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0日 · 作者:邱紹雯. 動不動就哭、暴衝、反抗、退縮,爸媽面對寶寶這些惱人行為時,應該先了解背後代表的「心事」。. 在網路討論區上,哭、暴衝、反抗、退縮,是最令小小孩父母感到困擾的情緒行為。. 孩子絕對不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對,只是年幼的孩子 ...

  2. 2019年7月20日 · 父母做錯請道歉!如同上一點的「身教」,當父母表現出不恰當行為時,「道歉」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認錯是學習正確行為的第一步,另方面父母也可藉機讓孩子知道自己對於犯錯行為的感受,並示範如何表達。4. 無論對錯,都要同理

  3. 2019年7月20日 · 從這個例子去看孩子,會發現其實他們: 優惠活動. 1. 哭鬧不是無理取鬧. 孩子很多時候不是胡鬧,只是不斷地想要「執行自己的意志」。 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成為「獨立的個體」;要成為獨立的個體,就必須不斷地嘗試執行自己的意志。 這是為何大人說了再說、罰了又罰,孩子仍舊會憑著本能再去嘗試。 嘗試不成-->氣餒-->哭。 因此,幼兒的生活中其實充滿了挫折,不但要面對自己因年幼的無能,還要應付大人們的干擾 (不能摸、不行拿、不准爬! )。 因此,我們覺得他們草莓、無理取鬧,但大哭一場,對他們而言其實只是剛好而已。 2. 擁抱不是妥協也不是獎勵. 回到剛剛夫妻吵架的例子,當希望生氣中的先生可以抱抱妳時,是否心中會有「哼哼,抱我你就輸了」的想法? 不會。

  4. 2019年1月28日 · 原因是他們擔心媽媽不見就永遠不會出現了,若要建立孩子的分離焦慮早點成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從認知著手。 從六、七個月開始,家長可以和寶寶玩躲貓貓,讓孩子知道,媽媽躲起來了但其實還在。 也可以在門後跟寶寶互相敲敲門,讓他知道媽媽在這邊會回應他,離開前也可以先告知孩子,讓他們知道媽媽還會再回來,有助於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幼兒寶寶最需要. 已售出 32. 騎乘玩具. 王廷妤. 包裝很棒,收到商品沒有損傷,滑板車孩子也很喜歡,價格實惠! 已售出 999+. 戶外玩具. Miusha. 兩個孩子都非常喜歡這吹泡泡,不小心動到了也不會輕易漏出. 已售出 303. 3~6歲兒童玩具推薦.

    • 什麼是分離焦慮?
    • 為什麼要好好的處理分離焦慮?
    • 蝦咪?媽咪也會有分離焦慮!
    • 克服分離焦慮的五大重點

    孩子到了幼稚園的哭泣、耍賴、抱著爸媽不肯走,當媽咪離開時,孩子緊抱著安撫物、咬手指來降低焦慮,還有拒絕參與團體活動等等的行為,都代表著孩子的分離焦慮。這篇文章所指的分離焦慮並不是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的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而是『幼兒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分開時,害怕自身安全及擔心不知何時能再見面,因此表現出超乎預期的過度焦慮,在外顯行為的部分,主要是抱著父母不放、大哭、倒在地上耍賴、恐懼等等。 各位父母應該都能明顯感受到,隨著孩子在7~9個月開始進入『選擇性依附』階段,就開始特別會黏某個大人,也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狀況,一旦主要照顧者離開,孩子就會大哭、不安等情形,這狀況直到孩子兩歲才趨緩。

    國外學者Howard(2011)曾針對2080個家庭樣本進行為期五年的縱貫研究,發現嬰幼兒早期曾與媽咪分離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這樣的孩子在3歲時個性會變得比較消極,3~5歲之後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攻擊行為,也比較容易出現負面的親子關係,足見嬰幼兒早年依附關係對其社會適應及認知等發展的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照顧者因為害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而趁著孩子不注意時偷偷離開,會更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感,因此,如何好好的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減少對人際關係、社會適應的衝擊,真的是很值得學習的課題。

    一般來說,網路上許多親職教養文章提到的幼兒分離焦慮都是指孩子,然而,依附關係是雙向的,不僅孩子會有分離焦慮,媽咪與孩子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害怕、悲傷、不捨、罪惡、愧疚等等的感受,外顯行為則是依依不捨、欲走還留、在校門口上演十八相送等等。 其實這些屬於媽咪本身的分離焦慮,然而,當孩子感受到媽咪的不安與害怕,或是感受到媽咪不信任幼稚園這個環境,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更加深了。

    (一)生活技能的學習

    許多孩子之所以會不喜歡上學,往往不只是因為與媽咪分離,而是因為上學代表著很多挫折及壓力。上幼稚園之前可能父母覺得孩子太小,因此生活大小事都是父母幫孩子全部打理好,上幼稚園之後要自己穿襪子及鞋子、整理物品,還有上廁所、洗手等的衛生習慣,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及的生活技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練習,如果什麼都不會,孩子很可能因為挫折及壓力而更討厭上學,因此,父母開始讓孩子慢慢學著練習這些生活技能吧!

