以獲得純度較高的菌體且兼具需氧和厭氧的性能。

    低聚糖能夠促進乳酸菌增殖。低聚糖促進乳酸菌等有益菌增殖和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有多種途徑,其中一是屏障作用,描述為對腸道黏膜上皮的競爭性抑制。二是代謝產物對病原菌和抑制作用。Stewart等(1993),Tomilka等(1992)證實異麥芽低聚糖(IMO)能促進雙岐桿菌、乳酸菌增殖,這些菌代謝產生低能脂肪酸降低pH值,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都對酸性條件敏感,低PH值抑制其生長。腸道的乳酸菌如雙岐桿菌本身的凝集素活性明顯高於致病菌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這可能是腸道正常菌群在競爭性排斥作用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原因之一。

    菌體常排列成鏈。乳酸鏈球菌族,菌體球狀,通常成對或成鏈。乳酸桿菌族,菌體桿狀,單個或成鏈,有時成絲狀、產生假分枝。

    乳酸菌在動物體內能發揮許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資料表明,乳酸菌能促進動物生長,調節胃腸道正常菌群、維持微生態平衡,從而改善胃腸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價;降低血清膽固醇,控制內毒素;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生長:提高機體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過發酵產生的有機酸、特殊酶系、酸菌素等物質具有特殊生理功能(鄭堅,2002),可刺激組織發育,對機體的營養狀態、生理功能、免疫反應和應激反應等產生作用。

    1.提供營養物質,促進機體生長乳酸菌如果能在體內正常發揮代謝活性,就能直接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胺基酸和各種維生素(維生素B族和K等),還可提高礦物元素的生物活性,進而達到為宿主提供必需營養物質、增強動物的營養代謝、直接促其生長的作用。Dalmin等(2001)研究報導乳酸菌可以改良水質,提高斑節對蝦的存活率、生長速率和健康狀況。Hamad(1979)試驗證明,小麥、稻米等穀物用乳酸菌發酵後,營養價值大大提高。此外,乳酸菌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使腸道環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適PH值為偏酸性(澱粉酶6.5、糖化酶4.4),這樣就有利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何機峻的產生還可加強腸道的蠕動和分泌,也可促進消化吸收養分(張力等,2000)。

    2.改善胃腸道功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動物的整個消化道在正常情況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乃三類:

    ①共生性類型,主要是兼性厭氧菌,在生態平衡時,它們的維生素和蛋白質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對宿主有利。

    ②致病性類型,正常情況下數量少,寄生於正常部位,不至於使宿主發病。若失控,則會導致宿主的不良反應。

  4. 簡介. 乳酸桿菌屬乳酸桿菌科因發酵糖產生大量乳酸而命名。 其存在廣泛,嗜酸性,生存最適ph為5.5~6.0,當然,在ph3.0~4.5的環境中仍然能生存。 它在無芽胞桿菌中是耐酸力最強的。 一般在厭氧條件下繁殖。 乳酸桿菌 ( Lactobacillus )是一群桿狀或球狀的 革蘭氏陽性菌 ,其DNA中G+C含量低於55%,可發酵碳水化合物 (主要指葡萄糖)並產生大量乳酸,在自然界分布廣泛,是動物和人腸道等處重要的生理性菌群之一。 該類群細菌絕大多數對動物和人無毒、無害,負擔著動物體內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乳酸菌中,乳酸桿菌是最大的一個屬,其定義為桿形乳酸桿菌。 乳桿菌屬與動物關係最密切,它是動物和人類腸道和陰道中占優勢的菌群之一。 乳桿菌分布廣泛,動物和人類從口腔到直腸始終都有該菌存在。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0年6月1日 · 乳酸桿菌屬 (Lactobacillus) 是一群具有發酵能力兼性厭氧不會產生孢子的革蘭氏陽性桿菌截至2020年3月止共有261個標準菌種被正式發表如嗜酸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2020 年 4 月,乳酸菌分類學專家們於國際原核生物分類系統委員會管轄的國際分類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發表有關乳酸桿菌屬菌種學名分類變更的重大公告 (Zheng et al., 2020) 。

  7. 乳酸菌是指能夠代謝糖類產生50%以上乳酸之細菌具有這些功能的細菌包括了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鍵球菌(Streptococcus)、念球菌(Leuconostoc)但乳酸菌為習慣用語並不是分類學上正式用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