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5日 · 若是於結束金流往來才發現確實是詐騙,建議盡快到警察局進行報案,並通報165專線,若是透過信用卡操作,務必記得聯繫發卡銀行尋求協助。 及早啟動傳承計畫 富過三代. 針對60世代長輩除了留意詐騙風險,也應留意啟動財富傳承的時間點,根據調查完善的傳承計畫約需長達10年的準備期,然而根據中國信託銀行《2022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調查顯示,僅有35%高資產客群有做傳承規劃,不過相較於2019年成長14%,顯示逐步與國際接軌,家族財富傳承議題愈發受到重視。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 消費詐騙。這種類型是占最多比例的樣態,詐騙手法跟騙成年人差不多,但青少年對於商品價格的警覺心較低,容易被粗劣的消費網頁或仿冒品吸引上鉤。劉昱均舉例,如果成年人看到一雙球鞋原價8千元台幣,但這個賣場只賣2千元,就會下意識覺得不對勁,但青少年因為可支配金錢較少,對於所謂商品價差較無概念,就會以為自己「撿到便宜」,通常匯款後就不會收到商品,音訊全無。
    • 私密照詐騙。這是僅次於消費詐騙,青少年被詐騙最多的類型,也是對青少年傷害最大、最深遠的詐騙。「很多家長都以為只有小女生會被騙,其實男性被騙的也很多。」
    • 打工詐騙。劉昱均觀察,打工詐騙通常會跟私密照詐騙混合出現,目標也以青少女為主。由於青少年可支配的零用錢不多,經常會想要打工來滿足物質和社交需求。其中「線上打工」號稱可以利用零碎時間賺錢,且不用跟爸媽報備,最受青少年歡迎。
    • 雙重詐騙。除了上述這些詐騙樣態之外,還有一種詐騙是在騙「已經受騙上當的孩子」。也就是當孩子被詐騙金錢,想把自己的錢拿回來;或擔心自己的私密照會流出,想取回自己照片時,若是上網搜尋解決辦法,可能就會遇到「假幫忙、真詐騙」的人。
  2. 2022年3月24日 · 曾因詐騙蒙受數10萬元財務損失的民眾分享,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近期更有詐騙集團假冒郵局或公務單位,以被害人的手機號碼、身分證字號等個資創設「虛擬銀行帳戶」,再要求被害人匯款,降低被害人的防備心。

    • 建一個「帳號密碼專用」的電子信箱。創一個獨立的私人電子信箱,專門用來保管帳密,其他涉及隱私的重要內容,比如銀行、保險合約內容、財務規劃等,都可以存入、統一集中管理。
    • 多多使用「生物性認證」善用指紋、指靜脈、臉部辨識等「生物性認證」,是提高帳密安全度的好方法。因為生物性標記就長在身上,不必耗腦力記得,也較難複製、盜取。
    • 寫下來。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皮尤研究中心 調查指出,有49%的人都把密碼寫在紙上,只要存放地點安全,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市面上也有販售「密碼筆記本」,很適合當作送給長輩的禮物。
    • 善用「密碼管理程式」因應當代人帳密太多的麻煩,不少科技公司推出「密碼管理程式」,幫用戶集中管理。下載程式後,只要先設一組密碼,此後就記這一組密碼即可,其他都由程式幫你記。
  3. 2023年9月27日 · 研究顯示,間諜軟體愈來愈常見已經造成很大的問題,諾頓實驗室(Norton Labs)的研究發現,2020年9月~2021年5月,安裝間諜軟體的裝置增加了63%。

  4. 2018年8月1日 · 醫師:錯,失控才是關鍵. 上網、玩遊戲,整天離不開手機;一上公車或捷運就低頭掏手機……,2018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把「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6月底正式生效,並通知各國提出防治對策。. 這次公告等於強調過度 ...

  5. 2018年2月22日 · 上了癮,台灣人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在手機上 台灣人使用手機更厲害、更頻繁,國發會2016年調查,12歲以上民眾每4人就有3人持有手機,平均每日上網高達3小時21分鐘。65%的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時也在滑手機、80%的人等車坐車時看手機、81%的人睡前還要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