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工具. 黃金現貨 ,又被稱為 現貨黃金 、 倫敦金 或者 國際金 ,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 其價格亦代表目前實物黃金的價格。 曾經有專家稱為世界第一大 股票 ,每日流動金額達30000億。 與 黃金期貨 相對。 價格制定 [ 編輯] 現貨黃金歷史可以追溯到 羅斯柴爾德 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是掌握 黃金標價權 的家族,其後的美國亦曾一度因 布雷頓森林體系 而定價黃金(35美元兌1盎司黃金)。 但目前的現貨黃金價格(或簡稱黃金價格、金)則由 四大金商 (即 英國 匯豐銀行 、 加拿大 楓葉銀行 、 美國 共和銀行 、 洛希爾投資銀行 )共同商討制定。 價格單位為美元/盎司。 交易規則 [ 編輯]

  2. 2024年5月3日 · 金在有 歷史記載 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 貴金屬 ,用於 貨幣 、保值物、 珠寶 和 藝術品 。 以前國內和國際通常實行以金為基礎的 金本位 貨幣制度 ,但1930年代時金幣已停止流通。 70年代,隨著 布雷頓森林協定 的結束,世界範圍內的金本位制終於讓位給 法定貨幣 制度。 不過因其稀有,易於熔煉、加工和鑄幣,色澤獨特,抗 腐蝕 ,不易和其他物質反應等特點,金的價值並不下降。 截至2021年. 底,人類總共開採205,238 公噸 的金。 [5] 產量中的50%用於珠寶,40%用於 投資 ,還有10%用於 工業 。 [6] 因其高延展性,導電性,抗強酸、強鹼、化學藥品之侵蝕性,在大多數反應中的惰性和導電性,金一直在各類電子設備中用作耐腐蝕的 電子連接器 ,這是它的主要工業用途。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現貨黃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羅斯柴爾德 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是掌握 黃金標價權 的家族,其後的美國亦曾一度因 布雷頓森林體系 而定價黃金(35美元兌1盎司黃金)。 但目前的現貨黃金價格(或簡稱黃金價格、金價)則由 四大金商 (即 英國 匯豐銀行 、 加拿大 楓葉銀行 、 美國 共和銀行 、 洛希爾投資銀行 )共同商討制定。 價格單位為美元/盎司。 交易規則 [ 编辑] 現貨黃金的交易是即時買賣(T+0模式),由亞洲市場、歐洲市場以及美洲市場三大市場構成24小時交易時間。 其每日流動金額達到三萬億(與 外匯 一樣)。 與 期貨 一樣,可以買升亦可以買跌,並且有槓桿系統作為調節(具體槓桿視不同交易場所而定)。 交易場所 [ 编辑] 香港 [ 编辑]

    • 歷史
    • 金幣本位制
    • 金塊本位制及金兌匯本位制
    • 金本位制崩潰
    • 儲備黃金的意義
    • 金本位下的匯率

    1816年,英國採用金本位制。之後歐洲各國逐漸跟進採用金本位制,至十九世紀末大多數主要國家皆已採用金本位制,為第一次國際金本位秩序的時代。在此之前,有些國家採用銀本位或金銀複本位。 日本在1897年導入金本位制。 1914年,一戰爆發,各主要國家停止貨幣與黃金的兌換。 一戰結束後,美國於1919年回歸金本位制,英國於1925年回歸金本位制。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各國被迫中止金本位制,放任匯率浮動。 1945年二戰結束後,布列敦森林制度建立,開始新一輪的國際金本位制,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貨幣,並與黃金價格掛勾。 1971年,在尼克森衝擊的背景下,布列敦森林制度終結,美元與黃金價格脫鉤,國際金本位制的時代終結,世界貨幣政策此後採用浮動匯率制。

    金幣本位制將黃金鑄幣作為法定本位幣。而銀幣則退居輔幣地位,它(銀幣)的自由鑄造和無限法償能力受到限制。 黃金作為本位幣就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熔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金幣本位制的統治地位長達100年,其間對資本主義的生產起到過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由於世界黃金產地分佈不均勻,金幣磨損等原因,金幣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被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所取代。 1914年8月一戰爆發。各參戰國政府立即宣布暫停紙幣兌換黃金,禁止黃金外運,以保護本國的黃金儲備;開始大量印鈔作為戰爭經費,通膨快速上升。國際金本位進入「休克」狀態。歐洲各國的紙幣之間匯率也從固定匯率制變成了完全浮動匯率制。19...