    (二)提早為進入幼稚園做準備

    國內研究顯示,當孩子在入園前做好進入幼稚園的準備,可降低媽咪及孩子面對新環境時的不安感受,可以如何提早進行呢? 1. 和孩子一起購買入園物品 帶著孩子一起購買進入幼稚園需要用到的產品,除了可以協助孩子增加入園的準備度,也能引發孩子上學的好奇心。 2. 循序漸進地增加團體活動 受到少子化的影響,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1或2個孩子,因此孩子從小與其他孩子一起活動的頻率偏低,不妨在進入幼稚園之前就先從親子課程開始,坊間有許多免費的親子課程、親子共讀活動,先帶孩子從人數較少的小團體開始進行,等孩子比較適應,再慢慢擴展到人數較多的大團體,讓孩子感受到與其他孩子在一起互動時的開心、快樂,以及觀察學習其他孩子的互動方式,也可以減少孩子初次入園的分離焦慮。 3. 規律的生活作息 雖然每個幼稚園的課程活動不同,但是晨間活動、午餐、午睡及點心時間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媽咪能在孩子入園之前就先幫孩子建立生活作息,其實也是協助孩子更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4. 帶著孩子認識新環境與老師 許多孩子是到幼稚園的第一天才看到老師,可以想像到時孩子分離焦慮的強度會很強烈~可以先讓孩子知道從家裡到幼稚園的路線,如果可以的話...

    (三)預告的重要性

    除了初次入學的分離焦慮,其實星期一症候群、放長假後的第一天上學也是孩子分離焦慮很高的時候,預告可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降低不安的感覺。例如:拿著日曆跟孩子說:『這一天開始上學,你可以認識新朋友,還有學到好多新東西。』『你看看時鐘短針指到4,長針指到0,媽咪下午四點就會準時來接你,我保證會做到喔!』一旦向孩子預告了時間,家長就真的要做到,若有突發狀況也要跟孩子說,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5. 2015年10月8日 · 1. 短時間之內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嚇阻孩子持續不聽規勸的行為. 2. 嚴父出孝子,棒下出孝兒,用打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守規矩,趁早奠定良好品格的基礎,否則將會更難教。 3. 體罰能夠很明確、很直接地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嚴重性. 4. 尤其是父母當中有黑臉與白臉的時候,負責打孩子的那個人只要出聲喝止,孩子會瞬間變得很聽話. 優惠活動. 體罰的缺點. 那麼,體罰的缺點呢? 西方國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包含心理學界、醫界、教育界,一致認為體罰僅會帶給小孩負面影響,包含: 1. 孩子有樣學樣 :體罰的行為在家庭當中製造出許多暴力現象,大家都同意身教比言教重要,也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所以打孩子的同時就等於教育他們:毆打比你弱小的對象是被允許的行為、透過暴力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6. 2014年4月8日 · 步驟一:先確定寶寶哭的原因. 寶寶哭的原因有很多種,要先確定寶貝沒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後,才開始訓練寶寶不亂哭鬧。 優惠活動. 步驟二:觀察哭聲循環. 如果確定是討抱抱,媽咪可以平躺在床上,聽清楚寶寶哭的頻率起伏。 ★哭聲循環:弱→強→高峰→逐漸變弱→低峰→逐漸變強→高峰. ★貓媽小提醒: 弱→強→高峰的這段時間,不要把孩子抱起來,因為 這樣做孩子會越來越愛哭鬧。 要請媽咪忍耐, 等候哭聲變弱時機再去抱孩子~ 步驟三:在對的時間抱抱孩子. 確定在哭聲變弱的時候,趕快去抱抱寶貝吧! 這時寶寶會先撒嬌的哭幾聲,之後就會慢慢止住哭鬧了;這時大概抱個1~5分鐘即可。 如果抱他之後安撫完他又放聲哭很大聲,趕緊再把孩子放回去, 直到他下次變弱的週期,再來重複抱他的動作 。 ★貓媽小提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