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11日 · 羅大佑(臺灣話: Lô Tāi-iū,1954年7月20日 — ),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編曲家、作家、醫師。 1976年羅大佑進入樂壇 [1],1982年發表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一推出就震撼了當時的臺灣社會,有人稱他在青年知識分子之間造成的反動思潮猶如

  2. 2024年6月11日 · 羅大佑(臺灣話: Lô Tāi-iū,1954年7月20日 — ),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編曲家、作家、醫師。 1976年羅大佑進入樂壇 [1],1982年發表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一推出就震撼了當時的臺灣社會,有人稱他在青年知識分子之間造成的反動思潮猶如

  3. [4] 生平. 羅大佑1954年出生於 臺北市 。 醫生世家出身,父親來自 苗栗縣 ,有 客家 背景;母親來自 臺南市 。 童年時,因為父親工作因素,舉家搬至 宜蘭縣 。 畢業於 高雄中學 後,他就讀 中國醫藥學院 (今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通過醫師高考後,接受過放射科醫師訓練,曾任外科實習醫師、放射科醫師、內科醫師。 1972年,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從此開啟音樂演藝活動的履歷。 1974年,為 林懷民 的 雲門舞集 作曲。 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為電影《 閃亮的日子 》《 情奔 》和《 走不完的路 》等創作歌曲。 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張艾嘉專輯《 童年 》,嶄露頭角。

  4. 2024年6月11日 · 罗大佑 ( 台湾话 : Lô Tāi-iū ,1954年7月20日 — ),台湾男歌手、词曲作家、编曲家、作家、医师。. 1976年罗大佑进入乐坛 [1] ,1982年发表第一张个人专辑《 之乎者也 》,一推出就震撼了当时的台湾社会,有人称他在青年知识分子之间造成的反动思潮 ...

    • 過程
    • 翻唱版本

    投入創作(1974年-1980年)

    羅大佑還沒有發行這張專輯之前,早就發表這張專輯的一些歌曲。1974年(民國63年),羅大佑在讀中國醫藥學院二年級時發表兩首歌曲,而且歌詞都是兩位文學家所寫的,分別是徐志摩的《歌》和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三年後,《歌》被選為《閃亮的日子》的電影插曲之一。1976年,羅大佑發表《錯誤》、《蒲公英》這兩首創作歌曲,其中《錯誤》的歌詞是羅大佑改寫於鄭愁予的同名散文。1979年,羅大佑花費30分鐘完成《戀曲1980》,這首歌是為中國醫藥學院護理系的學姊而創作的,同時發表《搖籃曲》、《童年》這兩首歌曲。1980年,羅大佑幫張艾嘉創作《光陰的故事》這首歌曲,這時也發表《將進酒》和《鹿港小鎮》這兩首歌曲;其中羅大佑上台北見習,當時台灣的十大建設已經完成,台北的農村景觀迅速地消失;他從台中上來時,有感覺到失去純樸之味,所以創作了《鹿港小鎮》。

    籌備專輯(1980年-1982年)

    後來羅大佑從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就跟張艾嘉建立「果實音樂製作有限公司」(GOSH),執行籌製個人首張專輯;在錄製專輯過程中,羅大佑曾為了要解決音樂母帶交給日本的處理費用,向自己的父親借了一些錢。一年之後,羅大佑拿著自己的音樂母帶,四處尋找願意發行的唱片公司;接二連三被很多唱片公司拒絕之後,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唱片接受羅大佑的音樂母帶;也在這段期間,羅大佑完成了《之乎者也》的創作。

    發行專輯

    1982年(民國71年)4月21日,羅大佑發行首張創作專輯《之乎者也》,就造成一股風波,那時共賣了十五萬張。後來《台灣流行音樂百張經典專輯》一書,將《之乎者也》選為1975年9月到1993年1月的第一名專輯。

    鹿港小镇翻唱版本 1. 任贤齐 2. 动力火车 3. 苏见信 4. 周传雄 5. 彭佳慧 6. 杨宗纬 7. 伍佰,陈信宏和张震岳合唱版 8. 王力宏和丁当合唱版本 9. 卓义峰 10. 周深 11. 野外合作社 12. 汤晶锦 光阴的故事翻唱版本 1. 成方圆 2. 靳东 3. 鹿晗 4. 陈慧娴,马嘉祺,杨坤,张淇,萧敬腾,周传雄,大张伟,詹雯婷,杨丞琳,林志炫,张远,焦迈奇,陆虎,许靖韵在我们的歌合唱

  5. 之乎者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之乎者也 》,是 羅大佑 在1982年所發行的首張創作專輯 [1] 。 其中〈鹿港小鎮〉、〈光陰的故事〉、〈童年〉等成為他傳唱最高的作品。 過程 [ 編輯] 投入創作(1974年-1980年) [ 編輯] 羅大佑還沒有發行這張專輯之前,早就發表這張專輯的一些歌曲。 1974年(民國63年),羅大佑在讀 中國醫藥學院 二年級時發表兩首歌曲,而且歌詞都是兩位文學家所寫的,分別是 徐志摩 的《歌》和 余光中 的《鄉愁四韻》;三年後,《歌》被選為《閃亮的日子》的電影插曲之一。 1976年,羅大佑發表《錯誤》、《蒲公英》這兩首創作歌曲,其中《錯誤》的歌詞是羅大佑改寫於 鄭愁予 的同名散文 [1] 。

  6. 《地球母親》是一首華語流行音樂,由羅大佑作曲、新加坡音樂人 Martin Tang 編曲、羅大佑和易家揚填詞、羅大佑演唱。 歌曲運用大量民族樂器與人聲模擬 地球 律動 [1] ,再加上和 全球變暖 等 環境問題 相關的歌詞,體現羅大佑對環境、社會和人類的新思考。