    在金塊本位制中,可以兌換黃金的銀行券代替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將所持有的銀行券兌換成等價的黃金。雖設有兌換上限,但一般人的財富很少會超出此限,這種制度可以舒緩黃金產量不足和損耗等問題。 金兌匯本位制也稱做虛金本位制,當一個國家實行這種貨幣制度時,需要將黃金存放在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本國貨幣與之實行固定比例率,只有當此國貨幣兌換成黃金存放國的貨幣時,才能再兌換成黃金,這是一種殖民地性質的貨幣制度。 上述兩種貨幣制度基本上到1970年代已逐漸消失。

    布列敦森林制度時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類似於金兌本位制的體系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在該體系下,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明訂一盎司黃金價格固定等同於35美元。1960和70年代發生的數次美元危機使該體系發生動搖,最終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1年宣佈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布列敦森林制度終結。

    黃金至今依然被視為一種「準貨幣」,被國際所接受。類似於外匯和國債,黃金儲備在各國財政儲備中均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出於對本國匯率的保障,另一方面則是據此避險由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而在流動性市場上,黃金依然有著廣泛的需求,依然被視為儲藏財富的一種方式。

    含金量

    1. 一英鎊等於7.32238克黃金 2. 1法郎=0.2903225克黃金(1803年3月28日法律確立,稱為「芽月法郎」。一戰後法郎貶值,芽月法郎被稱為金法郎,作為萬國郵政聯盟、國際清算銀行的結算貨幣,質量為10/31克,含金量0.900) 3. 1美元=1.50463克黃金 4. 1德國金馬克=10德國馬克=3.58425克黃金 5. 1盧布=0.774234克黃金 6. 1日圓=0.75克黃金 7. 1庫平兩白銀=37.3克=(1894年時金銀比價1:20)1.865克黃金=(1900年後金銀比價1:35)1.065克黃金 8. 1披索=0.507816克黃金

    近似匯率

    以下近似等值: 1. 1英鎊 2. 25法郎 3. 5美元 4. 2德國金馬克=20德國馬克 5. 9盧布 6. 10日圓 7. 4庫平兩(1894年前)=7庫平兩(1900後) 8. 14披索

  5. 臺灣正體. 工具. 美國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的黃金儲備數量是有明確記載的世界之最。 黃金儲備 是各國 中央銀行 於 外匯儲備 中所持有的 黃金 資產。 在 金本位制度 被放棄之後,仍由各國 央行 作 貨幣 發行準備之用。 官方黃金儲備 [ 編輯] 各國官方黃金儲備攤入人均(克/人) 美國官方公佈的黃金儲備(千噸)和黃金價格。 美國在1971年放棄 金本位制度 。 官方黃金儲備是各國政府或銀行所持有的金條或金幣資產,相對於私人或非官方所擁有的黃金而言。 一般認為,位於 紐約 的 聯邦儲備銀行 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黃金貯藏地,儲藏了約5,000噸的黃金,其中包括外國銀行和機構的信託。 瑞士銀行 可能有更多,但沒有正式報告無法確認。 世界國家或組織黃金儲備列表 [ 編輯]

  6. 1,000. 世界其他地區. 1,001. 12,000. 地球. 3,503. 54,000. 2005年黃金產出。. 這是一個2006年 各國 黃金產量 列表 ,大部分數據基於2008年7月的 英國地質調查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7. 臺灣正體. 黃金雙價制 就是指兩種 黃金 市場實行兩種不同價格的制度。 在官方之間的市場上,仍然實行35美元等於1盎司的比價;而在私人黃金市場上,美國不再按35美元等於1盎司黃金這一價格供應黃金,金價聽憑供求關係決定。 這樣,私人市場上的金價就隨風上漲,逐漸拉開了與黃金官價的距離。 黃金雙價制實際上意味著黃金——美元為中心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 的局部崩潰。 分類 : . 貨幣理論.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