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0415. 撰文/莊曉萍 攝影/楊為仁. 因應國內2050淨零排放政策屬於藍碳之二的海草床紅樹林減量方法學在今年3月由海洋委員會送入農業部審查。 計畫主持人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表示,藍碳可貢獻碳匯是森林的1.5至2.5倍,計每年約貢獻3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紅樹林與海草床除了是固碳高手,也是許多生物的庇護所與哺育地,澎湖中心投入海草床復育多年,未來將協力社區發展碳權交易方案,讓碳匯挹注社區發展。 展望國內藍碳研究的下一步,林幸助說,降低碳匯量測成本、建立海草床與紅樹林碳抵換額度交易示範場域及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是重要目標。 自然碳匯可粗分為陸域與海洋,陸域如森林碳匯,海洋碳匯則包含紅樹林、海草床(seagrass bed)與鹽沼生態系,也被稱作「藍碳」。

  2. 可配合段木香菇/木耳下方培養,栽培方式可將臺灣金線連組織培養小苗移植到84孔穴植盤,放在籃框內,包覆紗防止蟲害;也可直接栽植到含有培養介質的培養箱內,一般在年初開始栽培,在9~11月植株成熟,即可取出洗淨包裝。 每戶山村栽培林下臺灣金線連的場址,除可配合段木香菇與木耳栽培外,也適合在農舍鄰近的林下約20 20公尺的林下,放置約200個籃框栽培臺灣金線連。 場地設施作業. 在一般造林木下,沿林下行列橫坡方向,以外罩紗或塑膠布的籃框或培養盤的培養方式置放於林下。 每籃框或培養盤放置密度,在有坡度林下,放置在林木行列間一排,也可放置於平坦林地。 如有水源,可引水至臨時性水塔,作為乾旱時的水源供給,保持臺灣金線連水分。 坡度高的林下以橫坡方向放置籃框。 坡度低的林下可在林內密集擺放。

  3. 20230815. 林業保育署過去已針對10種造林樹種建立精油圖譜,包括紅檜、臺灣杉的原木等。 圖為荖濃溪事業區第99林班的臺灣杉跟紅檜造林地。 (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臺灣位處亞熱帶環境,森林林相組成多元複雜,但以往林產業僅著重木材生產。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臺灣林業發展過去受到歐、美、日等溫帶國家影響很大,溫帶森林林相偏於單一,但臺灣森林多元,「林業不只是木材生產,更應該是包含更多非木材的竹、精油等特產物的綠色森林產業。 林務局升格為林業保育署,機關名從「林務」改為「林業」,不僅代表正式轉型為產業機關,也重新定義了林產業。

  4. 農傳媒. 20171207. 文/ 林慧貞 攝影/ 謝佩穎. 臺灣首部利用空拍技術記錄自然保護區域的紀錄片 「保島」 ,將臺灣從高山到濱海的棲地環境和物種生態多樣性留下許多珍貴畫面,也凸顯目前約占臺灣陸域面積19%的95處自然保護區域,對國土保安、野生動物棲息、維護生態多樣性的重要。 然而,靠近人群的淺山和沿海地帶的物種就瀕臨極大的生存壓力,根據公民團體 「路殺社」 統計,過去6年被撞死的野生動物將近5萬7千隻,而野生動物與居民之間的衝突也時有所聞。 為了讓保護更完整,避免淺山和沿海森林成為保育孤島,也讓在地居民能因參與保育事務而有所收益,林務局長林華慶宣示明年將啟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路建置計畫」(簡稱「國土綠」)。

  5. 林裕彬整合校內資源技術建構智慧溫室,希望為臺灣農業科技技術的發展盡一分心力,同時也期待能夠提升年輕人從農意願;他手上的紋洋香瓜表皮刻有「NTU」字樣,是栽培實驗的一環。 文/吳秉容 圖/豐年社.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穩固的溫室設施能有效提升作物栽培成效,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害。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d bank)資料顯示,全球智慧農業之市場發展趨勢自2013年起逐年攀升。 國立臺灣大學掌握農業技術發展趨勢,在校內打造全方位智慧節能溫室。 推動者之一,同時也是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的林裕彬分享未來展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希望,在烈日炎炎下揮灑汗水是農業的過去式;未來每個農民都是高科技農夫,運用智慧化與自動化設備節省時間、金錢與人力,實現精準栽培。

  6. line. 「艷紅鹿子百合」小苗。 (圖片提供/羅東林管處) 林務局「臺灣原生樹木種苗」第2波苗木販售來了! 由林務局全臺林管處培育完成,最新45種苗木、約1.8萬株小苗正式上架,包含新品22種。 有興趣的苗業商即日起可於林務局「臺灣原生樹木種苗」訂購,苗木只收育苗成本價。 林務局推廣臺灣在地原生植物,持續發掘轄區特定原生植物,採種帶回苗圃進行發芽培育,培育期需1至3年不等。 林務局累積販售苗木達91種,每一種苗木均有明確種原生產地點,希望透過育苗業商,將所購苗木接續擴大繁殖,配合政府推廣原生植物政策,逐步媒合苗木供應端及工程、社區學校綠化等需求端,以建構原生植物產業鏈。

  7. 20201214. 文字.攝影/楊理博. 根據口述,布農人最初由西部海岸向山遷徙,或許出於對耕地獵場的需求、或許出於其他族群的擠壓,他們篳路藍縷進入濁水溪上游的南投山區,逐漸發展出郡、巒、丹、卡、卓、蘭六大社群。 18世紀初,布農人開始向外擴張,以丹、郡、巒群為主跨越中央山脈主稜的障礙,向東、向南遷徙,形成橫跨南投、花蓮、臺東、高雄的布農山林王國,直到1930年代日本政府的集團移住政策,才被強制遷移至淺山地帶。 翻開今日的臺灣地圖,布農族村落圍繞著中央山脈南段的東西兩側,成為現代社會的邊陲,卻是面對廣袤山林的最前線,數百年間建立的文明遺跡仍靜躺山野…… 馬西桑是郡群布農人從南投向東南翻越所建立最早的部落之一,位於拉庫拉庫溪北岸的深山之境。

  1. 相關搜尋

    林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