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25日 · 生育給付. 請領資格. 給付標準. 請領手續. 給付之核發. 書表下載. 生育給付申請書. 早(死)產證明書. 於戶政事務所辦理出生登記或死亡登記同時申請勞保生育給付或勞保家屬死亡給付通報勞保局服務委託書.

  2. 2023年3月16日 · 生育津貼是什麼生育津貼又被稱作生育獎勵金新生兒營養補助金」,經常與育兒津貼生育補助生育給付等詞彙混淆。 其實,爸媽不妨將生育津貼視為各縣市政府給與新手媽媽的「紅包」,不同縣市的發放金額與申請條件都不一樣,有些鄉鎮市區也會有額外的加碼補助。 生育津貼的申請資格裡,除了會要求新生兒的戶籍地,也都會規定新生兒的父母必須設籍該縣市達一定的時間。 根據各縣市資料,設籍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為1年,而且必須為連續設籍,若是中途有改戶籍到別的縣市,幾乎都要重新計算時間。 不過,台北市自2021年9月起,規定放寬為,只要連續設籍於新北市、基隆市或台北市,亦視為連續設籍台北市,也可以領取台北市的生育津貼,條件最為寬鬆。 《親子天下》也在此篇為新手爸媽整理的各縣市生育津貼相關資料。

  3. 2024年3月24日 · 生育補助. 勞保. 生育給付. 補助時間. 試算表. 線上申請. 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 婦女在生產後即可申請生育補助可以選擇透過臨櫃或是線上申請的方式申辦勞保生育給付最方便的申請方式為臨櫃申請申請人只要在辦理子女出生登記時一同向戶政事務所通報申請即可而在申辦時也只需要攜帶本人的國內金融機構或是郵局存簿帳戶資料

    • 生育補助有哪些?7大補助分類介紹
    • 各縣市生育津貼
    • 各縣市托育補助
    • 各縣市學費補助
    • 勞動部勞保/農保/國民年金生育給付
    •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育嬰假補助)
    • 普發6000:10-12月新生兒領取期限至1月底

    明年(2024)政府將調整托育補助金額。公共托育每月的補助將從5,500元增至7,000元,而準公共托育則從每月8,500元上調到1萬3,000元。對於中低收入、低收入及弱勢家庭,以及家中有第2胎或更多孩子的家庭,都將獲得加碼的補助。 為了減輕新手爸媽們在照顧寶寶上的經濟負擔、提高生育意願,中央政府及各縣市都致力於提供各種「生育補助」作為幫助,生育補助的種類眾多,根據發放的單位可以大致分成7大類,分別有: 1. 衛福部育兒津貼/托育補助 2. 教育部育兒津貼/就學補助 3. 各縣市生育津貼 4. 各縣市托育補助 5. 各縣市幼兒園學費補助 6. 勞動部勞保/農保/國民年金生育給付 7.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以下帶大家深入了解各種類的申請資格、補助金額與申請方式,一次掌握備孕、生產與孩子成長到不...

    各縣市政府發放,是給新手爸媽的「紅包」,又稱為「生育補助」、「生育獎勵金」,為單次領取!不同縣市的發放金額與申請條件都不一樣,有些鄉鎮市區也會有額外的加碼補助。 1. 發放單位:各縣市政府 2. 如何申請與申請文件:寶寶出生後60日內準備相關證明提出申請(各縣市規定不同,建議申請前可先至各縣市官網或致電確認)

    除了上面介紹過的衛福部托育補助之外,幼兒設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的家長,還可額外領取縣市加碼的托育補助。 1. 發放單位:各縣市政府 2. 申請資格:普遍有0至未滿3歲幼兒、父母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的要求(各縣市規定不同,建議申請前可先至各縣市官網或致電確認) 3. 如何申請與申請文件:準備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托育服務中心、送托單位或保母隸屬的居家服務托育中心提出申請(各縣市規定不同,建議申請前可先至各縣市官網或致電確認)

    除了上面介紹過的教育部就學補助,各縣市也有另外的學費補助,若想查詢若是補助或是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向各縣市教育局處洽詢。 1. 發放單位:各縣市政府 2. 申請資格:普遍為3至6歲、可能有父母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或設籍的要求(各縣市規定不同,建議申請前可先至各縣市官網或致電確認) 3. 如何申請與申請文件:依照各縣市規定

    由勞動部發放,根據父母就業的保險類別給付,類型分為勞保、農保、國民年金、公保等,給付標準依照投保額度計算。 需要注意的是,勞保生育給付與國保生育給付都只有媽媽可以申請,若媽媽同時符合兩者的請領資格,只能擇一申請。若媽媽保勞保、爸爸保農保,則媽媽可以申請勞保生育給付、爸爸也可以申請農保生育給付;若媽媽保勞保、爸爸保公保或軍保,則媽媽申請勞保生育給付後,爸爸都可附上相關證明,再申請差額。 1. 發放單位:勞保局 2. 申請資格:基本上是針對女性被保險人生產或早產的狀況提供生育給付,包含未婚生子、離婚、單親媽媽等族群,都可以得到生育給付的支援 3. 給付金額:無論哪一種保險,一次發給2個月生育給付,生雙胞胎以上,都會按比例增加生育給付金額,例如雙胞胎可請領4個月的給付金額、三胞胎可請領6個月的給付...

