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9日 · 如果透過別人經驗或是早點學習到正確投資理財知識,讓自已不多走冤枉路, 相信在這條路上,會走更平穩、更有信心, 市場先生整理以下新手投資一定不能做的前12名: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第一名:背著高利負債來投資. 第二名:動用槓桿. 第三名:聽明牌投資. 第四名:投資自已不懂產品. 第五名:繼續學習. 第六名:交易過於頻繁. 第七名:預測市場未來走勢. 第八名:期待過去表現繼續. 第九名:買入下跌很多股票. 第十名:買入高費用基金. 第十一名:All In所有資金. 第十二名:集中投資在同產業. 快速總結:投資新手只要避開不能做的事,就更趨向成功一點. 第一名:背著高利負債來投資. 如果你負債累累並且每年支付給信用卡18%、 信貸 4% ~18%利息,

  2. 2014年10月5日 · 最後更新:2021-06-18 「我們都高估了短期能做的事,低估了長久做到成就。」 -Jeff Bezos 常常有人問我, 「你最近賺錢還是賠錢?」 我一直覺得這個問題沒定義清楚, 一來所謂” 最近 “可長可短, 二來最近幾筆交易是否賺錢,與長期獲利虧損無關。

    •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是安排「優先順序」
    • 90%的人都會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
    • 真正必須在乎的,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 在【自己的事】上,投入最大的時間和精力
    • 最後教你3個技巧,馬上改善你的時間管理

    所有事情都可以根據「緊急程度」、「重要性」分成 4類 1. 重要且緊急 2. 重要但不緊急 3. 不重要但緊急 4. 不重要但不緊急 你覺得,這4類事情,你必須最在乎的是哪一類? 先花 20秒鐘想一下吧。

    例如: 老闆找你、主管找你、客戶找你、 接不完的電話、回不完的Email、家人有狀況… 這些事不馬上處理,你就會馬上被人處理。 但你應該在這上面花多少的力氣? 真相是, 做太多「重要且緊急」的事,很容易變成「瞎忙」 直接從成果來看, 你這輩子已經處理夠多這些問題, 為什麼每天都很忙,只有自我感覺變良好, 但做的事情沒有變容易、錢也沒有賺比較多? 理由很簡單, 因為…搞錯重點了! 你人生中所有「緊急的事」,有 90%都是【別人的事】! 如果真正想要成長改變,你必須去做【自己的事】!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為什麼 反而更應該在乎? 因為這一類事情有幾個特色: 1. 各種麻煩 2. 需要持續很長時間 3. 不會馬上看到成果 聽起來很討厭,做起來其實更討厭, 結論就是: 90%的人都會放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例如: 學投資理財 … (想學很久了,但卻還沒開戶、沒買過股票) 練馬拉松 … (整個馬拉松最難的事情,就是…報名) 減肥 … (喊了 10年,只堅持過1個月) 多看書 … (一年看沒幾本) 學英文 … 這些事情看似不緊急,但全部都是【自己的事】, 但我們通常只花最少的力氣在上面 最後會 放棄、拖拉、擺爛的都是這些事。

    講時間管理的書有一堆,方法有一大票。 但真正的關鍵是:你的「優先順序」對了嗎? 是趁年輕先學投資理財,還是等拿到退休金再拿錢換經驗? 先減肥,還是等到自己受不了才去動手術開刀減重? 提早學習多交朋友,還是等老了再去上EMBA班? 先養生,還是等老了看醫生? 下班回家,是躺沙發看電視划手機,還是充實自己? 正確的「投資時間」,絕對比投資股票的價值高100倍! 我身邊很多善於時間管理的朋友, 例如有一位, 能在學生時代一周接 13個家教,大學 4年存100萬 (看看她的故事),能做到這程度, 原因就是因為她懂得時間管理。

    答案都很簡單,但也很難做到, 所以最後我提供3個技巧,改善你的時間管理: 1. 把所有行程排進Google日曆 別再用手抄,電子的行事曆好用太多, 運用好工具節省時間,是時間管理的基礎。 日曆上不能只有公事, 否則就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再瞎忙。 必須要包含「重要且不緊急的事」在裡面! 最好佔你下班時間一半以上。 2. 每天至少 3小時,排除一切打擾 不接電話、不看FB、不回復Email、不陪男女朋友聊天。 這段時間,全力用來處理「重要且不緊急的事」 3. 把自己的時間管理目標,告訴你身邊最重視的人 如果妳無法自動自發,或常常忘記目標, 可以用這個非常手段。 人都有羞恥心, 把你的目標告訴對你來說重要的人, 讓他盯著你,我試過效果非常的好。 不想這麼殘酷 … 這樣想的人,通常也最有這種需要! 關於...

  3. 2015年4月4日 · 「大部分人都太高估自己短期能做的事,卻太低估長期能做的事。」-比爾蓋茲- 最後市場先生幫你快速總結: 投資時,如果一開始資金少, 應該要避免陷入這3個投資盲點: 1. 避免投入太多時間,得到效益卻不成比例。 2.

  4. 2018年8月14日 · 原因1. 想偷懶抄捷徑. 大多數人都期待靠一兩個關鍵因素達到巨大成就,忽略成功人士在過程中一天天累積。 電影中,這些成功人士「努力過程」通常是被濃縮在很短幾分鐘內被帶過, 彷彿成功是對一件事情就瞬間會達到一樣, 這些過程 無聊、無趣、每天不斷重複 ,於是我們選擇性地忽略它。 籃球選手kobe每天早上4點起床練球. 棒球選手鈴木一朗從小學就開始練習. 披頭四成功之前,至少經歷 1200場演唱會. 而他們在場上發光時間甚至到練習時間千分之一。 有趣是,堅持重複無聊事的人,最後往往是最成功一群人。 相反如果喜歡抄捷徑,在股票市場中就會喜歡聽明牌,最好買完明天就漲, 在人生旅途中就會喜歡找投機賺快錢機會, 最好不用做事就有錢持續進來,聽起來結局其實也很明顯會不大好。

  5. 2014年5月27日 · 最後更新:2021-06-02 「多數人都有一種誤解,以為一定非得些什麼才能有所改變,但他們不明白,選擇 不做 些什麼,大多時候更加重要。」- Taleb 投資概念很重要,但並非每個人都非投資不可, 「投資只是達成人生目標 眾多手段其中一種。

  6. 2015年2月3日 · 對於風險你必須要知道的4件事. 1. 不要害怕風險,尤其不要追求零風險. 選擇高報酬且低風險的標的物。 高報酬低風險,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高報酬高風險,是學術上的說法, 對我來說,風險不是不確定性,而是虧損! 可閱讀: 對於風險,理工科系與商管科系的解讀為什麼完全不一樣? 因此風險是可以靠 知識 與 資訊 來降低的。 不要 怕麻煩、怕損失 或 怕波動, 就因此浪費時間在 低報酬低風險的標的物。 如果了解複利的威力, 最大的風險其實是來自損失時間。 如果這一步選錯了, 後面再多努力,也很難彌補回你最珍貴的時間。 可閱讀: 為什麼你不該追求零風險? 2. 先降低風險,才分散風險. 如果說分散風險是運氣,那降低風險就是努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