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1日 · 2024-03-21. .文 / BBC NEWS中文.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出處 / BBC News 中文. .圖片來源 / BBC News 中文. 字級. 收藏. 分享. 直到今年年初,她看到一位博主記錄如何透過「存錢搭子」督促自己存錢和進行財務規劃,受到啟發,自己也加入其中,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 小卓說,自從有了「存錢搭子」,「現在購買慾降低了很多,每天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表格,看看今天要存多少錢,」 她說,從前每年結餘1、2萬,現在則看到了能存下10萬元的希望。 「搭子」是指在某個領域有共同興趣的夥伴,結伴進行某種活動,是近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種社交文化。

  2. 2022年1月4日 · 2022-01-04. .文 / 吳若女.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先生有些賴皮又有些求饒地說道:「這個問題好解決,打1下就好了。 你試試,打1下就好了。 」邊說邊拿起抹布揮向老婆。 太太訝異於先生的舉動,不甘示弱脫下做飯的圍裙打回去,兩個人像孩子般嬉鬧起來。 經過一番追逐,太太仍生氣難耐,對先生說道:「你忘了(結婚100天紀念)就說忘了吧,沒準備禮物就說沒準備禮物,沒買醬油就說沒買醬油。 你以前的無微不至、體貼關心,都去哪兒了? 都說男人結婚了就翻臉,你翻得比孫悟空七十二變還快。 先生無奈說道:「親(愛的),這就是婚姻哪。 原定浪漫計劃落空,揭開新婚的真實樣貌.

  3. 2019年4月1日 · 2019-04-01. .文 / 吳孟瑤.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董奕靖提供. 字級. 收藏. 分享. 由楊丞琳、是元介主演的《握三下,我愛你》,劇情主要演的就是有「瓊瑤劇教母」之稱的已故導演劉立立,與董今狐、王玫「一夫二妻」的故事。 (《握三下,我愛你》主要劇情是講劉立立與董今狐、王玫「一夫二妻」的故事。 圖片來源: 楊丞琳 Rainie Yang 臉書) 瓊瑤知名戲劇如《一顆紅豆》、《在水一方》、《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庭院深深》等,皆出自劉立立之手,劉立立幾乎可說是瓊瑤御用導演,而除了戲劇成就外,劉立立另一項為人所知的事情,就是其與同樣為導演的董今狐,及董今狐前妻王玫,長達45年、一屋二妻的愛情故事。 (瓊瑤許多戲劇皆出自劉立立之手。

  4. 2023年3月6日 · 40歲陸劇男神胡歌當爸爸了!恭喜他邁入全新生命歷程之際,一起來回顧他的5魅力時刻,實在太迷人了。

  5. 2010年10月1日 · 2010-10-01. .文 / 王梅.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不婚,還是結婚? 民初作家錢鍾書在著作《圍城》把婚姻比喻成「圍牆」,不管站在牆裡或牆外,永遠都有滿腹疑惑,兩頭都在擺盪。 教育部最近針對台灣18歲以上民眾做了一份調查,只有58%認為「結婚比單身好」;換言之,有四成的人其實不再人云亦云,依照傳統定見認為結婚比較幸福。 而且,「結婚是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只有67%的女性贊同,低於男性有八成贊同,可見女人比男人更不把結婚當作人生一定要做的事。 不婚,成為許多先進國家的常態。 在美國,1980年僅有6%超過35歲的中年族群不婚;到了2000年,比例已上升到9%;估計2010年已突破12%。

  6. 2007年9月1日 · 2007-09-01. .文 / 吳若女.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字級. 收藏. 分享. 輝明和太太結婚七、八年,生了兩個小孩,夫妻倆工作收入穩定,也分工合作照顧家庭,在外人看來,幸福美滿,但輝明內心卻有難言之隱,不知跟誰求助。 他不知道太太生完孩子後,怎麼對房事愈來愈沒興趣,每次跟她示愛求歡,她總說:「不想做,沒興趣。 」如果再糾纏下去,她會回絕得更直接:「小孩都生了,以後可以不用做了。 」夜深人靜時輝明忍不住想:「自己還能忍多久? 下半輩子真的都要這樣過嗎? 婚前那個熱情如火的女人到哪裡去了? 玲玲也碰到同樣的困擾,產後先生性致愈來愈低,但她還是有強烈的渴望和需要。

  7. 2021年7月2日 · 2021-07-02. .文 / 李嘉瑋.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什麼是慢性發炎? 發炎是身體正常的保護反應,當人體受到某種刺激,像撞到、感染、外傷等(譬如你不小心拿菜刀割到手),人體會感到疼痛來避免繼續傷害,並啟動發炎反應來修復受傷的組織。 但是,當這種發炎反應失去調控、持續延燒,進入所謂的 慢性發炎 時,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許多研究發現,筋骨痠痛、關節炎、肥胖、憂鬱、心血管疾病等,都和慢性發炎有關。 2004年《時代雜誌》更將「發炎」稱作「健康的神祕殺手」。 那麼,在飲食上該做什麼調整? 減糖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