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久聚不散的泡泡尿的確是腎臟出問題的警訊之一如果尿中的蛋白質愈多泡泡尿的情況也會愈嚴重另外糖尿病患也會因尿糖的存在而有泡泡尿的狀況。 排尿不順或燒灼感、頻尿→急慢性攝護腺炎. 下泌尿系統的感染常因治療不全而反覆發作,女性多為無症狀的膀胱炎,男性則多因尿道炎治療不全,細菌潛入攝護腺,而成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臨床表現為尿道略有不適、排尿不順暢或燒灼感,也會有頻尿、尿急、會陰部悶熱及疼痛、下腹隱痛不適、性功能減退等現象。 在治療方面,仍然以適當抗生素加上緩解疼痛的消炎止痛藥物為主,50歲以上的男性如患攝護腺肥大者,則可佐以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來增進排尿順暢度以加速復原。

  2. 2023年10月10日 · 流程和步驟大致如下: 1.尿液檢查. 腎臟是產生尿液的器官所以透過尿液檢查可以找出許多腎臟病的線索從尿液中可以驗出4種指標分別是蛋白質糖分紅血球及白血球。 蛋白質:正常人的尿液中,每天約會排出100~150mg/dl的蛋白,如果超過這個標準,檢查報告中會在尿蛋白欄位中出現(+)記號,代表腎臟已經有問題了,應該到腎臟科門診追蹤。 糖分:如果尿糖出現陽性的反應,代表腎小管再吸收的功能出現異常,無法吸收尿糖,或是可能罹患糖尿病。 紅血球:若尿液中檢測出紅血球,代表有血尿,可能是腎臟的問題,也可能是尿道感染、結石或者是發炎。 白血球:若尿中出現白血球,有可能是尿道感染,若是又合併發燒、劇烈腰痛,可懷疑是急性腎臟發炎。 2.抽血檢查.

  3. 2024年5月9日 · 臨床上血尿的發現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一種就是病人的尿液顏色改變轉為暗茶色或紅色或直接可以肉眼觀察到尿中有血另一種就是像王太太這種做完體檢後由健檢報告上發現有尿液潛血反應或微觀性血尿進而門診追蹤的病人。 所以簡單的說,血尿就是指尿液裡帶有血的成分,臨床上可以分巨觀性血尿(肉眼可見血色、血絲或血塊)與微觀性血尿(肉眼看不出來,可以試紙或顯微鏡偵測出來)。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45期) 推薦閱讀: (1)10個小訣竅 消除腰痠背痛 (2)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3)忍痛男女大不同? 主題標籤: 血尿 報告 尿液 反應 太太 病人. 透視疾病 » 尿尿未見血,檢查卻有潛血反應? 預防血尿的發生,仍需強調避免成為泌尿系統感染或結石的高危險群。 在治療上,要根據血尿的原因治療。

  4. 2020年8月29日 · 目前醫學尚未發現原因,大多是先天性的,一出生就,肝囊腫的形狀像水球,原本只是由表皮細胞包圍著的小小的、扁扁的表面,隨著年紀增長,水球裡積了一些類似血漿的液體,慢慢變大,形狀也變得圓滾滾的。 大多數的肝水泡屬於「單純性囊腫」,可能是單顆或多顆同時存在,數量不多,大多在10個以下,大小也不一定,大約都在1~10公分之間。 肝水泡多無害,但要追蹤. 肝囊腫一般不會症狀,大多是健康檢查時照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不過,聽到囊腫,總讓人懷疑跟腫瘤有關,不論良性或惡性,總會讓患者憂心忡忡,但江明峰強調,肝水泡絕大多數無害,許多人終其一生與它和平共處。

  5. 2022年1月13日 · 糖尿病腎病變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主要的異常是尿液中有微量蛋白質流失此時若不治療尿中蛋白質數量會逐漸增加排尿時常有明顯泡沫出現尿蛋白數量愈多腎功能衰退的速度愈快。 呂高安表示,美國學者統計1969-1999年美國的糖尿病患者資料,發現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被診斷出糖尿病後的25年內會產生蛋白尿,被診斷出蛋白尿後有一半的患者在5年之內就會出現血中尿毒指數明顯升高,若不謹慎處理,數年之內即有可能演變成尿毒症。 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人糖尿病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2016-2019年間,18歲以上台灣人民糖尿病盛行率約為9.82%。

  6. 2021年11月25日 · 台視樂活. 透視疾病.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列印. 習慣性憋尿長期易致膀胱無力. 39歲葉先生,近半年來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有時甚至會來不及進廁所,半路就閃出尿,且夜間常需起床尿尿二至三次,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就醫檢查發現是膀胱過動症;另名54歲呂女士,習慣憋著尿把事情做完再去上廁所,近來發現上廁所頻率比其他年輕女同事多,但排尿完又覺得尿不乾淨,解尿過程的尿流又弱又慢,且常站起來時,尿竟不受控滴在內褲上,要用護墊才能安心,檢查發現原來是膀胱無力惹的禍。 頻尿或不受控的漏尿 恐是是膀胱過動或膀胱無力. 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地收縮。

  7. 2024年5月26日 · 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說最常見的就是急尿性尿失禁約占了男性尿失禁比例的一半左右主要是因為膀胱過動所導致。 陳煜解釋,膀胱排尿會經過3個階段,分別是儲尿期、第一次尿急、排尿期。 當膀胱開始蓄積尿液後一般在達到200300c.c.逼尿肌會開始收縮伴隨著膀胱內壓力增加就會感覺到第一次尿急正常狀況下是可以憋得住尿的一直要到400500c.c.尿道括約肌與骨盆底肌群會不自主地放鬆真正的排出尿液。 膀胱過動症患者,則是一感覺到尿液就想排尿,有些人甚至只要40~50c.c.就想要尿尿,因此,常會伴隨著頻尿與夜尿問題,很多人都是等到突然間發生來不及跑廁所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膀胱過動症。 根據泌尿科醫學會的統計,台灣大約只有1/5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會主動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