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3日 · 指揮中心表示,「 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 」第 12 期規劃提供 BNT 疫苗第一劑,以及莫德納與 AZ 疫苗第二劑並分兩階段接種且依不同廠牌疫苗預約分流將於預約分流日前一日 14 時起陸續發送簡訊,相關對象及期程說明如下: 一、 第一階段規劃: (一) 符合資格對象,10 月 13 日中午 12 點前已意願登記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 BNT 第一劑:30 歲以上民眾 [即 1991/12/31 (含) 前出生]。 莫德納第二劑:7 月 16 日 (含) 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 55 歲以上民眾 [即 1966/12/31 (含) 前出生]。 AZ 第二劑:7 月 30 日 (含) 前已接種 AZ 第一劑 38 歲以上民眾 [即 1983/12/31 (含) 前出生]。

  2. 2021年7月11日 ·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7 月 12 日將做第一輪結算. 由中央推出的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共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意願登記」、第二階段則是預約接種登錄。 指揮中心呼籲,50 歲以上及 18 歲以上第 9 類對象可以上網登記意願。 延伸閱讀: 疫苗預約平台提前啟用! 開放第9、10類對象登記,如何預約? 4 步驟一次看. 行政院政委唐鳳表示,7 月 12 日下午 5 點將進行第一輪結算,未來 3 周均為 AZ 疫苗,如果之前施打意願有勾選 AZ、7 月 13 日到 15 日收到簡訊者,可以做第二階段的預約接種登錄,最快可在 7 月 16 日接種疫苗。 如果只有勾選莫德納,要到第四輪結算才能接種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3. 2022年1月7日 · 收藏. 編按:因應桃園機場出現 Omicron 變異株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7 日宣布,建議所有 18 歲以上民眾都應接種第 3 劑新冠肺炎疫苗並將間隔從現行 5 個月(20周)縮短至 3 個月(12 周),前 2 劑接種莫德納、高端或 BNT 疫苗的民眾 3 劑 ...

  4. 2021年5月27日 · 誰可以自費施打? 目前台灣疫苗施打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公費自費兩種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2021.05.27 更新由於疫情嚴峻在此階段雙北地區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為優先接種對象其他縣市則先以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類人員為優先暫不包括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同住者以及自費民眾接種。 衛福部將「公費接種對象」分為十類、依序開放施打,目前已經開放到第八類。 自 5 月 3 日起,開放 第一類至第三類的同住者公費接種 COVID-19 疫苗資格 。 另外,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包括藥局、捐血機構、病理機構、醫事檢驗所等)等人員及其同住者,也納入公費施打對象。 經理人編輯部 張寬渝. 已開放公費施打對象:

  5. 2021年10月7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由於原預估符合第 10 輪預約 BNT 的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民眾近 40 萬人,但截至 5 日下午 4 時預約截止,僅有約 29 萬人完成預約,換句話說,大概還有約 11 萬劑左右的 BNT 疫苗可供民眾接種莊人祥表示為讓疫苗資源有效利用,「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 10 輪將於 10 月 7 日上午 10 時至 10 月 7 日下午 6 時止,增加開放 9 月 29 日前意願登記 BNT 疫苗的 61 歲至 63 歲民眾,即 1958 年 1 月 1 日(含)至 1960 年 12 月 31 日(含)間出生者,但不含第 9 類對象,可進行第 1 劑 BNT 疫苗預約。

  6. 2021年10月22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21 日宣布,規劃第 13 輪開放 AZ 混打 BNT 疫苗最快 11 月上旬開打將不會限定年齡層即全年齡開放他也透露下波又有疫苗將到貨。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 21 日上午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提及日後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混打。 報告中指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先前開會決議,COVID-19 疫苗第 1 劑接種 AZ 疫苗的第 1 類至第 3 類優先接種對象,第 2 劑使用 mRNA 疫苗接種,且 2 劑接種間隔至少 8 週。

  7. 2021年6月30日 · 分享. 收藏. 一般而言一個疫苗需要 10 年時間開發過去史上開發最快的疫苗也花了 4 年。 然而這次面對席捲全球的 Covid-19最先開發出救命疫苗的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卻雙雙只花了 8 個月時間就完成最終臨床試驗,讓多國 2020 年底就開始施打疫苗。 為什麼新冠疫苗可以「超速研發」? 探究背後原因,是一個原本不被看好的新技術翻身的故事,是一個企業甲級動員搶時間的新紀錄,也是一股公司和公司間超越競爭、攜手救世界的共好力量。 種種因素缺一不可,一棒接一棒,才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第一棒:顛覆製藥界的 mRNA 技術,找對語言和資金加速疫苗研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