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日全食,亦作日全蝕,是四種日食中的其中一種,當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 然而,也只有在日全食發生時才可能用肉眼觀測到模糊的 日冕 。

  2. 2010年1月15日 · 21世紀 日食 列表 列出21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 沙羅周期 及持續時間。. 在21世紀共發生224次日食,其中有77次不帶其他日食的 日偏食 ,72次 日環食 ,68次 日全食 和7次 全環食 。. 此外,在這些日食當中,有兩次日環食及一次日全食會偏離 ...

    日期
    食甚 (utc)
    沙羅周期
    類型
    12:04:46
    127
    全食
    20:53:01
    132
    環食
    23:45:22
    137
    環食
    07:32:16
    142
    全食
  3. 2020年9月9日 · 日食在歷史上經常與災難關聯,就先來看個令人玩味的故事。 在南宋滅亡前夕,發生了一次日食,《宋史‧天文志》如此記載: 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朔,日食,既,星見,雞鶩皆歸。 明年,宋亡。 這段話記錄了 1275 年 6 月 25 日的日全食,所謂「既」意思是「盡」,即指全食。 在日全食期間,不但天色暗下而看見星星,動物也出現歸巢的行為。 每次日全食的「全食帶」很窄,地球上只有極少數地方可以看見全食。 1275 年那次日食,全食帶正好通過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且全食階段長達近六分鐘。 要是我們了解時代背景,就會知道這次日食必定令人慌張。 那年三月,元軍已經攻陷建康(今南京),江南各城相繼陷落,臨安局勢非常危急。 1275 年 6 月 25 日,日全食的範圍。 擷取自 全食互動地圖.

    • 日全蝕歷史1
    • 日全蝕歷史2
    • 日全蝕歷史3
    • 日全蝕歷史4
  4. 5 天前 · 日食 [1] [2],又作日蝕、日噬,指的是當月球完全或部分遮擋太陽光時,在地球上部分地區所能見到的天文現象,為食的一種。 日食只有在月球運行至 太陽 和和地球之間、最接近 黃道 平面時發生。

  5. 2017年7月26日 · 日全食有五個階段: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初虧和復圓是月亮和太陽的外緣相切,是日食正要開始和剛剛結束的時間,這兩個時間點的食分是0;而食既和生光則是月亮的外緣和太陽的內緣相切,也是日全食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這時的食分正好是1;食甚是月亮和太陽的中心最靠近,日食程度最大的時間,食分達到最大(比1大一些)。 另外,日偏食時,不會出現食既和生光這兩個階段。 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 製圖:李昫岱. 黃道與白道. 黃道是太陽在天空中行走的路徑,而月亮在天空中移動的路線則稱為白道,當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上,就會發生日食。 日食發生在朔(農曆初一)的前後幾天,這時月球通過太陽和地球之間,把太陽遮蔽就會發生日食。

    • 日全蝕歷史1
    • 日全蝕歷史2
    • 日全蝕歷史3
    • 日全蝕歷史4
    • 日全蝕歷史5
  6. 2017年8月26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科學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知識,其實是跌跌撞撞下慢慢建立的。 文:寒波. 日全蝕相當罕見,要等很多年才有一次,而且僅能在特定地區看到,時間又只有短暫幾分鐘。 2017年8月21日,部分北美洲地區上演的日全蝕,興起一股風潮,多家英語科學媒體也趁機介紹有關的歷史故事。 日全蝕,一般民眾是外行看熱鬧,天文學家卻是內行看門道。 在近代觀測儀器發明以前,完全遮蔽陽光的日全蝕,是研究太陽與天文現象少有的良機,不少重要的科學發現,都是趁著天昏地暗之際得知。 Tags: 日全蝕. 太陽. 科學. 天文. 科學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知識,其實是跌跌撞撞下慢慢建立的。

  7. 2018年7月29日 · 本文簡述日蝕的原理、發生頻率、地球上日蝕的獨特性和今年8月在美國觀測日全蝕的過程。 撰文| 陳奕廷. 日蝕怎麼發生的? 影子可以分為「本影區」和「半影區」。 在全影區中,所有的光線完完全全地被遮蔽,好像光源不存在一樣。 而在半影區中,只有部分的光線被遮住,光源就像是缺了一角。 如圖一所示,月球的本影和半影區中的A,B處分別會造成「日全蝕」和「日偏食」。 同樣屬於半影區,但在本影區的正後方C的部分會看到「日環蝕」。 這是因為月球距離太遠,看起來太小,不足以完全遮蔽太陽 (如圖二照片)。 在此介紹一個冷知識,本影區的英文叫做「umbra」,在拉丁文中代表陰影的意思。 而當人撐起雨傘時,就好像活在陰影底下,因此雨傘叫做「umbrella」。 圖一、影子分為本影和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