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6日 · 抗生素顧名思義是用來 幫助人體對抗細菌 的藥物,然而在小孩的感染疾病中,主要是以 病毒感染 為主,所以孩子何時需要用到抗生素,兒科醫師需要依據 病及理學檢查 結果,甚至相關的檢驗,來決定抗生素使用的時機、劑量以及治療時間。

    • 如何確定新生兒是否發燒?
    • 新生兒發燒很不一樣
    •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極不成熟
    • 新生兒發燒潛藏致命危機
    • 該如何就醫?

    如果發現新生兒的肛溫大於等於 38 度,不用緊張,先移除過多的衣物和包巾,15 至 30 分鐘後再重新量一次肛溫,若肛溫還是大於等於 38 度,才表示真的發燒。 小於六個月嬰兒量耳溫不見得能代表真實體溫,只能參考,一般建議還是以肛溫為主

    年齡 28 天以下的嬰兒稱為「新生兒」。新生兒發燒跟其他年齡層兒童發燒不一樣,要用極為嚴肅的心情看待。我一律建議家長要讓剛發燒的新生兒住院,家長常無法接受: 「醫師,寶寶才剛發燒,為什麼不能帶回家照顧? 他看起來好好的,沒有其他症狀,病情有嚴重到需要住院嗎?不能先開退燒藥回去吃,我覺得有問題再帶回來複診?」

    新生兒的抵抗力多來自媽媽所給予的抗體,若出現發燒,表示母體提供的抗體已經無法有效抵擋病菌,寶寶必需用自己弱小的免疫防禦單獨面對強大的病菌,一旦防禦瓦解,慘烈的結局是可以預期的。 可以把新生兒的免疫系統想成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堡」,媽媽的抗體是「強壯的守衛」,圍繞在城堡外形成防護網保護著寶寶,這層防護網有著跟成人相差不遠的抵抗力,可以防禦大部分細菌和病毒的攻擊,讓寶寶免於生病。假如入侵者威力太強,突破了媽媽賜予的防護網,城堡將赤裸裸暴露在敵人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新生兒發燒代表發生急性感染,雖然大部分是病毒感染,通常會自行痊癒,但有少部分是細菌感染,潛藏著致命的危機。 由於不成熟的免疫系統,無法有效限制細菌擴散,細菌常會順著血流散佈到全身各個部位,演變成菌血症、腦膜炎、肺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或泌尿道感染等多重器官感染。 根據統計,發燒中的新生兒即使外觀看起來正常,活力、食慾沒有明顯異常,仍有 7 % 的寶寶潛藏著嚴重的細菌感染,病程進展會快到無法想像! 曾經遇過清晨活力食慾正常的新生兒發燒,家長不願住院,最後辦理自動離院,下午活力迅速變差,傍晚送回醫院急救。

    若已經確定新生兒發燒,請儘快帶他至有照護新生兒重症能力的醫院,通常是醫學中心或部分區域醫院因為缺少新生兒急重症醫師,現在很多區域醫院已經沒有照護新生兒重症的能力了,所以出發前要先查清楚。 不用先去小兒科診所,因為診所醫師遇到新生兒發燒也是馬上建議轉診至大醫院住院。

  2. 2016年12月7日 · 243. 7. 或許有不少媽咪,都曾聽過小孩說出一些乍聽之下感覺像是童言童語,但仔細一聽,才發現這些話似乎是來自於還待在孕肚裡的記憶,也就是「胎內記憶」。 我還記得在肚子裡發生的事喔! 胎內記憶,顧名思義,就是小寶寶還在媽媽子宮內的記憶,像是: 「裡頭很溫暖、我時常飄來飄去,轉來轉去,偶爾手與腳會撞到牆壁。 「像是噗通掉進海裡的感覺。 水暖暖的、有點鹹,有時我會喝很多喔。 「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手和腳都會撞到牆,有時還會擠到臉。 —池川明,2015,《媽媽,我記得你》 『寶寶在溫暖的子宮裡,在羊水中飄動、翻轉、伸展,擺出各種動作與姿勢,偶爾踢一踢媽咪的肚子,這些寶寶可能都記在腦海中呢』 優惠活動. 每三個就有一個,記得自己為什麼來到世上。

  3. 2016年7月21日 · 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的年齡是 1歲到3歲 ,但是 16歲以前 都可能發生。 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的發生原因到現在還不清楚,除了引起關節痛之外,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影響小朋友的發育,造成肢體障礙與其他器官病變。 有些類型的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甚至會引起眼睛的葡萄膜炎,造成視力喪失的危險性。 此病剛發病時, 不一定有明顯症狀 ,有時僅是 體重減輕 、 生長遲緩 或 厭食 。 較大的小孩或許可以明確說出自己的不舒服,但是如果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小朋友身上,因為無法適當表達,所以必須由爸媽多注意。 如果家中的小朋友 走路一拐一拐的、跑不快、活動力差、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 ,而且這些情況 持續6星期以上 ,爸媽就要多加小心了,小朋友有可能是因為關節痛而不願意跑跳的。

  4. 2022年1月20日 · 上最齊全哺乳姿勢看這邊!快來用最簡單的方式輕鬆餵食寶寶!

  5. 2019年9月6日 · 我的媳婦是外籍,來我國之前照我國政府規定,一律施打德國麻疹疫苗,才沒多久,她懷孕了,要怎麼辦?要不要拿掉孩子? 好多年前,年輕時在榮總進修,因也被派去產科,主治醫師丟一個題目---德國麻疹疫苗與懷孕的關係,要我去查資料作報告。 當時大家就已知道懷孕初期若染上德國麻疹的話,胎兒的畸形率非常高,雖然當時台灣德國麻疹流行拜政府推行疫苗注射之賜已近絕跡,不過大家對疫苗的安全性仍有疑慮,因此打針之後懷孕了,為了安全起見去拿掉孩子的例子時有所聞,而因此以後不孕的問題也多起來了,那到底打疫苗真的有問題嗎?

  6. 2015年6月18日 · 一次搞懂2D、3D、4D及高層次超音波. 隨著超音波技術日新月異,「產前檢查」現在已經成為辨別先天異常和胎兒外觀樣貌的利器之一。. 不過,醫療院所提供的檢查選項那麼多,又有健保給付,又有自費的,不少爸比媽咪都看得一頭霧水,到底2D超音波、3D超音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