    寶寶出生後,父母可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也就是育嬰假來照顧孩子,在留停期間,可以申請的補助就是「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合併發給,只要有申請停薪津貼,即可同時享有薪資補助,不須再另外申請。如果資格皆符合規定,津貼會在15個工作天後匯入申請人提供的帳戶。 1. 發放單位:勞保局 2. 申請資格:只要符合以下3個條件,不論爸爸或是媽媽都可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1. 就業保險年資滿一年以上 2. 寶寶未滿3歲 3. 先向雇主申請育嬰留停(育嬰假)後,才可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育嬰留停期間有受訓、另外兼差、領取其他工作收入或是回到公司工作一天或數天,是不可以繼續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 1. 補助金額:金額以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

    11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之國民,且其生母或生父符合領取資格之新生兒,應備妥出生證明及其生母或生父之身分證明文件,於113年1月31日前至郵局臨櫃領取。 1. 發放單位:財政部 2. 申請資格:領取期間已截止。除11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國內出生新生兒領取期限至113年1月31日止。 3. 補助金額:現金6,000元 財政部國庫署提醒,前往郵局臨櫃領取時,請務必攜帶新生兒出生證明(不必先辦理出生登記),以及生母或生父具照片之身分證明文件,如果生母或生父委託他人代領,除上開文件外,亦須攜帶代領人具照片之身分證明文件。該署進一步提醒,配合醫療院所新生兒通報時程,建議於新生兒出生10日後再行前往郵局臨櫃領取(郵局領現的領取流程說明)。 ★想了解更多育兒相關補助...

    • 生育津貼. 【北部】 台北市 全市 每位新生兒2萬元. 台北市助妳好孕專案. 台北市育兒津貼QA. 新北市 「好孕啟程 幸福樂活」車資補助 :每趟次最高補貼新臺幣200元,最高以產檢20趟次為限。 基隆市 桃園市 單胞胎每胎發放新臺幣 3 萬元/雙胞胎每胎發放新臺幣35,000元/三胞胎以上,每胎發放新臺幣 45,000元.
    • 生育給付(社會保險) 勞保、國保和農保都有生育給付,符合資格就可以提出申請囉! (三項僅擇一請領) 生育給付 勞保 國保 農保 請領資格. 被保險人勞保年資滿280日生產;滿181日早產. 於保險有效期間分娩或早產. 被保險人或其配偶農保累計. 1、分娩:滿280日. 2、早產:滿181日. 3、流產:滿84日. 給付標準. 前6個月之平均月投保薪資,一次給與生育給付60日.
    • 育嬰留職津貼、育兒津貼、托育補助. 補助條件全國一致,不會受籍貫影響,以下三種育兒補助可以擇一申請: 1、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申請資格: (1)就保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不限同公司) (2)小孩滿3歲前. (3)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已向雇主辦理育嬰留職停薪. 給付標準: 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從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60%計算,按月發給。
    • 幼兒園就學補助. 幼兒園就學補助費用. 2歲~未滿5歲. 5歲以上. 公立幼兒園. 每月最多繳2,500元. 每月約繳2,500元. 非營利幼兒園. 每月最多繳3,500元. 每月最多繳3500元. 私立幼兒園. 準公共化. 每月最多繳4,500元. 非準公共化 無 一學期補助15000元. 1、補助對象:2歲以上未滿5歲. (1)就讀公立幼兒園:免學費,每月最多繳2,500元.
  4. 其他人也問了

  5. Ling. 最後更新於 01 一月, 2024. 為了鼓勵生育政府推出相關生兒及 育兒的補助津貼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為0-3歲或0-5歲的嬰幼兒自己照顧或送公立機構托育時給補助補助金按月發放而生育補助或生育津貼則是剛出生時一次性的補助各縣市的補助津貼不一欲申請需準備基本文件含出生證明新生兒母親身分證印章戶口名簿正本新生兒父親郵局存摺影印本。 除此之外,勞保及國民年金也有生育補助可以請領,符合資格的父母務必在申請情限內完成申請。 Money101 彙整相關資訊供育兒爸媽參考。 延伸閱讀: 【請育嬰假可領多少薪水? 如何申請? 年終可以領嗎? 】 、 【2023 年高中、國中、國小寒暑假、考試 校園行事曆總整理】 本文重點段落. 北北基生育補助/生育津貼.

  6. 申請本要點津貼者應於新生兒出生之次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申請。 申辦流程. 1. 依據申請說明填寫申辦表單與備齊相關證明後,進行服務送件。 2. 後續依據審查結果進行通知回覆。 應備物品. 一、申請人親自申請: 1. 申請表 (含委託書、匯款帳戶、同意書,需新生兒法定代理人簽名或蓋章) 2. 申請人之身分證. 3. 印章及金融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二、委託他人代為申請: 1. 申請表 (含委託書、匯款帳戶、同意書,需父母雙方簽名或蓋章) 2. 受託人之身分證及印章. 3. 申請人之身分證. 4. 親筆簽名或蓋章之委託書及金融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